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有关赤峰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综述,其中既包括国内知名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的论述。也包括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的探索以及民间业余爱好者的调查。同时,分析了目前赤峰汉语方言研究的现状,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赤峰;方言;综述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200-02
赤峰方言作为北京官话区朝峰片方言的一个站点,既与东北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等其他区域的语言特征有相近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这些凭着听觉就能感受到的差异,构成了赤峰汉语方言的鲜明特点,就像红山玉、巴林石一样成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标志。本文将就有关赤峰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试图将这些研究成果,甚至争议质疑呈现给读者,以便我们对有关赤峰方言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推进赤峰汉语方言研究。
一、国内权威机构及专家的研究成果
从地理位置上看,赤峰市(原昭乌达盟)地处燕山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原、辽河平原的交接部位。西北与锡林郭勒盟、东与哲里木盟为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地区接壤,处于东北官话区与北京官话区的过渡地带。从历史上看,赤峰的汉语方言随着不同时代移民的增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清朝末年,山东、河北等地并以山东为主的内地汉族移民大量涌入,与本土性方言汇合而形成一种新的存在形式,赤峰汉语方言实际上就是鲁、冀、晋、豫、京以及东北多种方言经过长期渗透、逐渐融合而成的。从语言构成的三要素具体分析,词汇、语法方面差异不大,而在语音方面,方言中韵母的发音明显带有山东汉语方言痕迹,声调、语调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东北方言影响,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比较接近普通话的汉语方言。从地理位置上看,赤峰地处东北,加之行政区划分的变化(先归热河省、辽宁省,后归内蒙古),所以1987年以前,基本将赤峰汉语方言归入北方官话区中的东北次方言区或华北次方言区。
最早关注赤峰汉语方言的是已故著名语言学家、音韵学家张清常教授,他利用上世纪50年代在内蒙古大学工作的机会,通过方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对全区25个典型调查点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撰写并发表了《内蒙古自治区汉语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对应规律》(《内蒙古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内蒙古自治区汉语方音概略》(《内蒙古大学学报》1963年第2期)等论文,论文阐明赤峰汉语方音的特点,并明确提出“只有八里罕调值特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言》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贺巍先生是当代颇有影响的方言学家,他先在《东北官话的分区(稿)》(1986年)中把赤峰的宁城、敖汉、林西、翁牛特等地一起归到东北官话哈阜片长锦小片,之后不久又将宁城、克旗等地列入北京官话区朝峰片,这种变化证明赤峰方言具有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性方言特点。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荣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出版了《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方言分为10大方言区,其中将赤峰方言归为北方官话大区中的北京官话区里的朝峰片(朝阳市和赤峰市首位相加)。尽管受条件所限,对于朝峰片的区域范围划分不够全面,但这是国家权威部门首次明确将赤峰汉语方言单独划片,即北京官话区朝峰片。赤峰汉语方言的特殊表现曾经引起过有关专家的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熊正辉、张振兴在论文《汉语方言的分区》中的《新版地图集对汉语方言区的主要调整》里的“东北官话图”和“北京官话图”说明中补充扩大了朝峰片区域。
北京科普研究所的张志敏在论文“北京官话”中不但从语音的构成中的声母、韵母、声调诸方面提及朝峰片的特征,还逐一列出将朝峰片中的少数民族地区、被漏掉的地区、被错误划入的地区,并明确指出《方言地图集》中的纰漏,认为朝峰片应该由23个县市构成,主要在内蒙古和辽宁,而赤峰市的的所有旗县均在其中。
二、地方高校、业余爱好者的研究成果
