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缪对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两国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随着阿尔及利亚的反法殖民主义斗争的风起云涌,加缪不得不面对需要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取舍的两难处境。彼时彼刻,他的心中情绪万千,小说集《流亡与独立王国》反映了他在此时期时的心境。笔者以小说集中的第一部小说《不忠的女人》为例,剖析了加缪对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感情态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加缪在爱与正义之间挣扎的纠结情绪以及暗示性地揭示了其最终的取舍立场。
关键词:感情态度;纠结痛苦;爱先于正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
加缪是将哲学与文学创作完美结合的一位天才大师。喜欢他的文学作品的读者们都知道,加缪通过他的文学作品,想跟读者们分享的永恒四大主题是:“一是存在主义的思想内涵;二是著名的荒诞哲学,揭示世界的荒谬性和现实生活的荒谬性;三是反抗思想的探析,面对荒谬性应该采取的态度;四是加缪的新人道主义精神,它从生命和人性的基点出发,强调限度、节制和平衡,崇尚爱、美和创造,追求自由、正义和和谐。”[1]事实上,加缪的文学作品除了分享他的哲学思想外,因他和法國和阿尔及利亚的关系,对两个国家倾注的感情,也常常出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更有读者们锲而不舍,想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分析出他在两个国家上的感情分配,究竟孰轻孰重。特别是在阿尔及利亚发起你对法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运动后,加缪对两国的感情态度和矛盾情绪达到极点。是正义地支持阿尔及利亚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还是出于对母国的无限热爱拥护法国镇压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加缪的《流亡与独立王国》这本小说集为相关的主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文本。
加缪出生和成长在阿尔及利亚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因此,在加缪心目中,法国和阿尔及利亚都是自己的祖国故土,他对这两个国家的感情都很深厚。但是两者截然不同的、殖民者的地位却不可避免地使他置身于两难的境地。加缪眼见了养育了自己的阿尔及利亚遍地的贫穷和苦难,他感同身受,对这片土地无限同情、对殖民主义深恶痛绝。他毕生追求的是人道主义,这种正义感使他不能接受法国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做法。另一方面,加缪的祖先从法国移民到阿尔及利亚,母亲是法国人,从而加缪是地道的法国人。他母语是法语,他喜欢用法语写作,长大后回到法国,法国人认可他的作品也能读懂并欣赏他的才华,所以加缪对法国很是热爱。尽管加缪对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两国的感情深厚,但是加缪生前在各种力量、各种利益的矛盾与冲击的漩涡里,就没少遭困扰,身后也有各种相左的议论、评价缠绕着他的名字,在反法西斯方面,他获得了众口一词的赞扬与完美的英雄称号,但在反殖民主义斗争与共产主义运动这两个重要的方面,他经常而且至今仍是不同评价的争论对象。19世纪50年代起,阿尔及利亚发起了对法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想要获得国家独立。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和这个事件上,使加缪陷入了需要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取舍的两难境地。
