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活动设计被看作是外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对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学习者对教师教材在课堂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学习者对自身特点的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得出了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人本思考的结论——成功的课堂活动设计和组织应该将学习者的年龄、性格、动机、身分地位以及性别等诸多存在个体差异的因素充分考虑在内。
关键词:英语课堂活动;人本思考;年龄;性格;动机;身分地位;性别
一、人本主义与语言教学
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作为人本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的罗杰斯(C. Rogers)1969年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指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人本主义对教育和语言教学的重要启示是: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和个人情感,接受学生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创造最佳条件。(Williams, Burden, 2000:31)
二、交际法与课堂活动
在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导的传统英语课堂上, 教师的讲解往往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被看作是一个个空空的容器, 而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倾注进这些容器中去。这种 “填鸭式” 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受到了诸多教师和学者的批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交际教学法传入中国并引起了中国语言教育学界的普遍关注。交际教学法的核心即教学过程就是交际的过程.交际法强调语言表达的意义和语言的运用, 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现有意义的交际,以促进语言学习并获得交际能力。另外,与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法不同的是, 交际法认为教学组织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Richards, Rodgers,1986)。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课堂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当中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交际技能。在交际法的推动下,英语课堂的模式开始由以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也越来越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关注的焦点。
课堂活动设计被看作是外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Scrivener,2002:25)。然而许多教师发现,他们所精心准备的活动到了课堂上却无法按照预期的轨道顺利运转,有的活动甚至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那些所谓精心准备的活动过少地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存在于学生个体之间的种种差异。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处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四十名受试者进行了一项简单的有关课堂活动设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三、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共有40名受试者,其中10名年龄介于14-16岁之间(A),10名年龄介于20-13(B)岁之间,而其余的20名受试者的年龄则介于25-35岁(C)。问卷共有10题,主要调查介于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会选择哪种课堂活动项目,对自己性格特征的鉴定以及对教师和教材在课堂活动中所担任角色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三个年龄段的受试者中有38人选择了“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他们最喜欢的英语课堂,占受试总人数的95%。有23人(57.5%)认为教材应该成为课堂活动内容的主要依据,而17人(42.5%)认为教材应该是课堂活动内容的辅助材料,仅供参考。 对于教师应该在课堂活动中充当什么角色这一问题,40名受试者中只有三名选择了“参与者”这一选项,而其余38人均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活动的协助者、裁判或者是主持人,占总受试人数的95%。另外,没有一人认为教师应该是旁观者。就课堂活动的内容而言,33人(82.5%)认为活动的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回答以上这些问题时,三组受试者的答案具有比较高的一致性,均未表现出由于年龄或者是性格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然而在下面几项问题中,问卷的结果出现了由于年龄和性格不同而产生的选择差异。在回答“你是否会对和你工作内容或者和你将来的工作有联系的课堂活动感兴趣”这一问题时,B和C组受试者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肯定的答案。而A组的受试者中有6人选择了“无所谓”的选项。这说明工作中的或者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习者会对和自己工作或者是将来的工作有联系的活动,以培养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语言的能力这类活动感兴趣。与此不同的是,工作对于年龄介于14-16岁之间的青少年来说,似乎还是比较遥远或者说是比较陌生的话题。所以他们对于课堂活动的内容是否与实际工作相关并不是十分关心。另外,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自己属于内向型性格的受试者更多地选择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扮演配角,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希望能和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同学分在一组。相反,那些认为自己属于性格外向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类型的受试者则喜欢扮演主角或者是在小组讨论中和成绩好的同学分在一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更能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最后,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堂活动时,不同年龄段的选择结果又出现了差异。A、B组受试者中更多的人选择了电影配音(61%)、小组讨论(55%)和唱英文歌曲(38%)作为自己最喜欢的英语课堂活动。而C组受试者中几乎没有人选择电影配音,他们更多地选择了英文歌曲(58%)、分角色扮演( 53%)和小组讨论(24%)这些英语课堂上教师较常使用的课堂活动。另外,B组受试者中有人选择了辩论和做实验写实验报告作为自己喜欢的课堂活动类型。而在另外两组受试者中对这两项活动的选择均为空白。
四、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人本思考
交际法认为,语言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是具有独特兴趣、风格、目的和需求的不同个体(Richards,Rodgers, 1986)。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就不得不首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1. 年龄
