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等诸育的和谐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教书育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籍的文章,他们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四季如画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兴国安邦的《林海》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激情。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美德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诚实的孩子》《幸福是什么》《丑小鸭》《三个儿子》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诚实的孩子》一文中,讲述了列宁在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开始不敢承认错误,欺骗姑妈,后来回家以后,主动写信认错的事。学生学习了这个故事,懂得了犯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不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当成呼来唤去的“佣人”,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内有关题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三个儿子》这篇文章中,通过写三个儿子在看到各自的母亲艰难地提水,只有一个儿子跑上去接过水桶帮助母亲提水的事,赞扬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德,启发学生从小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以情入手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思想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这不但是素质教育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知识的种子只有播种在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才能快速生根发芽,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因此,教师要抓住情感感染源,以情入手,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识字6》这一课中,主要讲的是祖国的风景之美和地域辽阔,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将祖国大好河山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广阔的草原之上,骏马奔驰在瑟瑟秋风之中;体会杏花的姹紫嫣红和江南的小桥流水。让学生由衷的赞叹:“江南真美!”“塞北真大!” 这样一来,在牢固掌握文字知识的基础上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因此,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到情感的感染源,做到以情入手,才能起到有效的德育效果。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要看教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披文入境”,只有钻进文中,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语言因素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去,还要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想道德素质。
四、巧妙设计问题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就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亚里斯多德曾有句著名的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就可以起到深化学生对课文认识的作用。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学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这一段时,思绪就会如海水一样翻滚的。这时候教师就要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等等。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就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由此可见,巧妙地设计问题就能揭示蕴含在课文深层次德育因素的内涵。
五、在课外拓展中延续德育教育
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落實综合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德育行动。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六、通过教师示范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决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教师自身的敬业态度,责任感,气质性格,道德修养,特别是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被学生有意无意的仿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这种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每一位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体会教师的为人处事方法。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尤其是责任感较强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感化。为此,本人在教学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塑造高尚的师德形象,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感动学生。
一、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籍的文章,他们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四季如画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兴国安邦的《林海》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激情。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美德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诚实的孩子》《幸福是什么》《丑小鸭》《三个儿子》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诚实的孩子》一文中,讲述了列宁在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开始不敢承认错误,欺骗姑妈,后来回家以后,主动写信认错的事。学生学习了这个故事,懂得了犯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不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当成呼来唤去的“佣人”,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内有关题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三个儿子》这篇文章中,通过写三个儿子在看到各自的母亲艰难地提水,只有一个儿子跑上去接过水桶帮助母亲提水的事,赞扬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德,启发学生从小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以情入手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思想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这不但是素质教育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知识的种子只有播种在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才能快速生根发芽,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因此,教师要抓住情感感染源,以情入手,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识字6》这一课中,主要讲的是祖国的风景之美和地域辽阔,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将祖国大好河山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广阔的草原之上,骏马奔驰在瑟瑟秋风之中;体会杏花的姹紫嫣红和江南的小桥流水。让学生由衷的赞叹:“江南真美!”“塞北真大!” 这样一来,在牢固掌握文字知识的基础上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因此,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到情感的感染源,做到以情入手,才能起到有效的德育效果。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要看教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披文入境”,只有钻进文中,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语言因素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去,还要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想道德素质。
四、巧妙设计问题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就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亚里斯多德曾有句著名的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就可以起到深化学生对课文认识的作用。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学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这一段时,思绪就会如海水一样翻滚的。这时候教师就要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等等。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就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由此可见,巧妙地设计问题就能揭示蕴含在课文深层次德育因素的内涵。
五、在课外拓展中延续德育教育
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落實综合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德育行动。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六、通过教师示范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决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教师自身的敬业态度,责任感,气质性格,道德修养,特别是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被学生有意无意的仿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这种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每一位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体会教师的为人处事方法。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尤其是责任感较强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感化。为此,本人在教学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塑造高尚的师德形象,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感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