1957年发表出版的小说集《流亡与独立王国》正是加缪处于这种矛盾的感情中,借写作与小说来抒发他的种种纠结、挣扎并向世人表明其最后的立场。小说集的第一篇短篇《不忠的女人》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加缪这种两难心绪的佳作。《不忠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雅尼娜便是他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雅尼娜离开了生活二十年之久的熟悉环境陪同他的法国丈夫马赛尔来到了南部的荒漠做布匹生意。呼啸的风沙、干冷的空气、不便的交通还有周遭的环境无不令她感到十分不适。这样不愉快的旅行使她在这过程中有机会也不得不正式地思考了一次她同丈夫的婚姻和情感关系。丈夫与她是少年夫妻,大学毕业后就结婚生活在一起了,两人没有孩子,相依为命。但是生活的琐碎使得夫妻间的亲密爱情早已消耗殆尽,丈夫“除了商务,马赛尔似乎没有任何爱好”[2],“暑假、海滩、散步,以至蓝天白云仿佛都变得遥不可及”[3],雅尼娜是个有伴侣的孤独女人。于是在这次旅途中她遇到了一个法国军官另她心动无比,她喜欢他的外形,欣赏他的穿着打扮。结果短暂的调情过后这个法国军官就不屑一顾地从她身边走过去了。旅途中也遇到过其他的男人,都是阿拉伯男人,结果他们都是“一张狡黠傲慢的面孔”[4],“他们转脸向这个外国女人,却对她视而不见。然后,他们轻松而悄然从她身旁走过”[5]。孤独的雅尼雅,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爱的回应的雅尼娜想不通自己明明还是有吸引力的一个女人,周遭的男人都是对她爱答不理的。她在这种的压抑的情绪中两次登上了一个要塞平台,通过与大自然心神交融平复了自己被遗弃被孤立的情绪。认识到丈夫才是她生活和生命的依靠,“她是为他而生,这令她领略到真有了生命”[6]。最后流着眼泪回到了丈夫身边。
细细品味后,我们可以通过加缪对女主人公雅尼娜身上倾注的感情,切身地体会到他当时的尴尬和为难的处境。很明显,雅尼娜只为法国男人心动的,路遇的法国男人让她有想要出轨的心思,但是法国男人与她调情后就不搭理她了。路途中满眼都是各式阿拉伯男人,可是雅尼娜厌恶他们“愚蠢而又傲慢的神态”,她因此不喜欢他们的冷漠,当然阿拉伯男人们也完全无视这个外国女人。这种两边不讨好的待遇正如当时加缪在直面法国和阿尔及利亚问题时的境遇一样。法国人虽然喜欢加缪的作品,欣赏他的才华,但是加缪处于正义不支持法国继续殖民阿尔及利亚后,加缪衷爱的法国和法国人民立刻翻脸,不理解他的做法。甚至,以萨特为代表的他的挚友们对他口诛笔伐,宣布与他绝交,法国文学界也孤立了他。另一方面,他的第二故乡,他出于人道主义正义一心维护的阿尔及利亚及其人民一直视他为法国人,从未尝试去理解他,去接受他。加缪通过描写雅尼娜疑似出轨的整个历程淋漓地展现了同样焦虑痛苦,备受煎熬的他的心路历程。李军对流亡作家们早有研究,流亡作家们都有一个共性——挣扎在母国和移居国之间,难以割舍对两者的感情。他在《加缪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尴尬处境》中就明确地写道:“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在异国他乡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诉说对母国文化的诸种情感;身处地域、种族、语言、文化迥异的环境,他们或者一直无法融入移居国的社会与文化,抑或融入移居国社会,但依然摆脱不了母国文化之根,其关注的目光从未离开母国的重大社会问题.与上述因政治、宗教原因(主要是来自政治、意识形态的压力)主动或被迫离开母国、且已获得移居国接纳承认的流亡作家不同,加缪因其对阿尔及利亚与法国之关系问题的主张认识,既不被后者(认为他是敌人),亦遭到来自前者的误解、批判(视其为叛徒),自己无论在阿尔及利亚还是法国都是‘局外人’,因而饱尝精神流亡的苦涩与痛苦。”[7]然而,加缪用《不忠的女人》最后的结局中使雅尼娜回到了她的法国丈夫身边这个情节揭示了雅尼娜最后的选择,因为“她知道马赛尔需要她, 而她需要这种需要”[8]。这个结局的安排同样也揭示了加缪最终还是在两难中选择了法国。因为法国是他的根,是他的依靠,也是他的真爱,也就是说爱先于正义。通过这篇小说,加缪向读者们暗示了他对法国和阿尔伊利亚的感情的落脚点的问题。
《不忠的女人》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孤独到想要出轨的境地,一番经历过后,她平复了自己的这种情绪,直面生活中的不如意,鼓起勇气与丈夫继续生活。同样,加缪因处理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的态度上模棱两可,被法国孤立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消沉和痛苦,最后他不再模棱两可,挣脱了现实生活,回归自己的初心,找到了他的“独立王国”,去寻求自身精神世界的救赎和释放。
参考文献:
[1]喻涛.地中海的阳光——论加缪均衡思想.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第1页.