在赤峰地区,较早对赤峰汉语方言进行调查研究的是赤峰教育学院李敬尧教授。1979年李老师根据长期在语文教学研究和在中小学教师推广普通话中的探索和积累,编写了《昭盟语音辨正》(印刷本),首次对赤峰汉语方言语音从声、韵、调诸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尽管现在看来不够完整细致,但是在当时对于学校教师学习普通话、各旗县地方志中关于语言部分的撰写发挥了很大作用。
赤峰汉语方言研究的集大成者是赤峰学院文学院的张万有教授,张老师毕生从事高等学校中文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在汉语修辞、规范汉字、辞书编纂、方言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影响广泛。仅就赤峰汉语方言研究而言,可称得上是一位开拓者和领路人。他长期坚持方言调查,注重方言事实的归纳和总结。多次参加全国或国际汉语方言学术会议,是汉语方言学会的会员。先后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近22万字的20多篇论文,涉及到赤峰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诸方面。还有一些文章涉及到方言区划分、方言岛的发现等。归纳起来如下:
首次厘清了赤峰汉语方言的概况(见《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1期《赤峰汉语方言概述》、《赤峰汉语方言的特点》等文章)。首次归纳出赤峰汉语方言的完整系统。语音方面如《赤峰汉语方言音系说略》(《昭盟师专学报》1999年4期)等论文;语汇方面成果较多,《赤峰汉语方言词汇说略》被收入《内蒙古语言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赤峰汉语方言词汇》共76500字,按意义分成天文、地理等30多类,分10篇发表于国内有关高校学报。首次揭示了赤峰汉语方言的语法特点(见《昭盟师专学报》1999年3期《赤峰汉语方言语法特点初探》。其《赤峰汉语方言词缀简论》在首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并收入文集。《方言动词“整”简说》一文,收到了学界的关注。 他通过深入调查和全面深入得比较,首次提出了“八里罕方言岛”,并撰写论文《八里罕方言岛音系略说》,纠正了以往有关专家结论的偏误,被收入《内蒙古语言学会语言学论文集》,获内蒙古教育系统2001年语文学科论文评比一等奖,《八里罕方言岛的声调》还被提交全国汉语方言学术会议进行交流。
1998年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展开,全市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在教育系统率先进行。为了配合各级各类教师普通话培训测试,提高培训的效果和测试的等级,国家级测试员、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王素珍、顾会田教授根据多年的现代汉语教学经验和在推广普通话实践中掌握的大量语料,编写了辅助教材《赤峰汉语方言辨正》,对赤峰汉语方言语音声、韵、调的表现、成因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成为普通话考级的辨正材料。
王素珍教授在《关于北京官话朝峰片的分区》(《赤峰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中,对1987年的《中国地图集》中朝峰片所划分的区域提出质疑,同时根据对赤峰市所辖各旗县及周边毗邻地区的语言调查分析,提出了补充和调整意见,对朝峰片的范围作了适当调整,内容大致包括:(1)将原地图集中划归少数民族语言地区的赤峰市管辖的三个旗县归入朝峰片。(2)将原地图集归东北官话区的五个赤峰市管辖的行政旗县归回朝峰片。(3)个别方言片点的增减调整。(4)再次提出确认八里罕方言岛的建议。建议调整的结果:将朝峰片由原《中国语言地图集》的9个旗县市扩大为18个,其中辽宁省5个(朝阳市、朝阳县、建平、凌源、喀喇沁左翼),内蒙古自治区12个(包括赤峰市全部旗县区和通辽市的开鲁县和奈曼旗),河北省一个(平泉县);同时将原朝峰片的辽宁省建昌划入东北官话哈阜片长锦小片。这些调整与后来张志敏先生和即将修订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关于朝峰片区域划分调整的意见基本一致。
赤峰学院顾惠田教授2010年出版的著作《赤峰汉语方言概说》,在多方面考察、长期积累、广泛涉猎的基础上,详细地描述了赤峰地区汉语方言的面貌及在语音、语汇、语法诸要素中的表现,不仅对赤峰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推普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朝峰片方言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敖汉方言例释》(2012年)的作者张红民是地方方言民间业余研究者,他利用多年担任敖汉旗基层行政领导、长期工作在农村牧区的便利,抢救性地搜集敖汉地区民间口头语言中的方言土语,并整理出版。《敖汉方言例释》使地域性的文化遗产得以记载传承,为赤峰汉语方言的研究提供了语料素材,成为记载赤峰汉语方言区域性词汇的首部语料汇集。
三、研究中存在的疏漏和问题
