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山县岗南中学 河北 平山 050400)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这里所说的兴趣主要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在兴趣,它是最大、最持久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一旦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内在兴趣,那么整个教与学的局面就变得活跃起来。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的内在兴趣,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部分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慢慢消失了。如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广大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推陈出新,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2.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3.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想方设法不断的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师出示题目后,讲一些充满刺激性或挑战意味的话(这些话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废话”,而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解题的“妙语”),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求知兴趣,解题结束后,对特别好的解题思路多夸奖,让全体学生分享思维成果,解题成功和积极参与的快乐。这样的积极参与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掌握“会学”的本领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数学,就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
4. 变换和精选教学方法,运用教具和电教手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优选教学方法,尽量运用教具操作和电化教学,进行观察思考,增强真实感和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兴趣,乐于学习数学。教学“元、角、分”时,让学生当小小营业员,实地操作当场购买学习用品、兑换货币。这样既理解掌握了知识,又激发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如果做到这些,就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这里所说的兴趣主要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在兴趣,它是最大、最持久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一旦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内在兴趣,那么整个教与学的局面就变得活跃起来。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的内在兴趣,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部分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慢慢消失了。如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广大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推陈出新,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2.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3.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想方设法不断的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师出示题目后,讲一些充满刺激性或挑战意味的话(这些话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废话”,而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解题的“妙语”),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求知兴趣,解题结束后,对特别好的解题思路多夸奖,让全体学生分享思维成果,解题成功和积极参与的快乐。这样的积极参与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掌握“会学”的本领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数学,就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
4. 变换和精选教学方法,运用教具和电教手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优选教学方法,尽量运用教具操作和电化教学,进行观察思考,增强真实感和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兴趣,乐于学习数学。教学“元、角、分”时,让学生当小小营业员,实地操作当场购买学习用品、兑换货币。这样既理解掌握了知识,又激发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如果做到这些,就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