[2][3][4][5][6][8]加缪全集,小说卷,柳鸣九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
[7]李军. 加缪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尴尬处境.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4).
关键词:感情态度;纠结痛苦;爱先于正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
加缪是将哲学与文学创作完美结合的一位天才大师。喜欢他的文学作品的读者们都知道,加缪通过他的文学作品,想跟读者们分享的永恒四大主题是:“一是存在主义的思想内涵;二是著名的荒诞哲学,揭示世界的荒谬性和现实生活的荒谬性;三是反抗思想的探析,面对荒谬性应该采取的态度;四是加缪的新人道主义精神,它从生命和人性的基点出发,强调限度、节制和平衡,崇尚爱、美和创造,追求自由、正义和和谐。”[1]事实上,加缪的文学作品除了分享他的哲学思想外,因他和法國和阿尔及利亚的关系,对两个国家倾注的感情,也常常出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更有读者们锲而不舍,想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分析出他在两个国家上的感情分配,究竟孰轻孰重。特别是在阿尔及利亚发起你对法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运动后,加缪对两国的感情态度和矛盾情绪达到极点。是正义地支持阿尔及利亚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还是出于对母国的无限热爱拥护法国镇压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加缪的《流亡与独立王国》这本小说集为相关的主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文本。
加缪出生和成长在阿尔及利亚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因此,在加缪心目中,法国和阿尔及利亚都是自己的祖国故土,他对这两个国家的感情都很深厚。但是两者截然不同的、殖民者的地位却不可避免地使他置身于两难的境地。加缪眼见了养育了自己的阿尔及利亚遍地的贫穷和苦难,他感同身受,对这片土地无限同情、对殖民主义深恶痛绝。他毕生追求的是人道主义,这种正义感使他不能接受法国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做法。另一方面,加缪的祖先从法国移民到阿尔及利亚,母亲是法国人,从而加缪是地道的法国人。他母语是法语,他喜欢用法语写作,长大后回到法国,法国人认可他的作品也能读懂并欣赏他的才华,所以加缪对法国很是热爱。尽管加缪对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两国的感情深厚,但是加缪生前在各种力量、各种利益的矛盾与冲击的漩涡里,就没少遭困扰,身后也有各种相左的议论、评价缠绕着他的名字,在反法西斯方面,他获得了众口一词的赞扬与完美的英雄称号,但在反殖民主义斗争与共产主义运动这两个重要的方面,他经常而且至今仍是不同评价的争论对象。19世纪50年代起,阿尔及利亚发起了对法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想要获得国家独立。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和这个事件上,使加缪陷入了需要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取舍的两难境地。
1957年发表出版的小说集《流亡与独立王国》正是加缪处于这种矛盾的感情中,借写作与小说来抒发他的种种纠结、挣扎并向世人表明其最后的立场。小说集的第一篇短篇《不忠的女人》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加缪这种两难心绪的佳作。《不忠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雅尼娜便是他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雅尼娜离开了生活二十年之久的熟悉环境陪同他的法国丈夫马赛尔来到了南部的荒漠做布匹生意。呼啸的风沙、干冷的空气、不便的交通还有周遭的环境无不令她感到十分不适。这样不愉快的旅行使她在这过程中有机会也不得不正式地思考了一次她同丈夫的婚姻和情感关系。