这里所说的年龄并非二语习得理论中所讨论的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而是说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在兴趣、爱好、心态、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目的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以便设计出更加符合不同年龄学习者的课堂活动。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处于A年龄段的学习者对课堂活动的内容是否与将来的工作相关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所喜欢的课堂活动项目是猜字谜游戏、电影配音、拼图游戏和唱英文歌曲等一些更具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类型。而C年龄段的学习者则希望课堂活动的内容能和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他们更多地选择了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唱英文歌曲这些对大脑的思考和肢体的移动要求不是很高的活动类型。这种选择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年龄的不同所引起的。十几岁的孩子大多像初生的牛犊,爱运动,爱思考,喜欢新颖的事物,敢于挑战自己的智力。而C组的选择则表现出了青年人应有的沉稳和成熟。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就不能把一些对集中注意力、思辨能力以及语言水平要求过高的活动项目交给年龄过小的学习者去做,因为这些项目是他们的年龄所限定的各方面条件所无法顺利完成的。
2. 性格
Stern(1983)通过观察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出结论:学习者的某些性格特征会有助于或者不利于成功的语言学习。性格外向的、具有表演天赋的学习者往往比那些性格内向的学习者更容易成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表明:认为自己性格外向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学习者更多希望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当主角,在小组讨论中和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分在一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不但能给自己更多的表现和练习机会,而且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与此相反的是,那些认为自己性格属于内向型的学习者则愿意担任配角或者是在小组讨论时和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同学分在一组。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往往不愿意过多地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在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或者是性格外向的对手时往往更显得不善言辞。只有在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相当的交谈伙伴时才显得较为积极主动。因此,教师在分配角色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性格差异,从而不至于使外向型学习者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特长,内向型学习者却由于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而不能顺利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继而对自己并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对于那些性格介于两者之间的学习者,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他们展示自己,以便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3. 动机
所谓动机就是学习者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为达到该目的而做出一定的努力。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之一。Gardner 和Lambert 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类。综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活动,而“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某一考试或者是获得某一职位。(束定芳,庄智象,1996:48)学习动机的不同往往会使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有不同的偏向。例如那些期望融入目的语社团的学习者会对该社团的风俗、文化和日常生活方式等较感兴趣,而参加MBA口语培训的学习者,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日常用语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谈判、演示等方面的英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就要针对学习者的不同动机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对于参加MBA口语培训的学习者,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辩论、演讲及小组讨论等一些能够体现团队精神或展示个人风采的活动。对于准备出国定居或者是出国留学的学习者则可侧重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的,以锻炼日常用语为主的活动。
4. 学习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由于我们对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大多以专职学生的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而这些专职学生之间并不存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因此学习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往往成了研究人员所忽略的因素。然而在某些特殊的英语课堂上,学习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很多情况下会成为课堂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展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例如在一个由政府高级官员组成的英语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就要考虑剧中角色的身份和地位是否悬殊过大。如果悬殊过大,这些身居高位的官员中是否会有人愿意扮演诸如儿子、奴仆、罪犯等地位卑微的角色呢?相反,如果活动的内容是两个国家元首之间的一场对话、一次演讲或者是一场报告,这些活动不管是形式还是人物的身份都比较符合学习者的实际背景,因此成功的可能性将远远超过角色扮演等活动。
五、结论
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课堂不仅是教师控制学生情感因素、协调学生学习行为、保证语言输入质量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于输入的场所。(束定芳,庄智象,1996:176)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教师能否将教学大纲、教材中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成功体现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决定性环节。课堂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手段,是否能够顺利展开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体现了人本思想——将学习者的年龄、性格、动机、身分地位以及性别等诸多存在个体差异的因素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 C. R. Rogers Freedom to Learn [M] Columbus, Ohio: Charles Merill 1969.
