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插曲》女主人公尼娜的女性主义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奇异的插曲》是尤金·奥尼尔中期最为著名的心理探索悲剧之一,奠定了奥尼尔作为重要剧作家的地位。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和方法探析了该剧中的女性意识,并对女性解放之路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关键词: 《奇异的插曲》 尼娜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自问世以来,即作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风靡欧美理论界,开创文学批评的新局面。近年来,女性主义批评备受评论界关注,并被预言为21世纪的显学。女性主义批评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倾向和批判锋芒。在抨击传统时,它把矛头直指父权制。女性主义批评认为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颠覆父权制的社会结构,消除男性中心文化的主张。同时女性主义批评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主张,其中“女性视角”的提出构成了以女性主义批评解读作品的出发点。所谓女性视角,即用女性意识、女性经验去分析和解读作品,从而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和女性的独立身份与尊严。具体来讲,女性主义批评重新评价了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批评要求女性读者在阅读时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把自己变成一个反抗型读者,从而把根植于心中的男性意识去掉,并在此基础上对男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重新评价。因此,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就在于从性别入手,重新阅读和评论文本,批判传统文学尤其是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刻画,并将这种文本阅读作为提高读者女性意识,增强女性自我身份认同的主要手段。本文借用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伟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剧作《奇异的插曲》所表现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和分析。
  《奇异的插曲》是尤金·奥尼尔中期最为著名的心理探索悲剧之一。该剧写于1927年,于1928年1月30日在纽约市首演,不仅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为他第三次赢得了普利策戏剧奖,是标志着奥尼尔走向全面成熟的一部剧作。《奇异的插曲》讲述了女主人公尼娜自从失去心爱的未婚夫戈登之后,一直悔恨自己听从了父亲的话,没能在戈登奔赴战场之前与他结婚。从此她对父亲一腔怨恨,随即离开父亲,做了一名护士。为了“赎罪”,她把自己奉献给了那些伤残士兵,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过上平静的生活,而是感到更加愧对戈登。为了通过正常途径释放她的爱,尼娜想有个孩子,于是在邻居马斯登和医生达雷尔的安排下,她嫁给了她并不爱的萨姆。当尼娜得知萨姆有疯病遗传史而不能给她一个健康的孩子后,她诱惑达雷尔,和他生下一个儿子,并深深地爱上了达雷尔。达雷尔为了逃避尼娜的爱而远走欧洲。几年后当达雷尔回来想带走尼娜和他们的儿子时,尼娜拒绝了他。最终,萨姆死了;已经成人的儿子小戈登带着女朋友远走高飞;达雷尔决定把余生献给事业,也走了;尼娜孤独一人不得不回到父亲式的人物马斯登身边,并感叹生活其实只是一个插曲。
  自剧本出版和上映后,评论家们给剧中的主人公给予了无情的抨击,说她狡诈地操纵着她的男性崇拜者,是一个妖女。我认为这些评论有失公允,他们没有看到尼娜所追求的欲望和幸福其实是完整的男性欲望。尼娜非但不能主宰她生活中的男人,相反她只能把男性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生命接受下来。对剧中的尼娜,我们应该给予深深的同情。
  一、父权社会的受害者
  尼娜深爱着戈登,她决定在戈登远赴战场时同他结婚,但是这场婚事却遭到了父亲利兹教授的阻挠。从此尼娜的人生道路发生逆转,陷入到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利兹教授阻挠女儿的婚事有多种原因。失去老伴的他不愿再失去女儿的爱,这应当是人之常情,但要垄断女儿的爱就太过分了。利兹教授还有旧传统观念,认为戈登与尼娜结婚不是门当户对。父亲的阻挠,戈登的死亡,使尼娜终生感到痛苦、悔恨和内疚。
  尼娜最终同萨姆结婚。萨姆原本平庸无能,既不能给予尼娜物质上的保障,又不能给予她一个健康的孩子。但后来随着生意的发达,萨姆渐渐变成了一个在家庭中具有绝对权力的家长,总是以一种命令的男性口吻对尼娜说话,并完全霸占儿子小戈登,剥夺了尼娜对儿子的爱,使尼娜丧失了自己对人生的唯一希望,并失去自己的女性身份和尊严。
  尼娜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与达雷尔发生关系。后来尼娜爱上了达雷尔,并决定与他结合以摆脱不幸婚姻。在尼娜追求幸福的关键时刻,达雷尔以道德和事业为借口,逃避了他对尼娜的爱并远赴欧洲,使尼娜陷入绝望之中。当尼娜为了夺回儿子,要把儿子的身世公布于世时,达雷尔为了自己而宣布尼娜精神不正常,从而彻底粉碎了尼娜的人生希望,挫败了尼娜争取幸福的最后抗争。
  在剧终,尼娜的丈夫死了,儿子走了,情人也走了,这时父亲式的人物马斯登继续操纵尼娜的命运。马斯登要求尼娜遵循清教戒律,彻底抛弃那些肮脏的欲望,在无欲中平静的生活。可以说最终占有尼娜灵魂的是马斯登身上所体现的清教主义。
  二、女性的反抗
  当父亲的压制使尼娜丧失了终身的幸福时,尼娜开始了她对男权的反抗。她指责父亲扼杀了她的幸福和婚姻,并毅然决定离开家,离开父亲对她的操纵和控制,从而独立地生活。尼娜恨自己的父亲,在医院做护士时,她向许多伤员施舍自己的身体来作为对父亲权威和道德观的挑衅和反抗。虽说这是一种道德沉沦的行为,但它却重重打击了清教主义的清规戒律。当尼娜的父亲得知她这一行为时,不堪一击,早早离世。