丈夫与她是少年夫妻,大学毕业后就结婚生活在一起了,两人没有孩子,相依为命。但是生活的琐碎使得夫妻间的亲密爱情早已消耗殆尽,丈夫“除了商务,马赛尔似乎没有任何爱好”[2],“暑假、海滩、散步,以至蓝天白云仿佛都变得遥不可及”[3],雅尼娜是个有伴侣的孤独女人。于是在这次旅途中她遇到了一个法国军官另她心动无比,她喜欢他的外形,欣赏他的穿着打扮。结果短暂的调情过后这个法国军官就不屑一顾地从她身边走过去了。旅途中也遇到过其他的男人,都是阿拉伯男人,结果他们都是“一张狡黠傲慢的面孔”[4],“他们转脸向这个外国女人,却对她视而不见。然后,他们轻松而悄然从她身旁走过”[5]。孤独的雅尼雅,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爱的回应的雅尼娜想不通自己明明还是有吸引力的一个女人,周遭的男人都是对她爱答不理的。她在这种的压抑的情绪中两次登上了一个要塞平台,通过与大自然心神交融平复了自己被遗弃被孤立的情绪。认识到丈夫才是她生活和生命的依靠,“她是为他而生,这令她领略到真有了生命”[6]。最后流着眼泪回到了丈夫身边。
细细品味后,我们可以通过加缪对女主人公雅尼娜身上倾注的感情,切身地体会到他当时的尴尬和为难的处境。很明显,雅尼娜只为法国男人心动的,路遇的法国男人让她有想要出轨的心思,但是法国男人与她调情后就不搭理她了。路途中满眼都是各式阿拉伯男人,可是雅尼娜厌恶他们“愚蠢而又傲慢的神态”,她因此不喜欢他们的冷漠,当然阿拉伯男人们也完全无视这个外国女人。这种两边不讨好的待遇正如当时加缪在直面法国和阿尔及利亚问题时的境遇一样。法国人虽然喜欢加缪的作品,欣赏他的才华,但是加缪处于正义不支持法国继续殖民阿尔及利亚后,加缪衷爱的法国和法国人民立刻翻脸,不理解他的做法。甚至,以萨特为代表的他的挚友们对他口诛笔伐,宣布与他绝交,法国文学界也孤立了他。另一方面,他的第二故乡,他出于人道主义正义一心维护的阿尔及利亚及其人民一直视他为法国人,从未尝试去理解他,去接受他。加缪通过描写雅尼娜疑似出轨的整个历程淋漓地展现了同样焦虑痛苦,备受煎熬的他的心路历程。李军对流亡作家们早有研究,流亡作家们都有一个共性——挣扎在母国和移居国之间,难以割舍对两者的感情。他在《加缪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尴尬处境》中就明确地写道:“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在异国他乡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诉说对母国文化的诸种情感;身处地域、种族、语言、文化迥异的环境,他们或者一直无法融入移居国的社会与文化,抑或融入移居国社会,但依然摆脱不了母国文化之根,其关注的目光从未离开母国的重大社会问题.与上述因政治、宗教原因(主要是来自政治、意识形态的压力)主动或被迫离开母国、且已获得移居国接纳承认的流亡作家不同,加缪因其对阿尔及利亚与法国之关系问题的主张认识,既不被后者(认为他是敌人),亦遭到来自前者的误解、批判(视其为叛徒),自己无论在阿尔及利亚还是法国都是‘局外人’,因而饱尝精神流亡的苦涩与痛苦。”[7]然而,加缪用《不忠的女人》最后的结局中使雅尼娜回到了她的法国丈夫身边这个情节揭示了雅尼娜最后的选择,因为“她知道马赛尔需要她, 而她需要这种需要”[8]。这个结局的安排同样也揭示了加缪最终还是在两难中选择了法国。因为法国是他的根,是他的依靠,也是他的真爱,也就是说爱先于正义。通过这篇小说,加缪向读者们暗示了他对法国和阿尔伊利亚的感情的落脚点的问题。
《不忠的女人》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孤独到想要出轨的境地,一番经历过后,她平复了自己的这种情绪,直面生活中的不如意,鼓起勇气与丈夫继续生活。同样,加缪因处理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的态度上模棱两可,被法国孤立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消沉和痛苦,最后他不再模棱两可,挣脱了现实生活,回归自己的初心,找到了他的“独立王国”,去寻求自身精神世界的救赎和释放。
参考文献:
[1]喻涛.地中海的阳光——论加缪均衡思想.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第1页.
[2][3][4][5][6][8]加缪全集,小说卷,柳鸣九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
[7]李军. 加缪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尴尬处境.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