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教育是偏重于感性的教育,是以体验为核心的情感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与传授知识为主的理性教育差异较大,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艺术专门人才,而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现今,美术的基础教育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式灌输和画葫芦法的传授,而忽略了一些至关重要的艺术元素,甚至埋没了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创造性通常指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具有新颖的独创性的特点,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和无穷的艺术表现力,使艺术创作道路和表现形式不断创新,而这些创新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艺术观点。美术教育才能活起来。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和技法的同时,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给学生的个性表达和自由尝试留下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作画,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画出充满童趣的画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达到美术教育创新的目的。下面就在美术教育中的感受谈几点体会:
1 小学生美术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的
“艺术可以教吗”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曾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回答是肯定的。儿童绘画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艺术。在我们学校教育中,从幼儿园开始就设立了美育课程,那么美术可教不可教已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怎么教,教和学是否具有创造性。我认为,作为美术教育者,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师,在教育上,即便是最出色的老师,也并不是要求你将自己所学所知倾囊相授,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位园丁的智慧、洞察力和判断力,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及时的帮助。教师即要教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也要把学生自主发展、全身心投入和自由探索融入教育全过程,克服把美术教育作为单向灌输、束缚学生能动性的弊端;把美术教育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教育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解放出来,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东西释放出来,实现教育过程的个性化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 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对新异事物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美术教育中,儿童好奇心的激发,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美术一般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等。以绘画而言仅现今的教材中就可以分为十几个画种,每一个画种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各不相同,却都能画出赏心悦目的作品,这些不同足以引起学生强烈“好奇”。从美术教学实践来看,孩子天性好奇,喜欢提问题,但在课堂上学生又往往习惯于跟着老师走。美术老师要善于引导、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学生一旦对客观事物产生好奇心理,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就会在头脑中产生许多问号而积极区思考、去探索,并力求获得认知。当学生们看到国画大师齐白石,仅用墨色就画出晶莹透亮生动可爱的虾,徐悲鸿大师仅用数笔就画出造型生动气势雄壮的奔马,好奇心油然而生。有了好奇心,学生必然会去探究如何用墨才能表现物象,同时也会触类旁通,想到用这种技法去表现别的物象。因此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3 教学者如何对待学生的美术创作所体现的个性
在看学生的创作作品时,教学者应如何去衡量学生作品是否有创造力,是否有自己的个性及独到之处,需要建立起美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把是否体现创造性、体现儿童个性作为重要标准,贯穿于美术教学过程中。在美术教学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与教学者自己的标准。有许多的绘画技巧虽然很熟练,但并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有些学生技法虽不熟练,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谁更具有创造性,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他们用熟练的技巧来达到创新的目的。而是需要他们要具备创新的潜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被泯灭。而对任何创造形式而言,应该有某种程度的感情自由,学生们在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发展自己的美术特长。
4 鼓励多方联想、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鼓励学生多方面联想,在联想过程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是培养创造性的又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应提供各种机会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在教学课上,我根据麻雀的基本画法,请学生们进行联想,可以得出麻雀的形体与山雀、翠鸟等多种鸟的形体基本一致,只是在色彩上和个别特征上有差异。学会了画麻雀就可以掌握类似麻雀的许多鸟的画法。又如在教学竹的画法时掌握画竹叶难在组织,如何将竹叶作为基本功,很好地理解其叶安排。通过联想,在一节课中画窄长形的植物叶如批杷叶、荔枝叶、桃叶等等,就容易入门,由联想升发到创造性的想象,学习的进步就更快。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5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创性
小学生美术创作是儿童对外界事物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儿童用绘画语言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或表达自身的感受。我曾经做过这样一教学实践调查:分别在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甲班进行传统式的灌输与画葫芦法,即对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由学生按教材内容或老师板画去画。乙班则进行轻松随意式,启发学生引导式的谈话交流教学方法。并成立兴趣小组。课堂教学内容、课本只做一定参考,一般无固定绘画题目,而是由其任意想象发挥。然后与他们谈心,交换意见。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两班学生给我完全不同的反馈。甲班同学一般在上课前问我,今天我们画什么内容的画,并时常在临摹时让我帮他们画他们认为难画之处,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很少有自我主观意识,而且可以发现一部分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而乙班同学则有截然不同的表示,他们会在上课前就会告诉我她今天会画什么,她将要准备怎么画。画完之后,他们会拿着画与我交流,说出自己的目的和意图,我则交谈中,自然地说出一些看法,他们有时会赞同,有时也会与我争论,结果乙班同学则喜欢上美术课,而且兴趣小组的每件作品都是优秀作品。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明显比甲班强。最突出的还是他们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挖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大脑里有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想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个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将处于沉睡状态。”很显然,当前应改变小学美术课过分倾重传统式灌输和画葫芦法而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此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使之与日益成熟的心智合二为一,让他们在这方面继续保持童心、童趣和旺盛的活力。
