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育出版长期以来以教材教辅为基础的产业体系,由于教材招投标、课程标准重新修订等一系列政策调整,而发生了动摇与改变。面对这一形势,近日教育科学出版社举行了2007年全社编辑研讨会。会议围绕当前出版界最关注的“选题创新”和“均衡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编辑们对教科社近年来的选题发展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深刻剖析,总结了许多有益经验,明确了今后的选题发展方向。整个研讨过程展现了以下几个新亮点,值得业界借鉴。
贯彻“十七大”精神寻求选题契机
教育出版属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范畴。要做好这项事业,作为出版人就要充分把握出版形势。教科社的编辑们认为,最近出台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可以从中抓住一些与教育出版选题开发相关的新热点,如报告中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等,出版人应该有组织地研读、分析,从中进行深入的挖掘。此外,充分理解“和谐社会”的含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如在儿童教育中渗透“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这也能为教育出版的选题提供智慧的养分。除了宏观的“大教育”选题,教育出版人还要关注微观领域的政治事件和反映主流价值观的东西,如前不久教育部在教师队伍中选出一些道德模范进行表彰,这也是教育出版的策划良机。
坚持出版特色,形成优化的选题链、选题圈和选题网
教科社很早就认识到了选题相互渗透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措施来加强各类选题的辐射性,建立了一种立体化的选题结构。如今面对教育出版中选题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新形势,编辑们认为要在教育学术的引领下,进一步对强势学科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服务,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功能来扩大市场。另外,多方辐射、立体开发的要求还需要教育出版人把握“大选题”的概念,把更多对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教育类大型选题纳入计划之列,把贯穿多个领域的立体的选题纳入计划之列,积极策划有市场需求的教育大众读物。总之在制订选题计划时,力求做到纵横连接,内外呼应,形成优化的选题圈、选题链、选题网。
加强资源共享 集合主题提升选题影响力
作者资源、读者资源、市场信息以及人力资源信息都是出版社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教育出版人要对这些资源灵活利用,加强共享的实效与便捷,形成针对性强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一对应、信息通达的子网群。此外,以图书树品牌是出版社进行市场竞争的关键,教科社近些年已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在教育界颇具影响、口碑甚佳的教育理论品牌丛书及套书,为教科社特色品牌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如何让这些原有品牌更具市场影响力和生命力,同时辐射范围更广呢?以主题形式来提升选题影响力无疑是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具体操作时既可以将已有的一些风格类型相似的图书按照一个主题进行重新修订后结集出版,也可在选题策划初就围绕某个领域的主题来规划一个大的选题模块,可以包括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多个系列。这样,各编辑部之间、全社范围内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与资源整合,选题的品牌效应也会更强、更有延续性。
突出拳头产品转变选题机制
长期以来,教科社的产品有着如下的特点:牌子硬,理论根底深,质量好,但由于辐射面较广,市场集中力度不够强。如何打造规模更大、市场力度更强的拳头产品,成为编辑们讨论的重点。目前较好的思路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是:在一定范围试行项目负责制。教科社原本就依托独有的学术资源建立了专门的选题咨询专家委员会,被编辑称为帮出版社选题把关的智慧“外脑”, 今后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范围更广、灵活机动的选题论证专家库,加上定性+定量的选题论证评估标准,则可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力与牢固的制度保障。例如可以将选题分为多个等级,此外,可以根据整体项目团队的预期收益进行定期评估,同时对团队中市场部、编辑部和其他部门人员的评价方式建立一致标准,通过把握多方的利益共同点来激发团队创新动力和加强合作深度。
锤炼创新团队 优化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出版发展的源头活水。教科社每年都有专门的编辑培训计划,并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编辑交流活动,今后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和丰富手段。如约请更多外社的名家或有丰富策划经验的专家为编辑开设专题讲座等。此外,教科社通过此次研讨进一步坚定了另一个共识,就是要在专业引领的基础上促进编辑观念更新,新编辑不能只等待外力拉着走,还要更注重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从而尽快进入状态,培养起选题创新的敏感性。
