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防,是人类修正自身行为偏差的一种自信与谋略。当以文化举旗,直面腐败,这种谋略会更多彰显出有关使命与责任的大思考。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主管并委托,我们承办了《预防职务犯罪专刊》。在各编委单位和全国读者的帮助支持下,预防专刊已出版了七期。在这段难忘的时间里,我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同时通过走访基层、召开编读交流会等形式,逐步了解了订户对读刊、用刊的实际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拓展了思路。现将读者的建言和我们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做一些沟通。
订户鼓励:“预防专刊是一份既通俗又专业的读物,好评有三:受众面广,为普通读者、专业人士和高风险行业的特定人群,提供了来自全国预防战线最鲜活的实务操作和前瞻性思考;信息量大,在深入浅出分析报道案例的同时,又及时提供了政策解读、制度借鉴和经验交流及理论探索;针对性强,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廉政教育和交流,紧贴实际预警,通俗易懂大家爱看。总之,预防专刊前景看好。”
读者寄语:“希望预防专刊能成为旗帜鲜明的读物,构建有三:廉政文化的平台,从近年来廉政建设的实践来看,教育、制度、监督一个都不能少,而廉政文化贯穿其中,将拥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经验交流的窗口,贴近实际,结合案例,才能触动内心;信息公开的渠道,通过宣传政策、法律、法规,让读者掌握更多的专业预防知识,从而更好地规范行为、执行制度,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阳光家园。”
用刊支招:“希望预防专刊在以后的采编中加以关注:1. 增加政策导读,帮助读者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2. 结合案例,进一步突出点评,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3. 根据年轻读者比较喜欢网络阅读方式的方式,希望能开通微博、博客、网站,进一步增进办刊人及预防人与年轻读者的交流互动;4. 对于有关反腐主题的网络热点事件,希望通过预防专刊听到专家和权威的声音;5. 注重预防数据的分析、研判;6. 纸张、字体、字号、封面、版式、标题的统一和严谨度能否再加强;7. 可否增设下期预告。”
与读者交流,这是一份财富,更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深受启发。以下谈谈编者在出刊时的初衷、想法和今后的基本打算。
目前,从全国检察系统来看,预防职务犯罪类的刊物主要有三种,即《职务犯罪预防指引》、《预防职务犯罪学刊》和《预防职务犯罪专刊》,各刊均有自己的目标定位,当然,在主项阅读面上,三刊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叠与重复的信息内容。预防专刊如何与其他两本刊物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区分,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思量的问题。在办刊实践中,我们面临着诸多矛盾,譬如,如何在突出“专刊要专”的同时,又平衡做到兼顾与兼容,用眼下流行的说法,就是操作界面是否友好,能否让读者用户产生预期的参与体验。根据高检院预防厅领导的多次指示和预防工作的发展态势,我们的体会是,预防专刊应力争打造成为“实在、实际、实用”的功能性读物,如同调制功能性饮料,要紧盯缺啥补啥的目标人群下配方,而不是单纯满足口味做甜品。预防专刊现阶段的质量标签是:受众(把握横跨度,干群皆宜)、下沉(把握关注度,紧贴一线)、定位(把握参照度,坚守特色)、互动(把握参与度,引导情绪)。在此概念基础上,努力将预防专业化与社会化相融合,既强调各行业领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专业性,又反映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反腐倡廉的热情与实效,如通过一线调查、预防下沉、荷塘清影、公益广告等特色栏目,找准结合点,寻求共同点,积极宣传各地开展预防工作和传播廉政文化的创新举措,充分报道社会化大预防中所显现出的智慧与主张,努力将预防专刊办成一本包容、互动和开放的读物。
让一叠纸会思考、飘墨香。预防专刊的面世,凝聚了无数预防建设者的智慧与实干,一路走来,有我有你有大家。这里,我们想为四个纠结了好长时间的问题找答案。
