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资源开发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日益加剧,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现状的阐述,认为分类回收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最佳选择。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的难点就是分类观念落后,没有引起全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视,特别是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垃圾资源化开发利用对策,供各方参考、决策。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资源开发 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每年城市人均垃圾量为400公斤,每年城市垃圾总量以8%—10%的速度增长。垃圾污染环境,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正在困扰着各级政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变废为宝,把垃圾作为资源对待,开发利用垃圾资源。
一、我国城市垃圾的现状
我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
二、国内垃圾的处理现状
1、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绝大部分的居民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未实行分类收集。混合收集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不利于城市垃圾的减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处理方式:
(1)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消纳城市垃圾,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特别是填埋场的垃圾渗沥水,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导致水资源及其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象普遍存在。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相继建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但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场场底防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渗沥水收集和处理、填埋作业分层压实以及填埋场日常覆盖和终场恢复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2)城市垃圾堆肥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实践证明,用混合收集的城市垃圾生产出来的堆肥,肥效低、杂质多、成本高,不便用于农田生产,也影响其市场发展。“七五”期间建设的无锡、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机械化城市垃圾堆肥厂都因技术和市场等原因而相继关闭。降低堆肥成本,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开辟市场渠道是发展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而影响这些因素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有机垃圾的分类收集。
(3)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焚烧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新热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刚刚起步,目前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许多企业投资进行城市垃圾焚烧技术设备的开发。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的。
2、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体制,很容易将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只局限于处理方式自身进行讨论和分析,就城市垃圾处理谈城市垃圾处理。总体上说城市垃圾成分的特性是高水分(因为厨余垃圾所占比例高)、高灰分(燃气普及率较低的地区灰渣含量高)和低热值,收集方式基本上是混合收集,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可归纳如下几点:
(1)大多数城市的大部分城市垃圾还采用露天堆放和简易填埋处理方式,乱堆乱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适宜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缺乏,并且越来越少;
(3)在混合收集的条件下,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难以发展,在一些地区还处于萎缩状态;
(4)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自主开发的城市垃圾焚烧设备还不成熟,引进的焚烧设备系统价格太高,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按照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适宜于高水分、高灰分和低热值的城市垃圾焚烧设施,无论是国产化还是自主开发,其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都是相对较高的,难以普遍推广。这些处理方法都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环境的实质性问题。
以北京市为例,处理一吨垃圾花费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三、生活垃圾的资源价值
北京市环保基金会统计,北京市年产垃圾中有废塑料36.2万吨,而一吨废塑料可生产0.37~0.73吨油,每回收一吨饮料瓶塑料可获利润8000元。有废纸38.8万吨,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0.85吨,节省木材3立方米,节省碱300公斤,比生产等量好纸减少污染74%。有废玻璃15万吨,利用碎玻璃再生产玻璃,可节能10~30%,减少空气污染20%,减少采矿废弃的矿渣80%。有废电池2.37億支,利用废电池可回收镉、镍、锰、锌等宝贵的重金属,同时可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废金属3.5万吨,每回收一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可减少75%的空气污染、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比用矿石炼钢节约冶炼费47%。有废食品草木121.3万吨,每回收一吨这类垃圾,可生产0.6吨有机肥,也可生产垃圾燃料,作为发电、供热的燃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在国际节能环保高层论坛上指出,一吨废旧手机电池就可提炼出一百克黄金,普通含金矿石最多也仅提炼几十克黄金而已。 所谓的“垃圾”,只要处理得当,就能开发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比如,五万吨的废塑料如果经过回收再利用,可以减排五万吨二氧化碳,节约三十万吨石油,这些数字说明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从国外和我国某些地区的实践看,开发利用垃圾资源是可行的。
四、生活垃圾利用的难点
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的难点就是分类观念落后,没有引起全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视,特别是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如,我国某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短缺,要花100多万元征地建填埋场,为此一些学者向县政协提出开展垃圾分类,开发利用垃圾资源的政协提案,提出用建填埋场的100万元用作垃圾分类宣传费,奖励分类有功人員,减少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但是,该县政府以“难实施”为由答复,不了了之。可见,生活垃圾资源的分类最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重中之重是政府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动员全民参与分类,这是生活垃圾利用的难点所在。
五、垃圾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各级政府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把开发利用生活垃圾资源提上议事日程,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计划;要提高认识,不要把垃圾作为废物看待,要把垃圾作为资源利用,观念转变了,垃圾的分类问题就有望解决。
2、制订垃圾分类行政法规,强制实行垃圾分类。垃圾资源的开发利用难点是观念,重点就是分类。要制订分类标准,混合回收使垃圾资源无法利用,造成无穷后患。要动员全体市民以举手之劳分类垃圾,这就形成了一支巨大的环保大军,不再是环卫工人孤军作战。
3、制订利用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各级政府要对全区各地市县的垃圾资源总量要心中有数,什么资源集中什么地方加工,要有总体规划,不要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有些地方吃不饱,有些地方资源用不完。有机类、建筑类垃圾应该就地处理,节省运力。有机类垃圾直接用于生产沼汽发电,沼液沼渣制成肥料。竹木杂物类用于生产活性炭,废塑料类、玻璃类直接回收利用。建筑废渣直接粉碎生产成水泥砖。
4、设立特殊垃圾回收站。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污染环境严重,属特殊垃圾,应设立废电池荧光灯管回收站,这种回收站作为政府环保机构,对市民交来的废电池荧光灯管进行登记,发行IC 卡,计算回收积分,达到一定积分者减免其当年的垃圾费,使市民自觉回收这些特殊垃圾。
参考文献
[1] 吴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1(05)
[2] 李玉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与无害化管理技术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08)