[2] H. H. 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
ing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3] Jim ScrivenerLearning Teaching: 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 Jack C. Richards, Theodore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5] Marion Williams,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附: 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纯属本人研究之需,恳请大家如实填写,欢迎多提意见和建议。谢谢!
年龄: 性别:职务:
1. 你喜欢什么样的英语课堂?
A. 教师讲解为主 B. 学生活动为主
C.教师讲解与活动相结合
2.你最喜欢下列课堂活动中哪一种,为什么?
A. 分角色扮演原因:
B. 猜字谜游戏原因:
C. 小组讨论原因:
D. 辩论原因:
E. 做实验写试验报告原因:
F. 电影配音原因:
G. 唱英文歌曲原因:
H. 拼图游戏原因:
3.除了上述课堂活动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呢?
4. 在分角色扮演的活动中,你喜欢扮演主角还是配角?为什么?
5. 在分小组讨论中,你希望能和什么样的同学分在一组呢?
A. 成绩好的同学B. 成绩相当的同学
C. 成绩不太好的同学
原因:
6. 你认为你自己是属于什么性格类型呢?
A. 外向型 B. 内向型C. 介于两者之间
7. 你是否会对和你工作内容或者和你将来的工作有联系的课堂活动感兴趣呢?
A. 是 B. 不是C. 无所谓
8. 你是否认为课堂活动的内容应该和你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吗?
A. 是 B. 不是C. 无所谓
9.你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活动中充当什么角色呢?
A. 参与者 B. 协助者 C. 旁观者
D. 裁判 E. 主持人
10. 你认为教材应该在课堂活动中充当什么角色呢?
A. 活动内容的主要依据B.活动内容的辅助材料
C. 完全脱离教材
关键词:英语课堂活动;人本思考;年龄;性格;动机;身分地位;性别
一、人本主义与语言教学
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作为人本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的罗杰斯(C. Rogers)1969年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指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人本主义对教育和语言教学的重要启示是: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和个人情感,接受学生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创造最佳条件。(Williams, Burden, 2000:31)
二、交际法与课堂活动
在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导的传统英语课堂上, 教师的讲解往往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被看作是一个个空空的容器, 而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倾注进这些容器中去。这种 “填鸭式” 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受到了诸多教师和学者的批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交际教学法传入中国并引起了中国语言教育学界的普遍关注。交际教学法的核心即教学过程就是交际的过程.交际法强调语言表达的意义和语言的运用, 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现有意义的交际,以促进语言学习并获得交际能力。另外,与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法不同的是, 交际法认为教学组织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Richards, Rodgers,1986)。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课堂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当中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交际技能。在交际法的推动下,英语课堂的模式开始由以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也越来越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关注的焦点。
课堂活动设计被看作是外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Scrivener,2002:25)。然而许多教师发现,他们所精心准备的活动到了课堂上却无法按照预期的轨道顺利运转,有的活动甚至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那些所谓精心准备的活动过少地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存在于学生个体之间的种种差异。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处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四十名受试者进行了一项简单的有关课堂活动设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三、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共有40名受试者,其中10名年龄介于14-16岁之间(A),10名年龄介于20-13(B)岁之间,而其余的20名受试者的年龄则介于25-35岁(C)。问卷共有10题,主要调查介于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会选择哪种课堂活动项目,对自己性格特征的鉴定以及对教师和教材在课堂活动中所担任角色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三个年龄段的受试者中有38人选择了“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他们最喜欢的英语课堂,占受试总人数的95%。有23人(57.5%)认为教材应该成为课堂活动内容的主要依据,而17人(42.5%)认为教材应该是课堂活动内容的辅助材料,仅供参考。 对于教师应该在课堂活动中充当什么角色这一问题,40名受试者中只有三名选择了“参与者”这一选项,而其余38人均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活动的协助者、裁判或者是主持人,占总受试人数的95%。另外,没有一人认为教师应该是旁观者。