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在美术教学上教育者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育者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规律,才能驾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和谐、自然,既能顺利完成美术素质教育的任务,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自由联想,展开创造性的翅膀,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
创造性通常指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具有新颖的独创性的特点,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和无穷的艺术表现力,使艺术创作道路和表现形式不断创新,而这些创新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艺术观点。美术教育才能活起来。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和技法的同时,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给学生的个性表达和自由尝试留下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作画,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画出充满童趣的画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达到美术教育创新的目的。下面就在美术教育中的感受谈几点体会:
1 小学生美术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的
“艺术可以教吗”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曾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回答是肯定的。儿童绘画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艺术。在我们学校教育中,从幼儿园开始就设立了美育课程,那么美术可教不可教已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怎么教,教和学是否具有创造性。我认为,作为美术教育者,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师,在教育上,即便是最出色的老师,也并不是要求你将自己所学所知倾囊相授,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位园丁的智慧、洞察力和判断力,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及时的帮助。教师即要教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也要把学生自主发展、全身心投入和自由探索融入教育全过程,克服把美术教育作为单向灌输、束缚学生能动性的弊端;把美术教育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教育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解放出来,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东西释放出来,实现教育过程的个性化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 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对新异事物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美术教育中,儿童好奇心的激发,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美术一般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等。以绘画而言仅现今的教材中就可以分为十几个画种,每一个画种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各不相同,却都能画出赏心悦目的作品,这些不同足以引起学生强烈“好奇”。从美术教学实践来看,孩子天性好奇,喜欢提问题,但在课堂上学生又往往习惯于跟着老师走。美术老师要善于引导、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学生一旦对客观事物产生好奇心理,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就会在头脑中产生许多问号而积极区思考、去探索,并力求获得认知。当学生们看到国画大师齐白石,仅用墨色就画出晶莹透亮生动可爱的虾,徐悲鸿大师仅用数笔就画出造型生动气势雄壮的奔马,好奇心油然而生。有了好奇心,学生必然会去探究如何用墨才能表现物象,同时也会触类旁通,想到用这种技法去表现别的物象。因此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3 教学者如何对待学生的美术创作所体现的个性
在看学生的创作作品时,教学者应如何去衡量学生作品是否有创造力,是否有自己的个性及独到之处,需要建立起美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把是否体现创造性、体现儿童个性作为重要标准,贯穿于美术教学过程中。在美术教学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与教学者自己的标准。有许多的绘画技巧虽然很熟练,但并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有些学生技法虽不熟练,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谁更具有创造性,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他们用熟练的技巧来达到创新的目的。而是需要他们要具备创新的潜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被泯灭。而对任何创造形式而言,应该有某种程度的感情自由,学生们在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发展自己的美术特长。
4 鼓励多方联想、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鼓励学生多方面联想,在联想过程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是培养创造性的又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应提供各种机会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在教学课上,我根据麻雀的基本画法,请学生们进行联想,可以得出麻雀的形体与山雀、翠鸟等多种鸟的形体基本一致,只是在色彩上和个别特征上有差异。学会了画麻雀就可以掌握类似麻雀的许多鸟的画法。又如在教学竹的画法时掌握画竹叶难在组织,如何将竹叶作为基本功,很好地理解其叶安排。通过联想,在一节课中画窄长形的植物叶如批杷叶、荔枝叶、桃叶等等,就容易入门,由联想升发到创造性的想象,学习的进步就更快。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5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创性
小学生美术创作是儿童对外界事物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儿童用绘画语言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或表达自身的感受。我曾经做过这样一教学实践调查:分别在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甲班进行传统式的灌输与画葫芦法,即对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由学生按教材内容或老师板画去画。乙班则进行轻松随意式,启发学生引导式的谈话交流教学方法。并成立兴趣小组。课堂教学内容、课本只做一定参考,一般无固定绘画题目,而是由其任意想象发挥。然后与他们谈心,交换意见。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两班学生给我完全不同的反馈。甲班同学一般在上课前问我,今天我们画什么内容的画,并时常在临摹时让我帮他们画他们认为难画之处,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很少有自我主观意识,而且可以发现一部分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而乙班同学则有截然不同的表示,他们会在上课前就会告诉我她今天会画什么,她将要准备怎么画。画完之后,他们会拿着画与我交流,说出自己的目的和意图,我则交谈中,自然地说出一些看法,他们有时会赞同,有时也会与我争论,结果乙班同学则喜欢上美术课,而且兴趣小组的每件作品都是优秀作品。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明显比甲班强。最突出的还是他们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挖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大脑里有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想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个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将处于沉睡状态。”很显然,当前应改变小学美术课过分倾重传统式灌输和画葫芦法而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此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使之与日益成熟的心智合二为一,让他们在这方面继续保持童心、童趣和旺盛的活力。
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在美术教学上教育者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育者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规律,才能驾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和谐、自然,既能顺利完成美术素质教育的任务,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自由联想,展开创造性的翅膀,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