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精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h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三平路过晒谷场的时候,一缕晃眼的阳光打在那棵粗壮高大的柳树上。
  那是一棵上百岁的柳树。村里的老人说,这柳树是人变的,成了精的,青年们都嘲笑老人们的迂腐,唯独陈三平每次路过都会毕恭毕敬地跪拜,因为这柳树背后有一个他从爷爷陈二狗那里听来的,很久远的故事……
  “鬼子都打到柳条县了”,四爷翘着腿躺在藤椅上,嘴上叼根烟,“我有好女婿,你们也尽早找个靠山去!”四爷说这话的时候,露出满口黄牙,眼睛笑得眯成了缝儿。人人都知道四爷的女婿钱子坛在外谋了个准尉,虽说也是从村子里出去的,但一副儒雅书生的模样,正直无畏,还上过战场打过鬼子,叫人敬佩。
  路过的陈二狗听见了这样一句话,内心有些不愉快,便吐了一口唾沫:“嘁!他钱子坛要是真念着百姓,怎么不来救救咱们这些老乡?”四爷被他说得语噎,半天才骂骂咧咧道:“你个死鬼!”陈二狗翻了个白眼也不去理会,而是加快脚步,他还有正事要办,可不能耽误了。
  “大贵哥!”陈二狗叩响了木门。这是村子里最偏远的房子,也是最古老最破旧的房子,房子的主人,是村子里臭名昭著的陈大贵——陈二狗名义上的表兄。陈大贵高大威猛力气过人,据四爷说,他院子里那口大水缸就是叫陈大贵给打碎的。整个村子里都没人敢惹他,生怕激怒了这霸王,然而私下里却用不知道多难听的话谩骂着。
  陈大贵出现在门口的时候,手里掇着酒葫芦,衣领子湿漉漉的,他满面通红,陈二狗便知他这又是喝醉了。“二狗子,等等!”陈大贵倚在门框上,又灌了一口酒。“鬼子攻到柳条县了?”“是嘞”,陈二狗答,他抬头,分明看见陈大贵眼中一闪而过的凌厉光芒。
  没过几天,四爷家的錢子坛钱准尉带着一队士兵来了,说是要护送乡亲们离开。这下四爷更得意洋洋。谁料,兵是来了,可鬼子的来期也比预料的早了三天,钱准尉的兵死的只剩了十一二个。
  “乡亲们咱们上山!共产党的游击队定在山梁接应咱们!”陈大贵忽然大喊。“咱们凭什么相信你!你这个作恶多端的渣滓!”底下有人喊。陈大贵涨红眼,要不是被陈二狗拦着,他恐怕又要控制不住暴脾气冲上去揍他。
  “不好了!鬼子到村口了!”报信人的消息如同一颗惊雷在人群中炸起,乡亲们大喊大叫着四处乱跑,一时间场面混乱不已。“大贵哥!咱们也走!”陈二狗慌忙道。“走什么!村西的范家老太婆腿脚不好,我得回去接她,你小子先走吧!”陈大贵推搡着,激动得口中的唾沫星子都喷了出来。
  “我们一起去!”陈二狗见身后钱子坛似乎也要跑,便冲上去揪起他的领子,“钱子坛,带着你的兵,跟我一起去救人!”一行人到了村西的时候,陈大贵冲进范家扶老太太出来。他听见身后有枪声,便知道是陈二狗他们与鬼子打起来了。钱子坛抱着脑袋,躲进了草垛后,却被陈大贵一把抓起来:“你护着老婆子走,我来殿后!”
  钱子坛诧异地看了陈大贵一眼,拉着老太太离开了。陈二狗的枪里没几颗子弹了,转头看到钱子坛将老太太遗弃在瓦楞子下落荒而逃的模样,他愤怒地对着钱子坛的腿就是一枪:“逃兵!”
  钱子坛抱着腿痛苦地叫着,脸扭曲得难看极了,完全没了往日文质彬彬的模样。范老太太看着以前敬佩万分的钱子坛,又看看拼死救自己的陈家兄弟,霎时间老泪纵横。两兄弟带着老太太藏进了地窖,鬼子的枪声却步步紧逼。
  “不行,这样下去咱们都得死!二狗子,你保护好老婆子,我去把他们引开!”陈大贵说着便跳上了地面,却被一只手紧紧拽住了裤脚。“大贵啊,全村人都会念着你的好。”范老太太抹着眼泪,“从前是大家错怪了你,我们对不住你。”
  陈大贵苦涩地笑了笑,向鬼子枪声的方向跑去。陈二狗听得枪声越来越远,便嘱咐老太太呆在地窖不要离开,自己则寻他大哥去。一路上,他见着深红色的血迹,知道陈大贵负了伤,必是凶多吉少。
  晒谷场上围了一圈又一圈的鬼子,陈大贵被架着跪在地上。他高高地昂起头,眼中闪着坚毅而无畏的光芒:“我是共产党!你们有什么冲我来!”日本少尉白色的手套上沾了血,他死死地摁着陈大贵肩上的伤口,殷红的血从伤口中涌出,汇成了一股细流把地都染红了。
  突然,陈大贵大吼一声,挣脱日本兵,想冲向面前的日本军官,可是才走出两步,几把刺刀便毫不留情地插进他的身体,鲜血喷涌而出。血,静静地在晒谷场上淌着,渗入了土壤中,滋润着谷场边的柳树。
  后来,鬼子离开了,乡亲们回来了,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钱子坛瘸了一条腿保住了性命,却在全村人的指责与谩骂中精神崩溃吞弹自尽,倒在了无人问津的破庙里。
  陈二狗时常会想起那一天,陈大贵的血是那么鲜艳,那么滚烫……
  后来那棵浸润了鲜血的柳树,越长越旺,越长越高,成了远近闻名的“树精”。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在它的身躯下乘凉,在它的臂弯里生生不息。陈二狗相信,是陈大贵的魂魄化身为这棵柳树,是他的精魂在护佑这座村庄。
  从回忆中醒来的陈三平抬起头,阳光正烈,他抚摸着粗壮的树干,然后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鞠了三躬……
