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时间药理学的知识来提高疗效,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将皮质激素类药物、心血管病药物、胰岛素类药物等依据机体的节律性对药物动态产生的影响选择最佳时间给药。结果 依据机体的节律性选择最佳时间给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药物疗效。结论 时间药理学的实际应用,使临床药师不断掌握药物与机体昼夜节律性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临床用药效果。
【关键词】 时间药理学;指导用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3-02
在实际药物治疗中应用时间药理学的知识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称为时间治疗,这个研究领域叫时间治疗学。在临床上有很多药物采取不同的用药时间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笔者总结如下:
1 皮质激素的时间给药法
需长期连续使用或隔日早晨6-7时,将当天或两天总量一次给予。对垂体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抑制,比每日平均分3-4次给法轻得多,又可避免因突然停药而产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甚至肾上腺皮质萎缩。其机制主要是防止外源性皮质激素的投入,破坏体内皮质激素和血浆中类固醇结合量的昼夜节律变化。研究证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高峰在上午,以6-8时血浓度最高,此时垂体对皮质激素敏感性最低,而如每隔6h给药,则不断抑制垂体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分泌减少50%。但如治疗肾上腺皮质增长,而致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所致“肾上腺性征异常征”时,为有效的发挥皮质激素对垂体分泌ACTH的抑制效应,宜采用夜间给与最大剂量,下午剂量较小,中午剂量最少,早晨不给与。
2 心血管病的时间给药法
2.1 研究表明心绞痛发作有昼夜节律 白昼占发作率的92%,上午6-10时占40%,至中午出现低谷。心绞痛发作高峰在上午6-10时,这与心脏猝死的昼夜规律相同。可能与上午血中儿茶酚胺浓度最高,血小板聚集力最强,纤溶能力最低有关。临床可以针对高发时刻调整用药,减少发作。
2.2 高血压患者血压存在明显晨低、晚高的昼夜节律 采用相同剂量胍乙啶治疗时,以上午治疗效应最强,但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下午和晚上疗效较弱,不易出现此副作用。故应早晨适当减量,下午和晚上适当增量。
3 抗组胺药的时间给药法
对健康人在试验条件“标准化”状态下,以双盲、随机法测定抗组胺药对皮内注射组胺引起的红斑、皮疹对抗效应。发现早晨7时口服较19时服药发生效应慢而弱,但反应时间较长,晚间过早服药,抗组胺作用在次晨很低。如晚上7时注射盐酸赛庚啶,抑制变态反应效应仅6-8h,而早晨7用药可达15-17h,为此宜早晨用药。
4 局麻药的时间给药法
机体对药物反应在某一时间高度敏感,而在其他时间不敏感或无反应。如利多卡因作局麻用药,早晨7时注射,仅持续20分钟,下午3时注射可维持52分钟,而晚上11时注射,只维持25分钟。因此根据患者手术时间的长短、麻药发挥疗效的时间而选择不同的时间段。
5 关节炎患者的时间给药法
关节炎患者在用水杨酸钠治疗时早晨应酌情增加剂量,晚间给药量可酌情减少,且最好夜间增加一次服药。因为早晨给药,排泄最慢,使血药浓度有效值维持时间较长,晚间给药则排泄最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缩短。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多半在早晨多发,因此要改变全日量均分的给法,以使其较快地达到血药浓度。
6 胰岛素的时间给药法
糖尿病病人在空腹时,血糖、尿糖均有昼夜节律(非糖尿病病人无此节律),在早晨有一峰值,一般在上午10时作用最强,下午最弱。为此其早晨给药量应适当增加,因糖尿病患者的致糖尿病因子的昼夜节律在早晨也存在峰值,并且其作用增强的程度比胰岛素早晨增强的更为明显。糖尿病患者尿钾排泄较多,其昼夜节律的峰值较正常人约延迟2h,有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患者还要再延迟2h。在用胰岛素“控制住”血糖4-5天后其昼夜节律方可恢复正常。因此有不少专业人士主张用胰岛素“控制住”血糖后,需继续用药观察,以“节律正常”作为“控制住”的治疗指标。
7 抗哮喘药物的时间给药法
哮喘病人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气功能下降,并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所以当夜晚清晨气道阻力增加时,即可诱发哮喘。另外,有些药物自身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也有昼夜节律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利用疾病及药物的昼夜节律特点,合理分配每个剂量,以有效的控制病情。
β2受体激动剂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有利于药物在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时达到较高血药浓度。例如口服间羟喘宁早8时为5mg,晚8时为10mg,可使该药的血药浓度昼夜保持相对稳定,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又如晚间临睡前口服沙丁胺醇缓释片16mg,测得次日早晨6时的血药浓度为17.3±5.3ng/ml,而其有效浓度为20ng/ml,因此可获较好疗效。
8 其他药物的时间给药法
氨茶碱控制支气管哮喘,以7时给药最好,如预防发作,应在睡前加服一次;催眠药一般在睡前服;利尿药和泻下药宜在早餐前服用,以免影响病人休息;健胃药、抗酸药、收敛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必须在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水杨酸类、铁剂等宜饭后服用。类似这些常规药物用药时间的安排,不排除时辰药理学对不同药物用药时间的合理指导。
随着时间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降低了药物毒性反应等副作用,大大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从而达到了最佳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8.
