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形象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西方文化中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形象交替出现,一个乐园般光明,一个地狱般黑暗。
  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西方的中国形象迅速从光明陷入黑暗。红色中国在西方想象中,几乎成为一个被专制奴役、被饥饿困扰的人间魔窟,它不仅威胁着现实世界,也威胁着人们关于世界与人的善良的观念与信仰。
  这种情况在50年代末已经开始出现转机。60年代开始,西方的中国形象重新表现出一种美化、乌托邦化倾向。在“左翼”思潮的影响下,红色中国变成了“美好新世界”。西方那些来红色中国“朝圣”的知识分子热情地宣告,在中国,人类看到未来,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不仅在世界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类。他们在那里看到人类的未来与希望。
  20世纪70年代中叶,美好的红色中国形象出现破裂。西方人发现左翼知识分子在中国看到的“美好新世界”,完全是一个“骗局”。真相是“中国那些漂亮的开放性城市和富裕的专供人参观的公社制造了一个安逸平静的假相,在这个假相后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混乱不堪的国家”。
  西方清算美好的中国形象,从经济与政治两个领域开始。经济领域的核心事件是60年代初的饥荒,政治领域的核心事件是60年代后期的文化大革命。饥荒证据解构了“巨大的物质进步成就”的神话,文化大革命的暴露又解构了“政治平等民主,道德高尚质朴”的神话。西方视野对“文革”灾难的关注,一直延续到80年代,成为80年代中国形象中最突出的一部分。在西方人看来,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它对文化社会、人的破坏与迫害,似乎只有法西斯时代可以与之相比。近10亿人在疯狂的个人崇拜鼓动下爆发了一阵持久的歇斯底里式的破坏症,千年文明遗产毁于一炬,千百万人的生命被碾作泥泞,革命过后,偌大的国家在物质与精神上都荒芜一片。
  中国的改革开放消息,复活了西方古老的市场神话与基督教民主神话。首先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复活了古老的“中国市场”神话——10亿中国人都喝可口可乐,抽万宝路,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奇迹!其次是中国的改革复活了普世民主政治与普世基督教的神话。传统的基督教与现代的民主政治的“传教士”又借着教英语、传播科技、慈善事业这类四个世纪以前耶稣会士已经使用过的方法,到中国传播西方文化。西方人欣喜但也不无怀疑与忧虑地期望中国变成一个民主与基督教国家。
  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中国形象的确出现了一次“小阳春”,但这只是乍暖还寒时节,而且,不论从20世纪还是西方的中国形象的七个世纪历史上看,80年代的中国形象都不能算是光明的。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与改革开放的迟疑,都使80年代西方的中国形象成为70年代后期开始、90年代继续的邪恶化趋势的总过程中的一次小间歇或小调整,中国形象的否定性的下落趋势并没有改变。
  20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在新保守主义强烈的意识形态化视野中结束。改革开放以来十年积累起来的可能好转的中国形象,在80年代末荡然无存。90年代西方的中国形象中,中国似乎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东方专制社会,那里践踏人权、政治腐败、道德堕落;它的经济的确在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再是可喜的,而是可怕的,因为它将“助长邪恶的力量”。20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在“中国威胁论”的新“黄祸”背景下结束。
  回顾西方的中国形象的演变历程,有两种明显的“差距”令人惊奇。第一,不同时代西方的中国形象变化的“差距”如此之大,天上地下,天堂地狱,时常让你很难相信他们谈论的是同一个国家。18世纪从孔教乌托邦演变成东方专制帝国,转变的幅度就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20世纪这种变化就更激烈更极端化,而且变化的时间也更短更急剧,从一个世纪到一代人。第二,西方的中国形象与中国的现实“差距”如此之大,使你时常难以相信他们谈论的就是那个现实的国家。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有时中国的现实越糟,在西方的中国形象反而越美好。
  讨论西方的中国形象,人们参照两个坐标,一是西方中国形象自身的演变过程,二是中国的现实。上述两大“差距”提出的问题,是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面临的根本问题。西方的中国形象在历史中的演变,是否可能显现出某种规律,比如说不断趋于相反极端的摇摆变化?这种规律是否昭示出西方的中国形象的某种本质特征?
