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语言哲学与美学的关系初探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先秦美学就已经把“言”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先秦诸子美学理解语言的一个共同出发点是把语言及意义看作人的行为活动的自身和产物 ,而不仅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工具和过程。从而 ,先秦语言哲学呈现出审美体认和情感交往的主流倾向。先秦美学对语言问题的理解 ,产生于先秦哲学和美学的基本精神和观念体系 ,反映着它对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 ,构成“具有语言论特点”的一系列相关的概念、范畴、表述和美学命题 ,影响到秦以后中国美学的发展。探讨先秦语言哲学与美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美学传统的现代意义。 China’s pre-Qin aesthetics has put the issue of “speech” at an important position. A common starting point for philosophical pre-Qin aesthetics to understand language is to regard language and meaning as the self and product of human behavior, not just as tools and processes of human cognitive activity. Thus, Pre-Qin language philosophy presents the mainstream tendency of aesthetic cognition and emotional interaction. The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problems in Pre-Qin aesthetics originated from the basic spirit and concept system of pre-Qin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reflecting it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man and the world, forming a series of related concepts of “linguistic features” Category, expression and aesthetic proposition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after Qin Dynast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Qin language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aesthetic tradition.
其他文献
诗歌的平淡美历来被视为最高的美学境界而被许多诗人所追求。平淡的诗歌易中见深 ,淡中藏浓 ,具有自然圆熟的功力 ,没有多方面的深厚素养很难企及。平淡如此难以到达 ,原因是
目的:评估Conners量表ADHD各亚型中的应用,并了解其因子间有无差异.方法:将PSQ及TRS应用于ADHD注意障碍型、冲动多动型、混合型及正常对照组儿童,统计其总分及因子分,先采用
基于对客观物质性的“天”的认识,董仲舒提出了正确反映汉代社会政治的本质 和 规律要求的政治原则和政治措施,是一种在当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 响的自然
义利关系具有明晰的层次性 ,是市场经济道德关系的基本特点。在核心道德观念上表现为 :经济层面是“互利” ,政治层面是“自律” ,文化层面是“奉献”。因此要求 :(1)如实客
二程弟子谢良佐作为理学家却被后儒认为有严重佛学倾向。本文试图通过对此一问题的研究 ,揭示宋明理学融合儒佛道的具体目的和方式。本文认为 ,谢良佐以追求自然从容作为自己
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机制作一探讨。文章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活动是一个由动力机制、目标机制、加工机制和调节机制构成的整体运行机
本文介绍了美国心理学的若干发展趋势 ;在研究方法上 ,各种方法越来越多元化 ,明显地注重心理过程的研究 ,对统计学的方法有了反思 ;由于基因研究的突破 ,遗传环境又受到重视
本文借鉴了英国学考哈耶克的思路,对道家的社会观作了新的论述。详前人所略而略前人所详,重在体现“道”此一点之两面,即以善治国与以正治国。同时,对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否认道家思
《天问》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因为作者用诗歌话语内涵了诸多的原始文化或原始文化观念。对此学界虽已有所论 ,但仍有论而未尽或言而未当者。本文就《天问》中所涉
文章分析了善导念佛思想的基本内涵,指出善导的念佛思想主要由念佛的心理基础(“三心”说)和念佛的实践方法(称名念佛)两方面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