提高选题创新能力是夯实出版根基、提高出版品位的基础,也是出版发展的生命线。通过这次研讨,我们欣喜地看到教科社“老编辑依然宝刀未老,新编辑正快速地走向成熟”的生机局面,欣喜地看到教科社在教育出版面临重大挑战的历史时刻的不懈努力。相信教科社会以此为契机,赢来可持续发展的下一个辉煌。 (晓 影)
贯彻“十七大”精神寻求选题契机
教育出版属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范畴。要做好这项事业,作为出版人就要充分把握出版形势。教科社的编辑们认为,最近出台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可以从中抓住一些与教育出版选题开发相关的新热点,如报告中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等,出版人应该有组织地研读、分析,从中进行深入的挖掘。此外,充分理解“和谐社会”的含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如在儿童教育中渗透“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这也能为教育出版的选题提供智慧的养分。除了宏观的“大教育”选题,教育出版人还要关注微观领域的政治事件和反映主流价值观的东西,如前不久教育部在教师队伍中选出一些道德模范进行表彰,这也是教育出版的策划良机。
坚持出版特色,形成优化的选题链、选题圈和选题网
教科社很早就认识到了选题相互渗透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措施来加强各类选题的辐射性,建立了一种立体化的选题结构。如今面对教育出版中选题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新形势,编辑们认为要在教育学术的引领下,进一步对强势学科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服务,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功能来扩大市场。另外,多方辐射、立体开发的要求还需要教育出版人把握“大选题”的概念,把更多对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教育类大型选题纳入计划之列,把贯穿多个领域的立体的选题纳入计划之列,积极策划有市场需求的教育大众读物。总之在制订选题计划时,力求做到纵横连接,内外呼应,形成优化的选题圈、选题链、选题网。
加强资源共享 集合主题提升选题影响力
作者资源、读者资源、市场信息以及人力资源信息都是出版社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教育出版人要对这些资源灵活利用,加强共享的实效与便捷,形成针对性强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一对应、信息通达的子网群。此外,以图书树品牌是出版社进行市场竞争的关键,教科社近些年已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在教育界颇具影响、口碑甚佳的教育理论品牌丛书及套书,为教科社特色品牌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如何让这些原有品牌更具市场影响力和生命力,同时辐射范围更广呢?以主题形式来提升选题影响力无疑是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具体操作时既可以将已有的一些风格类型相似的图书按照一个主题进行重新修订后结集出版,也可在选题策划初就围绕某个领域的主题来规划一个大的选题模块,可以包括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多个系列。这样,各编辑部之间、全社范围内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与资源整合,选题的品牌效应也会更强、更有延续性。
突出拳头产品转变选题机制
长期以来,教科社的产品有着如下的特点:牌子硬,理论根底深,质量好,但由于辐射面较广,市场集中力度不够强。如何打造规模更大、市场力度更强的拳头产品,成为编辑们讨论的重点。目前较好的思路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是:在一定范围试行项目负责制。教科社原本就依托独有的学术资源建立了专门的选题咨询专家委员会,被编辑称为帮出版社选题把关的智慧“外脑”, 今后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范围更广、灵活机动的选题论证专家库,加上定性+定量的选题论证评估标准,则可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力与牢固的制度保障。例如可以将选题分为多个等级,此外,可以根据整体项目团队的预期收益进行定期评估,同时对团队中市场部、编辑部和其他部门人员的评价方式建立一致标准,通过把握多方的利益共同点来激发团队创新动力和加强合作深度。
锤炼创新团队 优化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出版发展的源头活水。教科社每年都有专门的编辑培训计划,并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编辑交流活动,今后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和丰富手段。如约请更多外社的名家或有丰富策划经验的专家为编辑开设专题讲座等。此外,教科社通过此次研讨进一步坚定了另一个共识,就是要在专业引领的基础上促进编辑观念更新,新编辑不能只等待外力拉着走,还要更注重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从而尽快进入状态,培养起选题创新的敏感性。
提高选题创新能力是夯实出版根基、提高出版品位的基础,也是出版发展的生命线。通过这次研讨,我们欣喜地看到教科社“老编辑依然宝刀未老,新编辑正快速地走向成熟”的生机局面,欣喜地看到教科社在教育出版面临重大挑战的历史时刻的不懈努力。相信教科社会以此为契机,赢来可持续发展的下一个辉煌。 (晓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