  比如说,它是西方文化自我认同与超越的“他者”,其本质意义不在于中国形象如何,而在于中国形象与西方文化构成的差异关系如何。或许,西方的中国形象的意义,无所谓“反映”、“认识”,又无所谓“歪曲”、“误解”中国的真实,它只是表现了西方文化心理的期望、缺憾、恐惧与幻想。
其他文献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起点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仍然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    3月上中旬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是国内一年一度的春季舆论聚焦点。开会前两周来,从报刊电视到网络民间社会,已经是“两会寄语”、“两会民声”纷至沓来。从这些讨论中可以观察到,就对“两会”的期待而言,社会上已经具备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基调的共识,但对通往和谐社会之路则有不同想法,概而言之可称:我们正在什么
期刊
当中国及亚洲各国汇率政策变化时,美国储蓄率与投资率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不能得出只有美国需要调整的结论    在美国,国际经济结构中的“全球不平衡”引发了严重担忧——美国作为全球进口商,在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付出了沉重代价,即每年8000亿美元的庞大贸易赤字。  这种情形也许会受制于美国的政治压力而骤然终止。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所领导的运动,矛头就直指贸
期刊
设置缺失,缺少责任约束,外部环境变化快,测评力度不够,是造成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执行缺位的主要原因    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一般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中国习惯于将履行行政职能的机关称为政府部门,他们是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是政府部门管理的组成部分。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指政府部门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及其沟通和内部
期刊
在香港交易的中资股短期内势必成为全球基金规避中国政策风险和新兴市场风险的“替罪羊”,调整幅度预计比A股更深    猪年伊始,中国股票市场迎来了十年来最凶猛的大跌市,并触发全球股市经历了一个“黑色星期二”。  这表明,A股市场在进入第17个年头之后,已发展成足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庞大新兴市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比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A股在2月27日急挫后,翌日迅速出现技术反弹
期刊
疫苗或许并不能完全杜绝“大流行”的危险,但我们的准备程度如何仍然至关重要    自人类两百多年前开始使用疫苗以来,还没有哪一种像正在研制中的H5N1人禽流感疫苗那样,针对尚未发生的疫情和未知的病毒。之前,疫苗的研制无一不是针对已经爆发的疫情和业已存在的病毒。  H5N1,这个从十年前开始进入人们视线、最近数年中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大隐忧的病毒,正在催生着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故事。  今年2月中旬,世界
期刊
谈文化与知识分子    王:什么是文化?中国的文化到底是个怎样的文化?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文化吗?  陈:文化就是一套价值观。就是礼义廉耻信,就是温良恭俭让,就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是先秦时代确立的一整套价值观。一路下来,儒家、道家、佛家,混在一起用,用得很得当,怎么入世,怎么出世,怎么进,怎么退……  中国文化,你不能说完全没有了。你比如中国重人际关系,就是从五伦里面走出来的。一
期刊
“647”电力资产采用“内部出售”的方案,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主导电力市场格局进一步强化    2007年4月初,第十次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即将召开。在此次会议之前,电监会主持进行的“920”电力资产拍卖已基本结束,而更受业内瞩目的“647”电力资产的拍卖方案也将在会后出台。  所谓“647”电力资产,是指在2002年以“厂网分离”为核心的电力改革启动时,保留在国家电网公司的647万千瓦发电资产。
期刊
就业促进法草案确立了平等就业、市场导向、城乡统筹、扶持特殊群体四项基本原则,但要落到实处,还有待于更细致具体的规定    工作季节在春节之后开始,恰逢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的微妙时期。2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就业促进法(草案)》进行首次审议,传达出诸多政策信息。  据《财经》记者了解,草案共六十四条,包括总则、政策支持、规范市场秩序、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监督检查、
期刊
矫枉必须过正,越激烈越好,结果往往以偏纠偏,为了克服这种错误而走到另一种错误上去了    说“激进”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一句名言,但我不喜欢它那带有威吓的口吻,况且潮流也不都是趋向光明和进步的。倘使任何一种潮流,不问正反和是非,由于害怕“逆之者亡”,就顺着它走,试问,你又如何保持你那不肯曲学阿世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呢?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改革运动屡遭失败,这是
期刊
法国纳粹战犯,2007年2月17日病逝,终年96岁    他带着自己恋恋不舍的“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进入坟墓。这一“荣誉”早已因为他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而被剥夺,但他一直顽固地在公共场合佩戴这一勋章。这也激起很多法国人的愤怒。  在莫里斯帕蓬(Maurice Papon)的观念中,似乎并无“忠”的概念。他既为二战期间的法国维希傀儡政府效过力,也为二战后的戴高乐政府担任高级公职。“高效”、“雄心”、“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