[2] 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9.
【关键词】 时间药理学;指导用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3-02
在实际药物治疗中应用时间药理学的知识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称为时间治疗,这个研究领域叫时间治疗学。在临床上有很多药物采取不同的用药时间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笔者总结如下:
1 皮质激素的时间给药法
需长期连续使用或隔日早晨6-7时,将当天或两天总量一次给予。对垂体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抑制,比每日平均分3-4次给法轻得多,又可避免因突然停药而产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甚至肾上腺皮质萎缩。其机制主要是防止外源性皮质激素的投入,破坏体内皮质激素和血浆中类固醇结合量的昼夜节律变化。研究证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高峰在上午,以6-8时血浓度最高,此时垂体对皮质激素敏感性最低,而如每隔6h给药,则不断抑制垂体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分泌减少50%。但如治疗肾上腺皮质增长,而致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所致“肾上腺性征异常征”时,为有效的发挥皮质激素对垂体分泌ACTH的抑制效应,宜采用夜间给与最大剂量,下午剂量较小,中午剂量最少,早晨不给与。
2 心血管病的时间给药法
2.1 研究表明心绞痛发作有昼夜节律 白昼占发作率的92%,上午6-10时占40%,至中午出现低谷。心绞痛发作高峰在上午6-10时,这与心脏猝死的昼夜规律相同。可能与上午血中儿茶酚胺浓度最高,血小板聚集力最强,纤溶能力最低有关。临床可以针对高发时刻调整用药,减少发作。
2.2 高血压患者血压存在明显晨低、晚高的昼夜节律 采用相同剂量胍乙啶治疗时,以上午治疗效应最强,但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下午和晚上疗效较弱,不易出现此副作用。故应早晨适当减量,下午和晚上适当增量。
3 抗组胺药的时间给药法
对健康人在试验条件“标准化”状态下,以双盲、随机法测定抗组胺药对皮内注射组胺引起的红斑、皮疹对抗效应。发现早晨7时口服较19时服药发生效应慢而弱,但反应时间较长,晚间过早服药,抗组胺作用在次晨很低。如晚上7时注射盐酸赛庚啶,抑制变态反应效应仅6-8h,而早晨7用药可达15-17h,为此宜早晨用药。
4 局麻药的时间给药法
机体对药物反应在某一时间高度敏感,而在其他时间不敏感或无反应。如利多卡因作局麻用药,早晨7时注射,仅持续20分钟,下午3时注射可维持52分钟,而晚上11时注射,只维持25分钟。因此根据患者手术时间的长短、麻药发挥疗效的时间而选择不同的时间段。
5 关节炎患者的时间给药法
关节炎患者在用水杨酸钠治疗时早晨应酌情增加剂量,晚间给药量可酌情减少,且最好夜间增加一次服药。因为早晨给药,排泄最慢,使血药浓度有效值维持时间较长,晚间给药则排泄最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缩短。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多半在早晨多发,因此要改变全日量均分的给法,以使其较快地达到血药浓度。
6 胰岛素的时间给药法
糖尿病病人在空腹时,血糖、尿糖均有昼夜节律(非糖尿病病人无此节律),在早晨有一峰值,一般在上午10时作用最强,下午最弱。为此其早晨给药量应适当增加,因糖尿病患者的致糖尿病因子的昼夜节律在早晨也存在峰值,并且其作用增强的程度比胰岛素早晨增强的更为明显。糖尿病患者尿钾排泄较多,其昼夜节律的峰值较正常人约延迟2h,有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患者还要再延迟2h。在用胰岛素“控制住”血糖4-5天后其昼夜节律方可恢复正常。因此有不少专业人士主张用胰岛素“控制住”血糖后,需继续用药观察,以“节律正常”作为“控制住”的治疗指标。
7 抗哮喘药物的时间给药法
哮喘病人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气功能下降,并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所以当夜晚清晨气道阻力增加时,即可诱发哮喘。另外,有些药物自身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也有昼夜节律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利用疾病及药物的昼夜节律特点,合理分配每个剂量,以有效的控制病情。
β2受体激动剂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有利于药物在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时达到较高血药浓度。例如口服间羟喘宁早8时为5mg,晚8时为10mg,可使该药的血药浓度昼夜保持相对稳定,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又如晚间临睡前口服沙丁胺醇缓释片16mg,测得次日早晨6时的血药浓度为17.3±5.3ng/ml,而其有效浓度为20ng/ml,因此可获较好疗效。
8 其他药物的时间给药法
氨茶碱控制支气管哮喘,以7时给药最好,如预防发作,应在睡前加服一次;催眠药一般在睡前服;利尿药和泻下药宜在早餐前服用,以免影响病人休息;健胃药、抗酸药、收敛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必须在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水杨酸类、铁剂等宜饭后服用。类似这些常规药物用药时间的安排,不排除时辰药理学对不同药物用药时间的合理指导。
随着时间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降低了药物毒性反应等副作用,大大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从而达到了最佳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8.
[2] 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