  (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童年的我们在春风中奔跑,在青草地上打滚,将采来的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看着阳光闪烁在花瓣上的溢彩流光,幸福便在深深的小酒窝里绽放。  童年的我们会在炎炎烈日下,背着午睡的大人,溜出去,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捉蟋蟀,抓鱼虾。故意在沟边将水花打起,溅得同伴满身,自己也湿得彻底,然后故意将伙伴放在田埂上的鞋子踢得老远,再哈哈大笑着跑开,等伙伴气呼呼地追过来。就这样,一路撒欢儿,一路大笑,一路奔
期刊
有林有水,这是上左美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一到达村庄,我们就进入了林里。站在村口的密林下顾视,前后左右,村庄的四周,都被林子围着。许多人家,就住在林子下面,枝横房脊,叶扫屋檐。这是六月的日子,雨水已经来过几场,这些树木随便被几场雨水一洗,就绽放出满眼的黛绿。连村前的水塘,也积满了水。  偏僻的山村,村口的歌声、货摊、车辆、往来的人影等等,说明上左美的今天,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  是的,今天是上左美
期刊
若是让我写关于郑州的回忆,我是可以写出些什么来的,可若是让我单单写郑州,只怕会愁坏了我。这个我生活了十年的城市,还真是有不少我不曾见过的风景,不曾走过的路。  可是我真的很爱郑州,哪怕我只是了解她小小的一隅。  北环边上,即便与市中心相去较远,也依旧拥堵得厉害。在这个京广和陇海两条铁路干线的交会处,这样的交通要冲,人满为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挤是一码事儿,却并不影响这里的风景。  郑州的天空虽然少有
期刊
我在蝉声中睡去  又被蝉鸣惊醒  披衣坐起  揉揉眼睛  呆呆地听着  窗外传来的  一阵阵  一声声  时远时近  时疏时密  时重时轻  天地精灵的吟咏  我听得入了迷  竟突發奇想  意欲问蝉  你也有情感  也有思维  也有喜怒哀乐吗  蝉们没有回答  只回报我一阵更响的长鸣  噢  我明白了  这是一个无需提出的问题  答案本来就十分肯定  如若不然  被囚禁的骆宾王何以有  西陆蝉声唱
期刊
四月,这是一个明媚的季节,而北方春的足音却在途中流连,那料峭的寒意让春的脚步仿佛比往年迟缓了许多。  在我接到“吉林边防建设巡礼”通知的这一刻,霎时,我的心仿佛被一缕春的暖意所包围。“走边防”可是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夙愿,今天如此幸运地降临在我的身上,怎能不欣喜!  那些年,爱人在呼伦贝尔边防戍边,20多年的光阴里,我也一直跟随着爱人的足迹,几乎走遍了呼伦贝尔的边防线。现在爱人已经转业多年,我们
期刊
一月零度等温线  八百等降线年现  亚热暖温说再见  湿润半湿分界线  亚季气连温季气  南北水旱分仔细  河流冰期在此停  常绿落叶阔叶林  江河水系来分界  稻米麦面各喜爱  水陆运输自然来  南船北马自古代  地理难学有分界  南北分界找“情怀”  (責任编辑 蔡慧玥)
期刊
读书,实乃与粗茶、淡饭、光气一起,为生活生命之必须。  与阳光绿荫下,在摇曳灯光中,恰夜雪围炉际,逢临风寂寥时,均可执展长卷,舒气凝虑,神游古今,思接千载,如鼓乐齐鸣、如醍醐灌顶,其趣妙不可言。  在那别有洞天之际,添砖加瓦、种树栽花,营造心灵驿屋,为人生一大快事,其能所为者乃雅士也;读书后能不随波逐流者,随时俯仰亦不仰人鼻息、獻笑谄媚并能大隐于市、懂人情世故、敬天地人伦、福百姓生民、于世有补者,
期刊
卖肉的女人总是给我一种豪爽的印象,她们的性格像手中那把剁肉刀一样,手起刀落,没半点商量余地。当然,更佩服的还是她们手上的那股劲儿,那么大,那么重的一把刀,竟然被一个看似文弱的女人单手高高举起。  我拎着几个装着蔬菜的塑料袋,耐心地等候,前面那个顾客走后,卖肉的女人问我:“要啥子?”那声音真是大,如同静寂的夜空里突然响起惊雷。我指着一块排骨说:“这个半块。”女人一听,马上把排骨放在砧板上,左手高高抡
期刊
观 日 出  我们住的工人疗养院,位于半山腰。听工作人员介绍,黄山的日出很美,心生观赏之意,又见爱好者拍摄的美照,更令人心驰神往,然听闻要凌晨4点起床,且要在黑暗中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犹豫油然升起。但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和毛主席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又都告诉人们:想观奇景,必先付出。于是与聂总和李姐做了不确定相约。  次日,闹铃惊醒了美梦,在睡意蒙眬中又做了一番思想斗争,我
期刊
摘要:《灯下漫笔》写于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杂文。文章以当时百姓对市面流通的几种不同货币的态度为切入点,对中国百姓的民族性进行了深刻剖析,对黑暗的封建等级制度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通过这些剖析和批判,我们可以发现鲁迅意在主张人的价值的伸张和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事业。这篇文章文字凝练、思想深刻,以高超的技巧和饱满的激情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精神群象。时至今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