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增强教材对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个参与课改实验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教师过去是教教材,今天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教育的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在社会逐步走向多元化、信息化的今天,教育已由过去仅凭教材教学的单一因素转移到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整合上来,要整合,就涉及到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抓住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外,还应观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去获取成功,让他们更充分地体验成功后的欢乐与满足。
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这次课改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说明,课程的功能,由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原来单纯地传授知识一个支撑点,变成了三个支撑点,即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最后还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的培养,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目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必带来观念的更新,因为观念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和判断,而这些又影响着教师的课堂行为。新课改呼唤新理念,那就是:教师要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和容器。这就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空间,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就要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2.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树立“教法、学法”并重的学习观 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传授活动,所谓“双主互动”,实质就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种教学是一种双向式的自学——质疑——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它是一切教学模式的核心。《纲要》指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说明,构建“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当务之急。课堂要互动,就要使教与学形成共时、多向、分层、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自己的知识为学生引路、搭桥,学生则以表情、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程度。可见,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是跛足的,不可能成功的。
第一、教师必须由注入式转为活动式,建立开放式教学。因为只有开放式的活动信息交流才能多向化,不仅教师与学生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的交流,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交流与呼应,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网络。这样,课堂气氛才能热烈,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心灵和智慧的碰撞中得到激活和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进教学效果。
第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养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终身学习、工作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学形式,来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每个学生都尽展其能,而不要教师独霸讲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标新立异,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同时在互动中,要能“放得开、收得住”,掌握整个进程的主动权,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要迅速的抓住重点,用巧妙的方式让学生加以归纳、总结和升华,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高屋建瓴的思考问题。
3. 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 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认识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教师把三幅挂图出示在黑板上,并问他们:“如果是你,你想'假如'些什么假?”孩子们听到这里,积极性难以控制,思维想象就好象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有的说:“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可以飞上蓝天”、有的说:“假如我是一只猫头鹰,我可以在夜间行动。”还有的说:“假如我是机器猫,我可以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各种各样的答案,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涌现,教师对他们的回答都一一给予肯定,并且让他们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了想象中的主人翁,个个快活极了,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欣慰。
总之,新的时代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现代教育衡量一个好老 师的标准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多少,而是你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保护和启迪孩子的好奇心与创造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这次课改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说明,课程的功能,由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原来单纯地传授知识一个支撑点,变成了三个支撑点,即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最后还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的培养,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目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必带来观念的更新,因为观念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和判断,而这些又影响着教师的课堂行为。新课改呼唤新理念,那就是:教师要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和容器。这就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空间,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就要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2.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树立“教法、学法”并重的学习观 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传授活动,所谓“双主互动”,实质就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种教学是一种双向式的自学——质疑——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它是一切教学模式的核心。《纲要》指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说明,构建“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当务之急。课堂要互动,就要使教与学形成共时、多向、分层、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自己的知识为学生引路、搭桥,学生则以表情、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程度。可见,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是跛足的,不可能成功的。
第一、教师必须由注入式转为活动式,建立开放式教学。因为只有开放式的活动信息交流才能多向化,不仅教师与学生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的交流,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交流与呼应,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网络。这样,课堂气氛才能热烈,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心灵和智慧的碰撞中得到激活和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进教学效果。
第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养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终身学习、工作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学形式,来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每个学生都尽展其能,而不要教师独霸讲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标新立异,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同时在互动中,要能“放得开、收得住”,掌握整个进程的主动权,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要迅速的抓住重点,用巧妙的方式让学生加以归纳、总结和升华,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高屋建瓴的思考问题。
3. 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 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认识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教师把三幅挂图出示在黑板上,并问他们:“如果是你,你想'假如'些什么假?”孩子们听到这里,积极性难以控制,思维想象就好象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有的说:“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可以飞上蓝天”、有的说:“假如我是一只猫头鹰,我可以在夜间行动。”还有的说:“假如我是机器猫,我可以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各种各样的答案,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涌现,教师对他们的回答都一一给予肯定,并且让他们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了想象中的主人翁,个个快活极了,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欣慰。
总之,新的时代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现代教育衡量一个好老 师的标准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多少,而是你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保护和启迪孩子的好奇心与创造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