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山中访友》,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了对大自然无限向往与热爱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喜爱的心情去读,语调应轻快、活泼,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3 明确朗读的目的,加强语感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 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是人们感知、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方式和结构,是一种直觉思维而非逻辑思维。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所有的言语 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任何人不可能根据所用词语的理性含义和范畴以及相关句法规则来理解和生成句子,而必须主要凭借语感的同化、顺应作用。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上。语感素质有高有低,因人而异。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就已形成母语语感,但儿童的语 感是浅层次的,只限于日常会话、交谈等,其语感素质有待提高。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抛开语感这一基础另起炉灶,从头教授语言知识使之转化为语言能力,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读写听说实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语感分输入与输出两大类。输入型语感与听读活动对应,输出型与说写活动对应。衡量语感素质高低的标准是语感的广度、深度、美度、敏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古今中外具有典范性的优秀言语作品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输入型语感,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朗读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往往语文水平也较高。因为朗读水平最终反映出对课文的分析理解的能力,反复朗读能使许多优秀篇章储存在大脑里,无形中也增强了语感,这反映在写作中表现为语句的连贯、流畅与词汇语言的丰富,反映在口头表达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自然、清晰、得体。
  4 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4.1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人到文本的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4.2 边朗读边想象、联想。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努力激起学生对于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脑海中映过。这样,学生对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入,对于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领会就会更加深刻,就会从中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尤其是朗读诗歌和一些优美隽永的散文,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笼统的描述具体化,把省略的情节明朗化。
  5 以读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的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悟出文中的“情”,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读书时间。而且还要加以引导,加强语感因素,注意语感训练。
其他文献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不仅要想方设法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何来搞好这一年的化学复习呢?  1 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
期刊
阅读是一个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学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我们必须要做到下面
期刊
【摘 要】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这样多的字,作为老师是能完成任务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变化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怎样功破难关,使学生认得清、记得牢,并能灵活运用呢?下面我将这几年从事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及体会向同行谈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
期刊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就让学生先读,多
期刊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
期刊
【摘 要】 学生在生活中要与人打交道,不仅限于学生身边的课堂和家庭,还要接触社会环境。因此,在这个阶段不管是老师设计活动,还是要求学生创造语境,都要与生活是机场境结合起来。学生在交际时就不仅要用本节课的内容,还要把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到语境中。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学生 课堂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
期刊
【摘 要】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特殊学校 思想品德教学 心理素质 培养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
期刊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德育教育应切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而语言文字作为表达情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教师不仅传播知识,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精神之塔”。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好教学渗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它受教学目标制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另一方面,它又反作用于教和学,起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  一般情况下,学校沿用的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是以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照学生平时成绩,最后评定学生的学期或学年成绩。这种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方法,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弊端:  1.1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质。学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生活中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