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愉快教学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原则,受到也应当受到广大教育者的普遍重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教育思想,即“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人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变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教学原则呢?本文将我们的做法作一些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一、锤炼语言,幽默创愉快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艺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本身就一门语言的艺术,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就必须使自己的语言科学规范、优美生动、语音悦耳和诙谐幽默等,这样能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质,使之保持兴奋状态。尤其是风趣与幽默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幽默着眼于对所授知识的超然奇巧安排,它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便拟了一副:“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欧阳修与百姓同乐。”的对联,同时我还说:“欧阳修与百姓为乐,而陈希同以贪污人民的血汗钱为乐,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未来的陈希同,可要小心点呀,到时就不要说同桌兄弟不救你哟!”同学们听了大笑不止。这样,既让课堂充满了笑声,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思想教育,收到较好的教学法效果。
二、营造和谐,设疑造愉快
当前,语文教法改革不断深入,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然而,仍有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还是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学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五步教学法进行。“满堂灌”、“一言堂”、“嚼细喂学生”仍是主要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在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听得昏昏欲睡,语文课纯粹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淡而无味。这样僵硬刻板的课堂模式,学生自然不喜欢语文,甚至产生厌恶之情也是很自然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构建和谐情景,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创设情景--自读自悟--整体把握--深入探讨--拓展延伸”的课堂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对话者”,一个导演,一个组织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感悟、总结而获得知识。教师少一些灌输,少一些讲解,少一些要求。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趋动他们想说、敢说的欲望,真正把话语的主动权归还给他们。
三、丰富教学,生活品愉快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多年来,教材一直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而《新课程标准》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明确为语文课程资源。这便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特别是为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指明了开展的途径。首先,在内容上要实行开放,引导学生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动态资源,触动他们的心灵,放飞他们思维,引导他们去感悟语文的实在性、生活性。如在教学《春》时,可带领学生深入田间,让学生放眼能触到春,伸手能摸着春,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兴趣。又如在教学《买椟还珠》时,我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告诉的道理后,又引导他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去寻找、去挖掘现实生活中一些只注重外表,不注重本质的现象。比如,一些华丽的外包装、打着名牌旗号的伪劣产品等类似现象,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把这些问题交给他们自主探究,展开讨论,以获得更深一步的认识。
四、用好教材,体验尝愉快
语文教学的动态性,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动”即“活”,语文教学“活”了,才有生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获得知识。比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先布置课前预习,理解文意,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自己找角色,自由组合,自编自演),同时,注意认真揣摩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台词以课文内容为主,根据表演的需要可作适当修改,但总体上不能篡改中心意思。老师是主持人,学生是演员。我这样布置下去后,学生立刻行动起来,课文内容自然不用老师讲了。为了这次表演,同学们课间十分钟都在练习,那种积极探索的精神真让人感动。后来这堂课就可想而知了,简直就是一堂《晏子使楚》的表演课,有几个学生的表演真是精彩,无不让师生拍手叫好。在演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还自备了道具,模仿古人喝酒的动作,虚拟了古时的着装,在大王身边还安排了侍从,不同身份的人物神态、语言也各不相同。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博得了台下阵阵的掌声。演出结束后,我趁着同学们活跃的思维,适时地围绕课文中心提出了几个问题,他们便争先恐后地回答,任务目标轻松地完成了,这节课学生做主、生生互动,激活了课堂,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语文课堂的乐趣。
总之,愉快教学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原则,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动优美、风趣幽默的语言、有利而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体现语文的生活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才能把语文课堂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愉快乐园。
一、锤炼语言,幽默创愉快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艺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本身就一门语言的艺术,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就必须使自己的语言科学规范、优美生动、语音悦耳和诙谐幽默等,这样能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质,使之保持兴奋状态。尤其是风趣与幽默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幽默着眼于对所授知识的超然奇巧安排,它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便拟了一副:“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欧阳修与百姓同乐。”的对联,同时我还说:“欧阳修与百姓为乐,而陈希同以贪污人民的血汗钱为乐,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未来的陈希同,可要小心点呀,到时就不要说同桌兄弟不救你哟!”同学们听了大笑不止。这样,既让课堂充满了笑声,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思想教育,收到较好的教学法效果。
二、营造和谐,设疑造愉快
当前,语文教法改革不断深入,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然而,仍有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还是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学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五步教学法进行。“满堂灌”、“一言堂”、“嚼细喂学生”仍是主要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在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听得昏昏欲睡,语文课纯粹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淡而无味。这样僵硬刻板的课堂模式,学生自然不喜欢语文,甚至产生厌恶之情也是很自然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构建和谐情景,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创设情景--自读自悟--整体把握--深入探讨--拓展延伸”的课堂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对话者”,一个导演,一个组织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感悟、总结而获得知识。教师少一些灌输,少一些讲解,少一些要求。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趋动他们想说、敢说的欲望,真正把话语的主动权归还给他们。
三、丰富教学,生活品愉快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多年来,教材一直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而《新课程标准》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明确为语文课程资源。这便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特别是为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指明了开展的途径。首先,在内容上要实行开放,引导学生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动态资源,触动他们的心灵,放飞他们思维,引导他们去感悟语文的实在性、生活性。如在教学《春》时,可带领学生深入田间,让学生放眼能触到春,伸手能摸着春,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兴趣。又如在教学《买椟还珠》时,我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告诉的道理后,又引导他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去寻找、去挖掘现实生活中一些只注重外表,不注重本质的现象。比如,一些华丽的外包装、打着名牌旗号的伪劣产品等类似现象,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把这些问题交给他们自主探究,展开讨论,以获得更深一步的认识。
四、用好教材,体验尝愉快
语文教学的动态性,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动”即“活”,语文教学“活”了,才有生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获得知识。比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先布置课前预习,理解文意,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自己找角色,自由组合,自编自演),同时,注意认真揣摩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台词以课文内容为主,根据表演的需要可作适当修改,但总体上不能篡改中心意思。老师是主持人,学生是演员。我这样布置下去后,学生立刻行动起来,课文内容自然不用老师讲了。为了这次表演,同学们课间十分钟都在练习,那种积极探索的精神真让人感动。后来这堂课就可想而知了,简直就是一堂《晏子使楚》的表演课,有几个学生的表演真是精彩,无不让师生拍手叫好。在演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还自备了道具,模仿古人喝酒的动作,虚拟了古时的着装,在大王身边还安排了侍从,不同身份的人物神态、语言也各不相同。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博得了台下阵阵的掌声。演出结束后,我趁着同学们活跃的思维,适时地围绕课文中心提出了几个问题,他们便争先恐后地回答,任务目标轻松地完成了,这节课学生做主、生生互动,激活了课堂,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语文课堂的乐趣。
总之,愉快教学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原则,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动优美、风趣幽默的语言、有利而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体现语文的生活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才能把语文课堂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愉快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