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学校发展相对滞后,在推进课程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构建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现代办学理念,培养了先进的学校文化,全面落实了课程计划,扎实推进了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校;理念构建 ;文化培养
农村学校落实新课改最重要的是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提高课程质量。在农村学校分散,教师素质偏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转变管理观念:把学校管理的着眼点放在课程管理上;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上;转变质量观念:把办学质量的重点放在开设课程的质量上。在变行政领导学校为理念和文化引领影响学校发展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 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定位和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个校长不能没有理念,因为理念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基石。一个学校不能没有文化,因为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无形力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如何引领学校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笔者认为校长的定位十分重要。校长的定位应该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是从自己的校长角色上去定位,二是根据不同的学校状况应该有不同的定位。首先从自己的角色定位上考虑,如果把校长定位为行政领导,往往施加的教育影响就是行政命令,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往往是使人难以服气的,这与教育实际不符。如果把自己定位为经营和服务者,往往自己认为当校长是在干活儿,是一种特定的职业,施加的教育影响就是在这种完成职业任务时采取的手段,就会贴近人心,容易被教师接受。校长为什么在现实的工作中觉得越干越不会干呢?校长应该不断在实践中产生困惑,又不断的去反思,寻找解决这些困惑的方法,用心去经营学校,用思想去引领学校,用制度去规范学校。由盲目的指挥学校运转到用思想和规范来管理学校,变管制为影响,变法制为引领,就会觉得这个职业很轻松,教职工们很轻松,工作效率却十分高,好像每个员工都成了校长。在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教育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出突出的成绩,自己很幸福,教师们很幸福,社会认可度高。其次,从不同的学校状况去考虑应该有不同的定位,校长应该根据学校现状、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地理环境、人际环境等不同的办学水平,校长有不同的定位,取得不同的成绩。
作为校长,应该对自己有了准确的定位后,才能构建一个时期内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同时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中应该有具体一个时期或一件工作任务的思想和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师、学校形成共同愿景,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在完成每件具体的工作中与校长办学理念和目标相一致,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形成管理文化,才能逐步实现校长的办学目标。
教育思想、理念和学校文化的形成对学校管理的程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和方向。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笔者认为校长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应该具备既超前又符合实际的教育思想、理念,并且这种思想、理念是经过教师的自觉行动体现的,并能指导教师的行动。思想不超前对学校发展没有牵引力,思想的过度超前不符合实际,会造成思想与教师行动的脱节,成为教师无法追求的目标。
第二,应该具备卓越的管理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卓越的管理能力能使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较高的社会协调能力能使学校与社会形成统一的整体,使社会更支持学校的发展;与人合作的能力能促使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第三,应该具备出色的领导艺术和健全的人格。同样的工作交给不同的人去做,采取不同的手段,会取得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工作的艺术性在起作用。校长健全的人格对学校、教师、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长喜怒无常、朝令夕改、感情用事、私心太重都是校长人格不健全的体现。
第四,应该具备指导教育科研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应该具备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自信,真挚的感情和教育智慧。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自信心、真挚的感情、教育智慧会使校长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第六,应该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对教育前沿信息的把握能力。我认为,前沿信息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决定校长工作的上限,政策水平决定校长工作的底线,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具备了这些条件,在办学思想的支配下,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后才可能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校长任期内近期和长远的办学追求。
2 构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办学理念,培养先进的学校文化
笔者对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认识是: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的客观存在反映在校长意识中经过校长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的对学校办学的理想和信念,而这种理想和信念支配着校长的办学行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学校文化就是校长、教师、学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精神的总和。有人把学校文化比喻成“一颗生命之树”:学校中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状态是树叶;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式是树干;学校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及控制学校命脉的权势文化是树木的土壤。也就是说,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最关键的是大多数人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式,而这种态度和方式是靠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和领导学校的权势文化制约的,校长恰恰能控制和引导这种本土文化的发扬和摒弃,能协调和建议说服掌握学校命脉的权势文化对学校有效的控制。也就是说校长是形成学校文化的主导者。所以说“学校办学思想、理念和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形成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的血液和灵魂。”清华大学教授王继文说:“校长权力是可以通过文化来行使的,通过文化来行使的权力将更具有冲击力、凝聚力和牵引力。”可见, 学校办学思想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是永恒的。那么,校长应该怎样构建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培养自己的学校文化呢?