  尼娜同萨姆结婚是为了利用他来拥有一个孩子。这与父权社会里把女性作为生育工具的传统观念相悖,尼娜实现了男女两性角色的对换。当尼娜得知萨姆不能给他一个健康的孩子时,她果敢地接受了萨姆母亲的建议,说服达雷尔做孩子的父亲。当达雷尔要带尼娜和他们的孩子走时,尼娜以独立女性的姿态决然地拒绝了达雷尔,并始终把他摆在情人的位置上。马斯登在尼娜父亲死后,一直充当着尼娜父亲的代言人。这样,在尼娜的抗争下,她拥有了丈夫萨姆,情人达雷尔,父亲马斯登,以及儿子小戈登,从而达到了她心目中作为一个女人的最为完美的境界。尼娜高呼自己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幸福的女人。
  三、女性的自由之路
  尼娜通过控制她生活中的男人来获得她的幸福,她最终成功地拥有了这些男人的爱,同时也追求到了她的幸福,但她的幸福和成功瞬间即逝。她生活中的男人最终都离她而去:丈夫萨姆自事业成功后,对尼娜的爱就消失了;情人达雷尔最终决定离开尼娜而献身于事业;马斯登则超越了他对尼娜的欲望,无爱地与尼娜生活在一起;儿子小戈登不顾惜母亲的爱,带着女朋友远走高飞。此时的尼娜身心疲惫,丧失了对生命抗争的最后一丝力量,只能无奈地回归到父亲式的丈夫马斯登身边,以求在儿时的梦境中平静地死去。尼娜的抗争失败了,因为她没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只能用与男人的关系来诠释自己存在的价值。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剥夺了女性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得她们不得不依赖男性来获得生活保障和幸福,纵使她们有摆脱男权压迫,追求自己幸福的美好愿望,到最后也只能走男权社会为女性设计的命定的出路。因此,女性要想摆脱自己的困境,就必须以一种独立女性的姿态站出来,勇敢地反抗父权社会的压迫,争取自己作为女性的生存权利,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独立身份和尊严,最终在保持自我独立的前提下与男性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关系。
  四、结语
  在《奇异的插曲》中,奥尼尔通过女主人公尼娜所受到的父权社会的压迫,以及尼娜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对压迫所作出的反抗,以及反抗的失败这几个方面真实再现了父权社会中的两性关系。奥尼尔指出女性的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并在为自己的幸福和独立而在积极地抗争着。女性主义的运动的实践也为女性独立提出了积极地解决方法:只有男女两性在尊重各自性别特质的基础上,各尽所能,各施所长,建立一种互利互助、和谐的新型的两性关系才是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促进社会进步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郭继德.美国戏剧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汪义群.当代美国戏剧.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刘永杰.爱与死亡:尤金·奥尼尔剧作的性别理论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4]Carpenter,Frederick. Eugene O’Neill. Boston:G. K. Hall
其他文献
摘要: 针对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高要求,我校通过展开长期的教学课改,培养了大批既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具有一线在岗动手操作能力,又具备解决工艺、操作难题的专业外语语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功帮助专科毕业生在职场就业增添筹码。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介绍,对我校五年制专科生群体中的双外语教学课改实践进行了肯定并提出了大胆假设。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双外语教学教学课改    打破传统模式,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我校针对
摘 要: 象似性作为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皮尔斯符号三分法,语言的象似性主要分为映象象似、拟象象似和喻象象似。本文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分析英文诗歌和汉语古典诗词中的象似性,发掘诗歌这种特殊文体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象似性 英汉诗歌 语言象似性 体现    1.引言  关于象似性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柏拉图就提出了人类一般语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这一时代要求的人才,教育就不能只是传授知识,也不能停留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身心的全面发展,即整体发展。与此同时,目前新课改理念强调“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脍炙人口的《一千零一夜》中以商人为主人公展开的大量故事,这些故事融合了现实主义和神化色彩,从具有勇敢探索、阔绰挥霍、激烈竞争等特性的商人身上得出结论:中世纪阿拔斯王朝时期,以商人为主体的中产阶级迅速兴起,当时不仅帝国境内各城市、区域间商贸频繁,而且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整体商业发展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  关键词: 《一千零一夜》 商人 中世纪阿拉伯商业发展    被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