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枝头花更好——记中国铁道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来源 :铁道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ay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春三月,久旱的北京终于普降了春雨,天空一碧如洗,树梢绽出了新绿。与北京西站遥遥相望的京西宾馆,刚刚送走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代表,又迎来了中国铁道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3月27日这一天,在中国铁道学会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上午9时30分,铁道部高速办公室主任、原总工程师、中国铁道学会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沈之介宣布大会隆重开幕。说“隆重”真是恰如其分,出席大会的有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刘建章、廖诗权、李轩以及谭葆宪、吴 Spring March, a long drought in Beijing finally plummeted the spring sky, a blue sky as a wash, the tree tip of a new green. Beijing West Railway Station and station across the west hotel, just send away the Four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behalf of the fourth meeting, ushered in the fourth session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 Congress. March 27 this day,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Railway Society wrote a strong sum. At 9:30 am, Shen Zhixing, director of the High Speed ​​Railway Administration Office, former Chief Engineer and Vice Chairman of the Third Council of China Railway Society, announced the grand opening of the conference. To say “grand” is just right, the elite respected leaders Liu Jianzhang, Liao Shuiquan, Li Xuan and Tan Bao Xian, Wu
其他文献
我写的论文《危险的道路》在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的“第二届科技节探究性课程论文”的比赛中被评为一等奖。不少人问,一个初中学生怎么会想出这么一个论文题目呢?这还要从我
王善纯李树田王冉王江刘德民、刘秉耀、齐文超、赵忠泽、岳福有、孙宇新、于国湖、曹国林、逢育梅、王德徽、张景清、司富义、侯玉秀、郭德才、程方、陈瑞杰、于年友、高君复
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的成功与失败、幸运与灾祸、善恶与爱憎、生死与美丑,包括他人的一切,都可以用来对比自己,对照自己。人们正是通过不断地和各种各样的人对比、对
1993年堪称“修路年”。首先是国家“八五”和“九五”重点建没项目——纵贯南北的钢铁大动脉京九铁路,2月20日开始全线大会战,12月7日首战告捷。这条我国铁路建设史上一次
咱们班是经县教委研究成立的“重点班”。顾名思义,咱们班可谓高手如云,群英荟萃。先说说咱们班的“老大”桓晓玲(其实是个小小的班长)。如果你见了她,就会真正体验到“不看
1.关于名词所有格名词所有格即在名词后加’s,表示“某人的”。如:Li Lei’s book 李雷的书当表示几个人共同拥有时,只需在最后出现的人名后加’s即可。如:Li Lei,Li Hong a
那一年是革了命的一年,在平常用惯了的“莺啼燕语”之外,又平添了无数的新的材料。我当年怕总共编了二三十副长联。我所最得意的有两副是: That year was a year of life-ch
自从1876年铺设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算起,到1949年的73年间,我国大陆总共修建铁路干支线2.62万公里,经拆除和战争毁坏,到新中国成立之时,大陆共有铁路2.26万公里(包
立体几何中,有些题目常涉及到线段的中点,同时至少还有一个中点隐含在题设条件中,解题成功与否通常取决于解题者是否找到了这些恰当的中点。因此在解题时,要善于抓住中点,捕
巡视“五四”新文学研究的学术史,往往会发现一种规律性的现象,研究角度或理路的调换就能给“五四”文学的探讨带来新的学术景观,产生一批显示新角度或新理路的独特功能和逻辑威力的新成果,标志着“五四”文学研究的学术层次的新递升。尤其新时期以来的“五四”文学研究始终是个热门话题,研究视角或思维方式及其生成的学术果实层出不穷;但是真正把“五四”新文学整体纳入文化心理学视野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寻胜探幽的富有立体感的深度研究却实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