首先,创建学习型学校,构建自己的办学理念。思想应该在实践中产生,而实践的水平取决于一个组织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作为一个校长首先是学校这个组织的思想统帅,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应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导人,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去激励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对学校的发展起引领作用,要引领学校的发展就应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学思想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统一思想和在统一思想支配下的具体行动,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抓住一个个机会,掀起创新创业的一个个高潮。到了用思想支配行动的境界,校长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校园到处都会是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而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声音了。在学校,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但作为校长怎样去激励教师把学习作为自己生活、工作的需要这很重要,怎样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是值得深思的。农村教师知识积淀参差不齐,提高他们执教水平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渠道学习也是最主要的。
其次,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管理办法,形成学校管理文化。当校长具备了较为实际的办学理念,并把这些理念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全体教师的理念之后,就要在理念、思想的支配下,思考有效的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完成校长对办学目标的定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农村学校发展缓慢,受教育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教师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制约,要使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校长首先要克服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消极的职业惰性,实现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
总之,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在打造学校物质文化的同时,注意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打造和培育,经营管理学校,艺术性的开展工作,创造和谐工作局面,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关键词】学校;理念构建 ;文化培养
农村学校落实新课改最重要的是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提高课程质量。在农村学校分散,教师素质偏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转变管理观念:把学校管理的着眼点放在课程管理上;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上;转变质量观念:把办学质量的重点放在开设课程的质量上。在变行政领导学校为理念和文化引领影响学校发展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 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定位和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个校长不能没有理念,因为理念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基石。一个学校不能没有文化,因为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无形力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如何引领学校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笔者认为校长的定位十分重要。校长的定位应该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是从自己的校长角色上去定位,二是根据不同的学校状况应该有不同的定位。首先从自己的角色定位上考虑,如果把校长定位为行政领导,往往施加的教育影响就是行政命令,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往往是使人难以服气的,这与教育实际不符。如果把自己定位为经营和服务者,往往自己认为当校长是在干活儿,是一种特定的职业,施加的教育影响就是在这种完成职业任务时采取的手段,就会贴近人心,容易被教师接受。校长为什么在现实的工作中觉得越干越不会干呢?校长应该不断在实践中产生困惑,又不断的去反思,寻找解决这些困惑的方法,用心去经营学校,用思想去引领学校,用制度去规范学校。由盲目的指挥学校运转到用思想和规范来管理学校,变管制为影响,变法制为引领,就会觉得这个职业很轻松,教职工们很轻松,工作效率却十分高,好像每个员工都成了校长。在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教育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出突出的成绩,自己很幸福,教师们很幸福,社会认可度高。其次,从不同的学校状况去考虑应该有不同的定位,校长应该根据学校现状、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地理环境、人际环境等不同的办学水平,校长有不同的定位,取得不同的成绩。
作为校长,应该对自己有了准确的定位后,才能构建一个时期内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同时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中应该有具体一个时期或一件工作任务的思想和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师、学校形成共同愿景,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在完成每件具体的工作中与校长办学理念和目标相一致,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形成管理文化,才能逐步实现校长的办学目标。
教育思想、理念和学校文化的形成对学校管理的程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和方向。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笔者认为校长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应该具备既超前又符合实际的教育思想、理念,并且这种思想、理念是经过教师的自觉行动体现的,并能指导教师的行动。思想不超前对学校发展没有牵引力,思想的过度超前不符合实际,会造成思想与教师行动的脱节,成为教师无法追求的目标。
第二,应该具备卓越的管理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卓越的管理能力能使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较高的社会协调能力能使学校与社会形成统一的整体,使社会更支持学校的发展;与人合作的能力能促使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第三,应该具备出色的领导艺术和健全的人格。同样的工作交给不同的人去做,采取不同的手段,会取得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工作的艺术性在起作用。校长健全的人格对学校、教师、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长喜怒无常、朝令夕改、感情用事、私心太重都是校长人格不健全的体现。
第四,应该具备指导教育科研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应该具备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自信,真挚的感情和教育智慧。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自信心、真挚的感情、教育智慧会使校长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第六,应该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对教育前沿信息的把握能力。我认为,前沿信息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决定校长工作的上限,政策水平决定校长工作的底线,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具备了这些条件,在办学思想的支配下,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后才可能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校长任期内近期和长远的办学追求。
2 构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办学理念,培养先进的学校文化
笔者对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认识是: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的客观存在反映在校长意识中经过校长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的对学校办学的理想和信念,而这种理想和信念支配着校长的办学行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学校文化就是校长、教师、学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精神的总和。有人把学校文化比喻成“一颗生命之树”:学校中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状态是树叶;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式是树干;学校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及控制学校命脉的权势文化是树木的土壤。也就是说,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最关键的是大多数人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式,而这种态度和方式是靠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和领导学校的权势文化制约的,校长恰恰能控制和引导这种本土文化的发扬和摒弃,能协调和建议说服掌握学校命脉的权势文化对学校有效的控制。也就是说校长是形成学校文化的主导者。所以说“学校办学思想、理念和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形成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的血液和灵魂。”清华大学教授王继文说:“校长权力是可以通过文化来行使的,通过文化来行使的权力将更具有冲击力、凝聚力和牵引力。”可见, 学校办学思想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是永恒的。那么,校长应该怎样构建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培养自己的学校文化呢?
首先,创建学习型学校,构建自己的办学理念。思想应该在实践中产生,而实践的水平取决于一个组织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作为一个校长首先是学校这个组织的思想统帅,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应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导人,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去激励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对学校的发展起引领作用,要引领学校的发展就应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学思想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统一思想和在统一思想支配下的具体行动,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抓住一个个机会,掀起创新创业的一个个高潮。到了用思想支配行动的境界,校长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校园到处都会是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而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声音了。在学校,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但作为校长怎样去激励教师把学习作为自己生活、工作的需要这很重要,怎样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是值得深思的。农村教师知识积淀参差不齐,提高他们执教水平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渠道学习也是最主要的。
其次,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管理办法,形成学校管理文化。当校长具备了较为实际的办学理念,并把这些理念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全体教师的理念之后,就要在理念、思想的支配下,思考有效的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完成校长对办学目标的定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农村学校发展缓慢,受教育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教师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制约,要使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校长首先要克服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消极的职业惰性,实现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
总之,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在打造学校物质文化的同时,注意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打造和培育,经营管理学校,艺术性的开展工作,创造和谐工作局面,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