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我国高职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一统二包”,实行学生缴费上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市场为主导,这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世界性潮流,也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为广大学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使学科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让每个专业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学可自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是高职院校必须竭诚而为的责任。特别是在完成大学学业需要学生家庭付出较大经济代价的今天,高职院校每位教师更应深情系学子,对未尽职而伤害学生利益的应有负疚感。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专业设置和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切实加强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任务。
专业设置和建设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命脉是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对特定层次、特定专业、特定行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特殊要求。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规格、专业与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当地的需要,否则将失去地方的需要,无立身的基础。现阶段国内大城市相继开展新一轮的轨道交通建设高潮。特别是广东省内,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至2010年广东省内规划新增铁路近2496公里(以上公里数来自各铁路公司的规划),折算管理公里数7488公里,按每公里所需人员定额(0.54人/公里)计算,近三年对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至少5000人;另外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轨道交通专业技术施工、设备安装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每年的需求量至少也在2000人以上;两项合计超过7000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铁道部划归到地方,是华南地区唯一具有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院校,和轨道交通行业有密切的关系,如何为蓬勃发展的轨道交通建设服务,既是该院的责任又是机遇。该院在发展战略上围绕轨道交通市场向学历教育和行业培训两翼发展,形成轨道交通特色,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铁道机车车辆为依托,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创办又一个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高职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丰富了该院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专业设置和建设紧跟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劳动力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劳动力资源总量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新的职业也应运而生。轨道交通新技术的应用,轨道交通类新的岗位的增多,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了更好地为行业服务,该院建立了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为龙头,包括有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的轨道交通类专业群,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重点建设,辐射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在车辆专业的带动下,整个轨道交通类专业群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校企合作都得到长足进步。目前,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铁道电气化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都已经成为学院的重点专业。轨道交通类专业每年为区域内轨道交通企业培养了大批的轨道交通车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供电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特别城市轨道控制设备更新快,设备从简单到复杂、从应变速度慢到速度快,系统从单一到综合,因此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轨道交通控制技术的人员补充轨道交通控制行业。该院相应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新专业。
专业建设内涵的确定及建设思路
专业的拓展可采取以下途径:一是向空白领域拓展,体现“人无我有”的发展思路。高职院校要着重建设具有行业特色、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充分考虑到“资源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在挖掘办学潜力上做文章,在差别化错位发展上动脑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开设就填补了广东地区这类专业及方向的空白。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工作要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如“工学交替”、“顶岗实训”、“订单式培养”等。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应首先解决的问题。该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了“双元师徒、双业一体”,订单培养轨道交通车辆驾驶与检修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既涉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涉及具体课程的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反映着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其建设要遵循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符合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规律,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习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的融合程度。而具体课程的改革,应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进,融“教、学、做”为一体,如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使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尤其要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多来自本科院校,因此,他们的能力从实践上讲是比较弱的,这些教师没有或很少接触生产实际,也就很难在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和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难以开展“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广泛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提高 “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与国外职教先进国家相比较,我国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不甚理想。主要反映在企业参加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在这种情况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建设了地铁车辆模拟驾驶装置、SMT生产线等实训设施。另一方面学校主动与企业联系,寻求支持、建立了深圳地铁、广州地铁等规模大、运作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和轨道新技术的应用给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该院在专业拓展和建设上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贴近行业,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切实加强建设,是该院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设置和建设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命脉是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对特定层次、特定专业、特定行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特殊要求。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规格、专业与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当地的需要,否则将失去地方的需要,无立身的基础。现阶段国内大城市相继开展新一轮的轨道交通建设高潮。特别是广东省内,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至2010年广东省内规划新增铁路近2496公里(以上公里数来自各铁路公司的规划),折算管理公里数7488公里,按每公里所需人员定额(0.54人/公里)计算,近三年对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至少5000人;另外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轨道交通专业技术施工、设备安装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每年的需求量至少也在2000人以上;两项合计超过7000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铁道部划归到地方,是华南地区唯一具有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院校,和轨道交通行业有密切的关系,如何为蓬勃发展的轨道交通建设服务,既是该院的责任又是机遇。该院在发展战略上围绕轨道交通市场向学历教育和行业培训两翼发展,形成轨道交通特色,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铁道机车车辆为依托,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创办又一个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高职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丰富了该院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专业设置和建设紧跟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劳动力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劳动力资源总量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新的职业也应运而生。轨道交通新技术的应用,轨道交通类新的岗位的增多,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了更好地为行业服务,该院建立了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为龙头,包括有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的轨道交通类专业群,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重点建设,辐射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在车辆专业的带动下,整个轨道交通类专业群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校企合作都得到长足进步。目前,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铁道电气化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都已经成为学院的重点专业。轨道交通类专业每年为区域内轨道交通企业培养了大批的轨道交通车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供电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特别城市轨道控制设备更新快,设备从简单到复杂、从应变速度慢到速度快,系统从单一到综合,因此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轨道交通控制技术的人员补充轨道交通控制行业。该院相应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新专业。
专业建设内涵的确定及建设思路
专业的拓展可采取以下途径:一是向空白领域拓展,体现“人无我有”的发展思路。高职院校要着重建设具有行业特色、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充分考虑到“资源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在挖掘办学潜力上做文章,在差别化错位发展上动脑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开设就填补了广东地区这类专业及方向的空白。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工作要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如“工学交替”、“顶岗实训”、“订单式培养”等。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应首先解决的问题。该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了“双元师徒、双业一体”,订单培养轨道交通车辆驾驶与检修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既涉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涉及具体课程的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反映着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其建设要遵循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符合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规律,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习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的融合程度。而具体课程的改革,应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进,融“教、学、做”为一体,如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使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尤其要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多来自本科院校,因此,他们的能力从实践上讲是比较弱的,这些教师没有或很少接触生产实际,也就很难在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和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难以开展“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广泛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提高 “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与国外职教先进国家相比较,我国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不甚理想。主要反映在企业参加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在这种情况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建设了地铁车辆模拟驾驶装置、SMT生产线等实训设施。另一方面学校主动与企业联系,寻求支持、建立了深圳地铁、广州地铁等规模大、运作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和轨道新技术的应用给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该院在专业拓展和建设上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贴近行业,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切实加强建设,是该院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