就课堂活动的内容而言,33人(82.5%)认为活动的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回答以上这些问题时,三组受试者的答案具有比较高的一致性,均未表现出由于年龄或者是性格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然而在下面几项问题中,问卷的结果出现了由于年龄和性格不同而产生的选择差异。在回答“你是否会对和你工作内容或者和你将来的工作有联系的课堂活动感兴趣”这一问题时,B和C组受试者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肯定的答案。而A组的受试者中有6人选择了“无所谓”的选项。这说明工作中的或者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习者会对和自己工作或者是将来的工作有联系的活动,以培养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语言的能力这类活动感兴趣。与此不同的是,工作对于年龄介于14-16岁之间的青少年来说,似乎还是比较遥远或者说是比较陌生的话题。所以他们对于课堂活动的内容是否与实际工作相关并不是十分关心。另外,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自己属于内向型性格的受试者更多地选择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扮演配角,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希望能和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同学分在一组。相反,那些认为自己属于性格外向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类型的受试者则喜欢扮演主角或者是在小组讨论中和成绩好的同学分在一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更能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最后,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堂活动时,不同年龄段的选择结果又出现了差异。A、B组受试者中更多的人选择了电影配音(61%)、小组讨论(55%)和唱英文歌曲(38%)作为自己最喜欢的英语课堂活动。而C组受试者中几乎没有人选择电影配音,他们更多地选择了英文歌曲(58%)、分角色扮演( 53%)和小组讨论(24%)这些英语课堂上教师较常使用的课堂活动。另外,B组受试者中有人选择了辩论和做实验写实验报告作为自己喜欢的课堂活动类型。而在另外两组受试者中对这两项活动的选择均为空白。
四、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人本思考
交际法认为,语言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是具有独特兴趣、风格、目的和需求的不同个体(Richards,Rodgers, 1986)。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就不得不首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1. 年龄
这里所说的年龄并非二语习得理论中所讨论的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而是说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在兴趣、爱好、心态、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目的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以便设计出更加符合不同年龄学习者的课堂活动。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处于A年龄段的学习者对课堂活动的内容是否与将来的工作相关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所喜欢的课堂活动项目是猜字谜游戏、电影配音、拼图游戏和唱英文歌曲等一些更具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类型。而C年龄段的学习者则希望课堂活动的内容能和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他们更多地选择了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唱英文歌曲这些对大脑的思考和肢体的移动要求不是很高的活动类型。这种选择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年龄的不同所引起的。十几岁的孩子大多像初生的牛犊,爱运动,爱思考,喜欢新颖的事物,敢于挑战自己的智力。而C组的选择则表现出了青年人应有的沉稳和成熟。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就不能把一些对集中注意力、思辨能力以及语言水平要求过高的活动项目交给年龄过小的学习者去做,因为这些项目是他们的年龄所限定的各方面条件所无法顺利完成的。
2. 性格
Stern(1983)通过观察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出结论:学习者的某些性格特征会有助于或者不利于成功的语言学习。性格外向的、具有表演天赋的学习者往往比那些性格内向的学习者更容易成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表明:认为自己性格外向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学习者更多希望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当主角,在小组讨论中和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分在一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不但能给自己更多的表现和练习机会,而且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与此相反的是,那些认为自己性格属于内向型的学习者则愿意担任配角或者是在小组讨论时和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同学分在一组。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往往不愿意过多地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在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或者是性格外向的对手时往往更显得不善言辞。只有在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相当的交谈伙伴时才显得较为积极主动。因此,教师在分配角色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性格差异,从而不至于使外向型学习者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特长,内向型学习者却由于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而不能顺利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继而对自己并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对于那些性格介于两者之间的学习者,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他们展示自己,以便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3. 动机