时代感与仪式感。人类作为最大的可聚可散的群体,既习惯个体的自由独立,也渴望消除孤独返回集体,于是,就有了表达归宿感的文化——仪式。诸如数字化阅读等,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但传统纸质阅读在很长的时间内仍难以被取代,除了因为不同年龄层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喜好习惯外,纸质阅读能让人找回主流文化中的仪式感、神圣感,这是数字化阅读目前所不能取代的。社会太浮躁、诱惑太多,我们有义务为马不停蹄已临失重失控的、久不“归队”的人,提供闻闻书香醒醒脑的机会。对办刊来说,风骨不变的要素必须要保留,当然,某些具有时代、时尚感的互动体验我们也会认真响应,但不会随意迎合。
快速阅读与深度阅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快餐文化因此有了存在的必然性,预防文化中虽然也有不少是可以被快速捕获、快速消化的信息,但经典的案例、做法、经验仍具有反复回味和长期跟踪研究的必要。如何将快速阅读与深度阅读两者在同一载体中有机体现,是值得我们反复尝试的。
个性化与通俗化。我国已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使大一统的廉政文化也愈发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甚至不同部门都在各自开展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形式、内容、标准精彩纷呈,如何取舍借鉴,我们拟设计一套专门尺度的对话框、选项栏进行过滤,求同存异,择优推广,使之成为流行和普及。
信息量与舒适度。全国预防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预防信息量很大,但预防专刊容量有限,为了充分照顾全国各地的预防经验,面对每两月出版的周期只得牺牲一定的阅读舒适度,用缩小字体和行距换取80页18万字的内容,同时,出于环保考虑,我们选用再生纸,放弃表面光鲜的漂白铜版纸。通过解释后,获得了大多数读者的理解、支持。当然,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平衡某些不适,我们期待读者支招。
预防专刊编辑部经过多次讨论,打算在接下来的出版工作中,进一步贴近读者、依靠读者和为读者服务,不仅要考虑到年轻读者的兴趣,也要照顾到年长读者的需求;不仅编辑要做好选题、策划工作,也要继续通过编读交流会等形式邀请热心读者参与到杂志的办刊过程中来,积极为我们献言献策,加强用户互动;不仅要报道大案,也要善于挖掘读者身边的小案,使其更具有借鉴意义。
办刊是种磨砺。自知距离一本成熟刊物仍有很大的不足,唯有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根据读者建议逐步改进自己、完善自己,让刊物早日实现“反腐倡廉的普法延伸、公职人员的交流平台”这一出版初衷。希望读者能继续提供宝贵建议,给予我们更多的素材与线索。愿与临为友、与君为伴,携手为廉政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主管并委托,我们承办了《预防职务犯罪专刊》。在各编委单位和全国读者的帮助支持下,预防专刊已出版了七期。在这段难忘的时间里,我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同时通过走访基层、召开编读交流会等形式,逐步了解了订户对读刊、用刊的实际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拓展了思路。现将读者的建言和我们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做一些沟通。
订户鼓励:“预防专刊是一份既通俗又专业的读物,好评有三:受众面广,为普通读者、专业人士和高风险行业的特定人群,提供了来自全国预防战线最鲜活的实务操作和前瞻性思考;信息量大,在深入浅出分析报道案例的同时,又及时提供了政策解读、制度借鉴和经验交流及理论探索;针对性强,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廉政教育和交流,紧贴实际预警,通俗易懂大家爱看。总之,预防专刊前景看好。”
读者寄语:“希望预防专刊能成为旗帜鲜明的读物,构建有三:廉政文化的平台,从近年来廉政建设的实践来看,教育、制度、监督一个都不能少,而廉政文化贯穿其中,将拥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经验交流的窗口,贴近实际,结合案例,才能触动内心;信息公开的渠道,通过宣传政策、法律、法规,让读者掌握更多的专业预防知识,从而更好地规范行为、执行制度,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阳光家园。”
用刊支招:“希望预防专刊在以后的采编中加以关注:1. 增加政策导读,帮助读者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2. 结合案例,进一步突出点评,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3. 根据年轻读者比较喜欢网络阅读方式的方式,希望能开通微博、博客、网站,进一步增进办刊人及预防人与年轻读者的交流互动;4. 对于有关反腐主题的网络热点事件,希望通过预防专刊听到专家和权威的声音;5. 注重预防数据的分析、研判;6. 纸张、字体、字号、封面、版式、标题的统一和严谨度能否再加强;7. 可否增设下期预告。”