目前,赤峰汉语方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是对八里罕方言岛的成因、区域范围、具体表现、内部差异等还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二是对赤峰汉语方言的内部分区,尚需做深入调查。三是由于缺乏全方位的语言测查资料支撑,诸多研究中对赤峰汉语方言特征的描述不够规范,如研究文献中对方言语音的描述有的用国际音标,有的用汉语拼音,有的用同音汉字代替。四是急需培养一支汉语方言调查的专业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关键词:赤峰;方言;综述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200-02
赤峰方言作为北京官话区朝峰片方言的一个站点,既与东北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等其他区域的语言特征有相近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这些凭着听觉就能感受到的差异,构成了赤峰汉语方言的鲜明特点,就像红山玉、巴林石一样成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标志。本文将就有关赤峰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试图将这些研究成果,甚至争议质疑呈现给读者,以便我们对有关赤峰方言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推进赤峰汉语方言研究。
一、国内权威机构及专家的研究成果
从地理位置上看,赤峰市(原昭乌达盟)地处燕山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原、辽河平原的交接部位。西北与锡林郭勒盟、东与哲里木盟为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地区接壤,处于东北官话区与北京官话区的过渡地带。从历史上看,赤峰的汉语方言随着不同时代移民的增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清朝末年,山东、河北等地并以山东为主的内地汉族移民大量涌入,与本土性方言汇合而形成一种新的存在形式,赤峰汉语方言实际上就是鲁、冀、晋、豫、京以及东北多种方言经过长期渗透、逐渐融合而成的。从语言构成的三要素具体分析,词汇、语法方面差异不大,而在语音方面,方言中韵母的发音明显带有山东汉语方言痕迹,声调、语调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东北方言影响,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比较接近普通话的汉语方言。从地理位置上看,赤峰地处东北,加之行政区划分的变化(先归热河省、辽宁省,后归内蒙古),所以1987年以前,基本将赤峰汉语方言归入北方官话区中的东北次方言区或华北次方言区。
最早关注赤峰汉语方言的是已故著名语言学家、音韵学家张清常教授,他利用上世纪50年代在内蒙古大学工作的机会,通过方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对全区25个典型调查点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撰写并发表了《内蒙古自治区汉语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对应规律》(《内蒙古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内蒙古自治区汉语方音概略》(《内蒙古大学学报》1963年第2期)等论文,论文阐明赤峰汉语方音的特点,并明确提出“只有八里罕调值特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言》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贺巍先生是当代颇有影响的方言学家,他先在《东北官话的分区(稿)》(1986年)中把赤峰的宁城、敖汉、林西、翁牛特等地一起归到东北官话哈阜片长锦小片,之后不久又将宁城、克旗等地列入北京官话区朝峰片,这种变化证明赤峰方言具有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性方言特点。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荣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出版了《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方言分为10大方言区,其中将赤峰方言归为北方官话大区中的北京官话区里的朝峰片(朝阳市和赤峰市首位相加)。尽管受条件所限,对于朝峰片的区域范围划分不够全面,但这是国家权威部门首次明确将赤峰汉语方言单独划片,即北京官话区朝峰片。赤峰汉语方言的特殊表现曾经引起过有关专家的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熊正辉、张振兴在论文《汉语方言的分区》中的《新版地图集对汉语方言区的主要调整》里的“东北官话图”和“北京官话图”说明中补充扩大了朝峰片区域。
北京科普研究所的张志敏在论文“北京官话”中不但从语音的构成中的声母、韵母、声调诸方面提及朝峰片的特征,还逐一列出将朝峰片中的少数民族地区、被漏掉的地区、被错误划入的地区,并明确指出《方言地图集》中的纰漏,认为朝峰片应该由23个县市构成,主要在内蒙古和辽宁,而赤峰市的的所有旗县均在其中。
二、地方高校、业余爱好者的研究成果
在赤峰地区,较早对赤峰汉语方言进行调查研究的是赤峰教育学院李敬尧教授。1979年李老师根据长期在语文教学研究和在中小学教师推广普通话中的探索和积累,编写了《昭盟语音辨正》(印刷本),首次对赤峰汉语方言语音从声、韵、调诸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尽管现在看来不够完整细致,但是在当时对于学校教师学习普通话、各旗县地方志中关于语言部分的撰写发挥了很大作用。