[3] 倪娜.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01)
[4] 潘璟.浅谈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5] 唐向阳.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及对策分析 [J]. 中国环保产业. 2010(07)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资源开发 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每年城市人均垃圾量为400公斤,每年城市垃圾总量以8%—10%的速度增长。垃圾污染环境,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正在困扰着各级政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变废为宝,把垃圾作为资源对待,开发利用垃圾资源。
一、我国城市垃圾的现状
我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
二、国内垃圾的处理现状
1、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绝大部分的居民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未实行分类收集。混合收集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不利于城市垃圾的减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处理方式:
(1)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消纳城市垃圾,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特别是填埋场的垃圾渗沥水,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导致水资源及其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象普遍存在。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相继建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但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场场底防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渗沥水收集和处理、填埋作业分层压实以及填埋场日常覆盖和终场恢复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2)城市垃圾堆肥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实践证明,用混合收集的城市垃圾生产出来的堆肥,肥效低、杂质多、成本高,不便用于农田生产,也影响其市场发展。“七五”期间建设的无锡、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机械化城市垃圾堆肥厂都因技术和市场等原因而相继关闭。降低堆肥成本,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开辟市场渠道是发展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而影响这些因素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有机垃圾的分类收集。
(3)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焚烧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新热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刚刚起步,目前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许多企业投资进行城市垃圾焚烧技术设备的开发。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的。
2、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体制,很容易将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只局限于处理方式自身进行讨论和分析,就城市垃圾处理谈城市垃圾处理。总体上说城市垃圾成分的特性是高水分(因为厨余垃圾所占比例高)、高灰分(燃气普及率较低的地区灰渣含量高)和低热值,收集方式基本上是混合收集,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可归纳如下几点:
(1)大多数城市的大部分城市垃圾还采用露天堆放和简易填埋处理方式,乱堆乱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适宜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缺乏,并且越来越少;
(3)在混合收集的条件下,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难以发展,在一些地区还处于萎缩状态;
(4)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自主开发的城市垃圾焚烧设备还不成熟,引进的焚烧设备系统价格太高,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按照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适宜于高水分、高灰分和低热值的城市垃圾焚烧设施,无论是国产化还是自主开发,其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都是相对较高的,难以普遍推广。这些处理方法都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环境的实质性问题。
以北京市为例,处理一吨垃圾花费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三、生活垃圾的资源价值
北京市环保基金会统计,北京市年产垃圾中有废塑料36.2万吨,而一吨废塑料可生产0.37~0.73吨油,每回收一吨饮料瓶塑料可获利润8000元。有废纸38.8万吨,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0.85吨,节省木材3立方米,节省碱300公斤,比生产等量好纸减少污染74%。有废玻璃15万吨,利用碎玻璃再生产玻璃,可节能10~30%,减少空气污染20%,减少采矿废弃的矿渣80%。有废电池2.37億支,利用废电池可回收镉、镍、锰、锌等宝贵的重金属,同时可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废金属3.5万吨,每回收一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可减少75%的空气污染、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比用矿石炼钢节约冶炼费47%。有废食品草木121.3万吨,每回收一吨这类垃圾,可生产0.6吨有机肥,也可生产垃圾燃料,作为发电、供热的燃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在国际节能环保高层论坛上指出,一吨废旧手机电池就可提炼出一百克黄金,普通含金矿石最多也仅提炼几十克黄金而已。 所谓的“垃圾”,只要处理得当,就能开发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比如,五万吨的废塑料如果经过回收再利用,可以减排五万吨二氧化碳,节约三十万吨石油,这些数字说明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从国外和我国某些地区的实践看,开发利用垃圾资源是可行的。
四、生活垃圾利用的难点
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的难点就是分类观念落后,没有引起全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视,特别是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如,我国某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短缺,要花100多万元征地建填埋场,为此一些学者向县政协提出开展垃圾分类,开发利用垃圾资源的政协提案,提出用建填埋场的100万元用作垃圾分类宣传费,奖励分类有功人員,减少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但是,该县政府以“难实施”为由答复,不了了之。可见,生活垃圾资源的分类最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重中之重是政府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动员全民参与分类,这是生活垃圾利用的难点所在。
五、垃圾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各级政府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把开发利用生活垃圾资源提上议事日程,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计划;要提高认识,不要把垃圾作为废物看待,要把垃圾作为资源利用,观念转变了,垃圾的分类问题就有望解决。
2、制订垃圾分类行政法规,强制实行垃圾分类。垃圾资源的开发利用难点是观念,重点就是分类。要制订分类标准,混合回收使垃圾资源无法利用,造成无穷后患。要动员全体市民以举手之劳分类垃圾,这就形成了一支巨大的环保大军,不再是环卫工人孤军作战。
3、制订利用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各级政府要对全区各地市县的垃圾资源总量要心中有数,什么资源集中什么地方加工,要有总体规划,不要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有些地方吃不饱,有些地方资源用不完。有机类、建筑类垃圾应该就地处理,节省运力。有机类垃圾直接用于生产沼汽发电,沼液沼渣制成肥料。竹木杂物类用于生产活性炭,废塑料类、玻璃类直接回收利用。建筑废渣直接粉碎生产成水泥砖。
4、设立特殊垃圾回收站。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污染环境严重,属特殊垃圾,应设立废电池荧光灯管回收站,这种回收站作为政府环保机构,对市民交来的废电池荧光灯管进行登记,发行IC 卡,计算回收积分,达到一定积分者减免其当年的垃圾费,使市民自觉回收这些特殊垃圾。
参考文献
[1] 吴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1(05)
[2] 李玉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与无害化管理技术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08)
[3] 倪娜.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01)
[4] 潘璟.浅谈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5] 唐向阳.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及对策分析 [J]. 中国环保产业.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