与读者交流,这是一份财富,更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深受启发。以下谈谈编者在出刊时的初衷、想法和今后的基本打算。
目前,从全国检察系统来看,预防职务犯罪类的刊物主要有三种,即《职务犯罪预防指引》、《预防职务犯罪学刊》和《预防职务犯罪专刊》,各刊均有自己的目标定位,当然,在主项阅读面上,三刊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叠与重复的信息内容。预防专刊如何与其他两本刊物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区分,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思量的问题。在办刊实践中,我们面临着诸多矛盾,譬如,如何在突出“专刊要专”的同时,又平衡做到兼顾与兼容,用眼下流行的说法,就是操作界面是否友好,能否让读者用户产生预期的参与体验。根据高检院预防厅领导的多次指示和预防工作的发展态势,我们的体会是,预防专刊应力争打造成为“实在、实际、实用”的功能性读物,如同调制功能性饮料,要紧盯缺啥补啥的目标人群下配方,而不是单纯满足口味做甜品。预防专刊现阶段的质量标签是:受众(把握横跨度,干群皆宜)、下沉(把握关注度,紧贴一线)、定位(把握参照度,坚守特色)、互动(把握参与度,引导情绪)。在此概念基础上,努力将预防专业化与社会化相融合,既强调各行业领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专业性,又反映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反腐倡廉的热情与实效,如通过一线调查、预防下沉、荷塘清影、公益广告等特色栏目,找准结合点,寻求共同点,积极宣传各地开展预防工作和传播廉政文化的创新举措,充分报道社会化大预防中所显现出的智慧与主张,努力将预防专刊办成一本包容、互动和开放的读物。
让一叠纸会思考、飘墨香。预防专刊的面世,凝聚了无数预防建设者的智慧与实干,一路走来,有我有你有大家。这里,我们想为四个纠结了好长时间的问题找答案。
时代感与仪式感。人类作为最大的可聚可散的群体,既习惯个体的自由独立,也渴望消除孤独返回集体,于是,就有了表达归宿感的文化——仪式。诸如数字化阅读等,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但传统纸质阅读在很长的时间内仍难以被取代,除了因为不同年龄层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喜好习惯外,纸质阅读能让人找回主流文化中的仪式感、神圣感,这是数字化阅读目前所不能取代的。社会太浮躁、诱惑太多,我们有义务为马不停蹄已临失重失控的、久不“归队”的人,提供闻闻书香醒醒脑的机会。对办刊来说,风骨不变的要素必须要保留,当然,某些具有时代、时尚感的互动体验我们也会认真响应,但不会随意迎合。
快速阅读与深度阅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快餐文化因此有了存在的必然性,预防文化中虽然也有不少是可以被快速捕获、快速消化的信息,但经典的案例、做法、经验仍具有反复回味和长期跟踪研究的必要。如何将快速阅读与深度阅读两者在同一载体中有机体现,是值得我们反复尝试的。
个性化与通俗化。我国已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使大一统的廉政文化也愈发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甚至不同部门都在各自开展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形式、内容、标准精彩纷呈,如何取舍借鉴,我们拟设计一套专门尺度的对话框、选项栏进行过滤,求同存异,择优推广,使之成为流行和普及。
信息量与舒适度。全国预防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预防信息量很大,但预防专刊容量有限,为了充分照顾全国各地的预防经验,面对每两月出版的周期只得牺牲一定的阅读舒适度,用缩小字体和行距换取80页18万字的内容,同时,出于环保考虑,我们选用再生纸,放弃表面光鲜的漂白铜版纸。通过解释后,获得了大多数读者的理解、支持。当然,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平衡某些不适,我们期待读者支招。
预防专刊编辑部经过多次讨论,打算在接下来的出版工作中,进一步贴近读者、依靠读者和为读者服务,不仅要考虑到年轻读者的兴趣,也要照顾到年长读者的需求;不仅编辑要做好选题、策划工作,也要继续通过编读交流会等形式邀请热心读者参与到杂志的办刊过程中来,积极为我们献言献策,加强用户互动;不仅要报道大案,也要善于挖掘读者身边的小案,使其更具有借鉴意义。
办刊是种磨砺。自知距离一本成熟刊物仍有很大的不足,唯有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根据读者建议逐步改进自己、完善自己,让刊物早日实现“反腐倡廉的普法延伸、公职人员的交流平台”这一出版初衷。希望读者能继续提供宝贵建议,给予我们更多的素材与线索。愿与临为友、与君为伴,携手为廉政文化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