赤峰汉语方言研究的集大成者是赤峰学院文学院的张万有教授,张老师毕生从事高等学校中文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在汉语修辞、规范汉字、辞书编纂、方言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影响广泛。仅就赤峰汉语方言研究而言,可称得上是一位开拓者和领路人。他长期坚持方言调查,注重方言事实的归纳和总结。多次参加全国或国际汉语方言学术会议,是汉语方言学会的会员。先后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近22万字的20多篇论文,涉及到赤峰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诸方面。还有一些文章涉及到方言区划分、方言岛的发现等。归纳起来如下:
首次厘清了赤峰汉语方言的概况(见《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1期《赤峰汉语方言概述》、《赤峰汉语方言的特点》等文章)。首次归纳出赤峰汉语方言的完整系统。语音方面如《赤峰汉语方言音系说略》(《昭盟师专学报》1999年4期)等论文;语汇方面成果较多,《赤峰汉语方言词汇说略》被收入《内蒙古语言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赤峰汉语方言词汇》共76500字,按意义分成天文、地理等30多类,分10篇发表于国内有关高校学报。首次揭示了赤峰汉语方言的语法特点(见《昭盟师专学报》1999年3期《赤峰汉语方言语法特点初探》。其《赤峰汉语方言词缀简论》在首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并收入文集。《方言动词“整”简说》一文,收到了学界的关注。 他通过深入调查和全面深入得比较,首次提出了“八里罕方言岛”,并撰写论文《八里罕方言岛音系略说》,纠正了以往有关专家结论的偏误,被收入《内蒙古语言学会语言学论文集》,获内蒙古教育系统2001年语文学科论文评比一等奖,《八里罕方言岛的声调》还被提交全国汉语方言学术会议进行交流。
1998年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展开,全市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在教育系统率先进行。为了配合各级各类教师普通话培训测试,提高培训的效果和测试的等级,国家级测试员、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王素珍、顾会田教授根据多年的现代汉语教学经验和在推广普通话实践中掌握的大量语料,编写了辅助教材《赤峰汉语方言辨正》,对赤峰汉语方言语音声、韵、调的表现、成因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成为普通话考级的辨正材料。
王素珍教授在《关于北京官话朝峰片的分区》(《赤峰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中,对1987年的《中国地图集》中朝峰片所划分的区域提出质疑,同时根据对赤峰市所辖各旗县及周边毗邻地区的语言调查分析,提出了补充和调整意见,对朝峰片的范围作了适当调整,内容大致包括:(1)将原地图集中划归少数民族语言地区的赤峰市管辖的三个旗县归入朝峰片。(2)将原地图集归东北官话区的五个赤峰市管辖的行政旗县归回朝峰片。(3)个别方言片点的增减调整。(4)再次提出确认八里罕方言岛的建议。建议调整的结果:将朝峰片由原《中国语言地图集》的9个旗县市扩大为18个,其中辽宁省5个(朝阳市、朝阳县、建平、凌源、喀喇沁左翼),内蒙古自治区12个(包括赤峰市全部旗县区和通辽市的开鲁县和奈曼旗),河北省一个(平泉县);同时将原朝峰片的辽宁省建昌划入东北官话哈阜片长锦小片。这些调整与后来张志敏先生和即将修订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关于朝峰片区域划分调整的意见基本一致。
赤峰学院顾惠田教授2010年出版的著作《赤峰汉语方言概说》,在多方面考察、长期积累、广泛涉猎的基础上,详细地描述了赤峰地区汉语方言的面貌及在语音、语汇、语法诸要素中的表现,不仅对赤峰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推普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朝峰片方言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敖汉方言例释》(2012年)的作者张红民是地方方言民间业余研究者,他利用多年担任敖汉旗基层行政领导、长期工作在农村牧区的便利,抢救性地搜集敖汉地区民间口头语言中的方言土语,并整理出版。《敖汉方言例释》使地域性的文化遗产得以记载传承,为赤峰汉语方言的研究提供了语料素材,成为记载赤峰汉语方言区域性词汇的首部语料汇集。
三、研究中存在的疏漏和问题
目前,赤峰汉语方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是对八里罕方言岛的成因、区域范围、具体表现、内部差异等还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二是对赤峰汉语方言的内部分区,尚需做深入调查。三是由于缺乏全方位的语言测查资料支撑,诸多研究中对赤峰汉语方言特征的描述不够规范,如研究文献中对方言语音的描述有的用国际音标,有的用汉语拼音,有的用同音汉字代替。四是急需培养一支汉语方言调查的专业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