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来制备NO气体,涉及的主要反应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如果采用图(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用Ⅰ装置做实验时,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的颜色开始为无色;由于烧瓶内的空气不易排除,所以生成的NO很快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因此在铜与稀HNO3反应的实验中,很难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而是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为此设计了(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实验Ⅱ中的意图是创设无氧气环境,使NO能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用Ⅱ装置做实验时,步骤和现象如下:图1(1)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赶走装置内的空气,可在C中看到生成白色沉淀。
(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3)CO2比空气重,从长管进入E,并没有把E中空气赶尽,致使部分NO先与未赶尽的空气生成少量红棕色NO2,当再从F鼓入空气时,E中有更多NO2生成,所以红棕色加深。
(4)生成的NO2与水反应有硝酸生成,硝酸与碳酸钙反应使沉淀溶解。
(5)吸收NO、NO2、CO2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装置(Ⅱ)的优点如下:
通过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赶走装置内的空气,创造了较理想的无氧环境,之后生成的NO虽然与E中残留的空气反应,生成了少量红棕色NO2,但从F鼓入空气时,E中有更多NO2生成,所以红棕色加深,可以说明E中有大量没有反应的NO,从而证明了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最后再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NO2、CO2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两套实验装置通过对比不难发现(Ⅰ)装置容易产生污染,且由于空气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要证明NO的说服力不够,相比之下(Ⅱ)装置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浅探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雷声艳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波罗中学 陕西横山719200)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下面仅从四个方面介绍阅读记叙文的常用方法的粗浅看法。
1.要把握记叙的要素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地间的内在联系。(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一般的记叙文,内容比较单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但在复杂的记叙文中,作者着墨较多的往往不止一个。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其方法是:(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阅读时,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去写这一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但是,仅仅了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不能说是把握住了事件这个基本要素。真正地把握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具体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也就是,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对于这类文章可采用:光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那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总之,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它。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2.要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阅读记叙文,把握住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2.1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其方法是仔细读课文,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方式。
2.2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文章选择哪种记叙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和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这种叙述方式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种思考的途径在于联系文中各部分材料之间的关系,比较其它记叙的方式,看看文中选取的叙述方式的特点,并始终与文章主题的表现相联系。 3.要辨析记叙线索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的联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线索。实际上,线索就其性质来讲就是联结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纽带,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统一,结构严谨,便于文章内容的表达。因此,线索也就是作者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阅读记叙文,必须揣测作者的思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线索。
4.要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4.1描写。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形象鲜明的印象。一篇记叙文如果不加区别地处处都开展描写,读者的印象就反而模糊了,因此,描写是有重点的。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感情的地方,起着烘托中心思想的作用。我们在阅读这些章节时,不能只着意于作者所运用的词语和技巧,还必须通过这些描写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4.2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对所叙述的对象的见解或判断、态度和感情,都直接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阅读这种类型的记叙文,必须把握住两点:一是议论和抒情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是对记叙的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水到渠成之笔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风;二是议论和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倾向,透露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阅读时认真领会作者的议论、抒情部分,是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一条途径。
总而言之,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阅读分析时应避免割裂,力求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同时,还应指出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毕竟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些手法与记叙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表现文章内容。
如果采用图(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用Ⅰ装置做实验时,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的颜色开始为无色;由于烧瓶内的空气不易排除,所以生成的NO很快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因此在铜与稀HNO3反应的实验中,很难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而是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为此设计了(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实验Ⅱ中的意图是创设无氧气环境,使NO能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用Ⅱ装置做实验时,步骤和现象如下:图1(1)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赶走装置内的空气,可在C中看到生成白色沉淀。
(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3)CO2比空气重,从长管进入E,并没有把E中空气赶尽,致使部分NO先与未赶尽的空气生成少量红棕色NO2,当再从F鼓入空气时,E中有更多NO2生成,所以红棕色加深。
(4)生成的NO2与水反应有硝酸生成,硝酸与碳酸钙反应使沉淀溶解。
(5)吸收NO、NO2、CO2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装置(Ⅱ)的优点如下:
通过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赶走装置内的空气,创造了较理想的无氧环境,之后生成的NO虽然与E中残留的空气反应,生成了少量红棕色NO2,但从F鼓入空气时,E中有更多NO2生成,所以红棕色加深,可以说明E中有大量没有反应的NO,从而证明了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最后再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NO2、CO2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两套实验装置通过对比不难发现(Ⅰ)装置容易产生污染,且由于空气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要证明NO的说服力不够,相比之下(Ⅱ)装置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浅探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雷声艳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波罗中学 陕西横山719200)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下面仅从四个方面介绍阅读记叙文的常用方法的粗浅看法。
1.要把握记叙的要素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地间的内在联系。(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一般的记叙文,内容比较单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但在复杂的记叙文中,作者着墨较多的往往不止一个。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其方法是:(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阅读时,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去写这一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但是,仅仅了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不能说是把握住了事件这个基本要素。真正地把握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具体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也就是,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对于这类文章可采用:光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那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总之,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它。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2.要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阅读记叙文,把握住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2.1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其方法是仔细读课文,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方式。
2.2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文章选择哪种记叙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和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这种叙述方式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种思考的途径在于联系文中各部分材料之间的关系,比较其它记叙的方式,看看文中选取的叙述方式的特点,并始终与文章主题的表现相联系。 3.要辨析记叙线索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的联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线索。实际上,线索就其性质来讲就是联结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纽带,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统一,结构严谨,便于文章内容的表达。因此,线索也就是作者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阅读记叙文,必须揣测作者的思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线索。
4.要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4.1描写。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形象鲜明的印象。一篇记叙文如果不加区别地处处都开展描写,读者的印象就反而模糊了,因此,描写是有重点的。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感情的地方,起着烘托中心思想的作用。我们在阅读这些章节时,不能只着意于作者所运用的词语和技巧,还必须通过这些描写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4.2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对所叙述的对象的见解或判断、态度和感情,都直接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阅读这种类型的记叙文,必须把握住两点:一是议论和抒情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是对记叙的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水到渠成之笔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风;二是议论和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倾向,透露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阅读时认真领会作者的议论、抒情部分,是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一条途径。
总而言之,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阅读分析时应避免割裂,力求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同时,还应指出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毕竟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些手法与记叙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表现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