所谓动机就是学习者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为达到该目的而做出一定的努力。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之一。Gardner 和Lambert 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类。综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活动,而“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某一考试或者是获得某一职位。(束定芳,庄智象,1996:48)学习动机的不同往往会使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有不同的偏向。例如那些期望融入目的语社团的学习者会对该社团的风俗、文化和日常生活方式等较感兴趣,而参加MBA口语培训的学习者,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日常用语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谈判、演示等方面的英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就要针对学习者的不同动机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对于参加MBA口语培训的学习者,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辩论、演讲及小组讨论等一些能够体现团队精神或展示个人风采的活动。对于准备出国定居或者是出国留学的学习者则可侧重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的,以锻炼日常用语为主的活动。
4. 学习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由于我们对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大多以专职学生的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而这些专职学生之间并不存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因此学习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往往成了研究人员所忽略的因素。然而在某些特殊的英语课堂上,学习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很多情况下会成为课堂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展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例如在一个由政府高级官员组成的英语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就要考虑剧中角色的身份和地位是否悬殊过大。如果悬殊过大,这些身居高位的官员中是否会有人愿意扮演诸如儿子、奴仆、罪犯等地位卑微的角色呢?相反,如果活动的内容是两个国家元首之间的一场对话、一次演讲或者是一场报告,这些活动不管是形式还是人物的身份都比较符合学习者的实际背景,因此成功的可能性将远远超过角色扮演等活动。
五、结论
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课堂不仅是教师控制学生情感因素、协调学生学习行为、保证语言输入质量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于输入的场所。(束定芳,庄智象,1996:176)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教师能否将教学大纲、教材中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成功体现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决定性环节。课堂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手段,是否能够顺利展开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体现了人本思想——将学习者的年龄、性格、动机、身分地位以及性别等诸多存在个体差异的因素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 C. R. Rogers Freedom to Learn [M] Columbus, Ohio: Charles Merill 1969.
[2] H. H. 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
ing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3] Jim ScrivenerLearning Teaching: 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 Jack C. Richards, Theodore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5] Marion Williams,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附: 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纯属本人研究之需,恳请大家如实填写,欢迎多提意见和建议。谢谢!
年龄: 性别:职务:
1. 你喜欢什么样的英语课堂?
A. 教师讲解为主 B. 学生活动为主
C.教师讲解与活动相结合
2.你最喜欢下列课堂活动中哪一种,为什么?
A. 分角色扮演原因:
B. 猜字谜游戏原因:
C. 小组讨论原因:
D. 辩论原因:
E. 做实验写试验报告原因:
F. 电影配音原因:
G. 唱英文歌曲原因:
H. 拼图游戏原因:
3.除了上述课堂活动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呢?
4. 在分角色扮演的活动中,你喜欢扮演主角还是配角?为什么?
5. 在分小组讨论中,你希望能和什么样的同学分在一组呢?
A. 成绩好的同学B. 成绩相当的同学
C. 成绩不太好的同学
原因:
6. 你认为你自己是属于什么性格类型呢?
A. 外向型 B. 内向型C. 介于两者之间
7. 你是否会对和你工作内容或者和你将来的工作有联系的课堂活动感兴趣呢?
A. 是 B. 不是C. 无所谓
8. 你是否认为课堂活动的内容应该和你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吗?
A. 是 B. 不是C. 无所谓
9.你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活动中充当什么角色呢?
A. 参与者 B. 协助者 C. 旁观者
D. 裁判 E. 主持人
10. 你认为教材应该在课堂活动中充当什么角色呢?
A. 活动内容的主要依据B.活动内容的辅助材料
C. 完全脱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