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卷第22题,在不少考生眼中是一道非常容易的题,但据阅卷点最后统计,本题我省人均分数是2,2分,这一结果大大出乎考生的意料。本人参加了今年高考阅卷工作,评阅的正是这道题,对考生的失误深感惋惜。本文拟对考生的失误作点简析。
一、试题回放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4分)
二、答案呈现
《献给母亲的歌》
1 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4分标答)
2 这个书名体现了我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亲切动人,更表现出中华儿女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4分符合标答)
《山河岁月欢乐颂》
1 山河是祖国的代称。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颁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4分标答)
2 用山河代祖国,岁月表现历史,欢乐颂表现的是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题目有文采,大气。(4分符合标答)
【评分说明】申述理由时能正确理解书名,尤其是准确理解书名所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2分,语言准确生动2分。语言分一定是要在准确理解书名基础上才能获得。
三、失误例谈
在我所阅的数以万计的试卷中,有如下几种失误:
1 修辞缺失
未能识别出书名中的修辞,如前一个书名中“母亲”的寓意。即“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后一个书名中“山河”、“岁月”指代意义,即“山河”指代“祖国”,“岁月”指代“祖国发展历程”。这两个书名出采,得益于修辞,不能识别修辞,对书名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这类失误占了很大的比重。如:
母亲生育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花费了巨大的心血,《献给母亲的歌》正好反映了儿女对母亲的热爱崇敬之情,感情真挚,亲切动人。(0分)
2 表达(效果)遗漏
答出了比喻,未能更深一层地说出表达效果,妙处。如:
母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祖国是我们大家的母亲,我想用歌来赞颂她。(2分)
3 弄错对象
有人将比喻的“本体”弄错,答成“长江”(“黄河”、“地球”、“母校”等)是我们的母亲。陈述的对象是书名。有人却写成了“这本书”、“这首歌”、“这支曲子”,答案中虽要点具备,无奈评分标准很严,酌情给分0~1分。
4 以例代析,即举例过多,缺少分析。如:
60年以来,祖国山河经历了沧桑巨变,毛主席领导人民推翻了旧中国。邓小平设计了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第三代领导人带领我们走上了强国之路。对于祖国既今日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献上欢乐颂。所以我喜欢第二个书名。(2分)
5 表达(方式)不当
申述理由应用评述性语言,目的在于表明观点态度,有人用的却是抒情性语言,表达的是对祖国的歌颂,不切题意。
如:五千年沉甸甸的历史啊,岁月的磨难使你变得更加坚强,那顽强的信念,使你变得更加伟岸。(0分)。
6 评述空泛
不结合具体内容作概念化的评述。
如:“献给母亲的歌”名字俗气,缺乏吸引力,而“山河岁月欢乐颂”灵动飞扬,有文采,我喜欢后一个标题。(0分)
7 另起炉灶
没有审题,答的是自己喜欢的某一名著及理由。这类失误人数也不少。判0分。
四、温馨提示
1 答题中要有考点意识。对于这类实用性强、开放度高的题目,我们的考生缺乏考点意识或是找不到对应的考点,如本题对应的考点为“修辞”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不突破这点:答题没有方向,结果可想而知。
2 平时训练要严格规范。把陈述的对象弄错,尤其是将“书名”写成“本书”、“这本文集”、“这首歌”的情形属平时训练不严留下的“后遗症”;过多举例,用抒情性语言陈述的现象反映出平时训练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
3 反复重申审清题意。由于作文审题门槛不断降低,由于考生对试卷的熟悉而产生的“套板效应”。以致在本题中答成了自己喜爱的名著与理由,他们将为自己的低级失误而买单,岂不可惜!在此,我不厌其烦地重申下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
一、试题回放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4分)
二、答案呈现
《献给母亲的歌》
1 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4分标答)
2 这个书名体现了我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亲切动人,更表现出中华儿女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4分符合标答)
《山河岁月欢乐颂》
1 山河是祖国的代称。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颁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4分标答)
2 用山河代祖国,岁月表现历史,欢乐颂表现的是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题目有文采,大气。(4分符合标答)
【评分说明】申述理由时能正确理解书名,尤其是准确理解书名所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2分,语言准确生动2分。语言分一定是要在准确理解书名基础上才能获得。
三、失误例谈
在我所阅的数以万计的试卷中,有如下几种失误:
1 修辞缺失
未能识别出书名中的修辞,如前一个书名中“母亲”的寓意。即“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后一个书名中“山河”、“岁月”指代意义,即“山河”指代“祖国”,“岁月”指代“祖国发展历程”。这两个书名出采,得益于修辞,不能识别修辞,对书名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这类失误占了很大的比重。如:
母亲生育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花费了巨大的心血,《献给母亲的歌》正好反映了儿女对母亲的热爱崇敬之情,感情真挚,亲切动人。(0分)
2 表达(效果)遗漏
答出了比喻,未能更深一层地说出表达效果,妙处。如:
母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祖国是我们大家的母亲,我想用歌来赞颂她。(2分)
3 弄错对象
有人将比喻的“本体”弄错,答成“长江”(“黄河”、“地球”、“母校”等)是我们的母亲。陈述的对象是书名。有人却写成了“这本书”、“这首歌”、“这支曲子”,答案中虽要点具备,无奈评分标准很严,酌情给分0~1分。
4 以例代析,即举例过多,缺少分析。如:
60年以来,祖国山河经历了沧桑巨变,毛主席领导人民推翻了旧中国。邓小平设计了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第三代领导人带领我们走上了强国之路。对于祖国既今日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献上欢乐颂。所以我喜欢第二个书名。(2分)
5 表达(方式)不当
申述理由应用评述性语言,目的在于表明观点态度,有人用的却是抒情性语言,表达的是对祖国的歌颂,不切题意。
如:五千年沉甸甸的历史啊,岁月的磨难使你变得更加坚强,那顽强的信念,使你变得更加伟岸。(0分)。
6 评述空泛
不结合具体内容作概念化的评述。
如:“献给母亲的歌”名字俗气,缺乏吸引力,而“山河岁月欢乐颂”灵动飞扬,有文采,我喜欢后一个标题。(0分)
7 另起炉灶
没有审题,答的是自己喜欢的某一名著及理由。这类失误人数也不少。判0分。
四、温馨提示
1 答题中要有考点意识。对于这类实用性强、开放度高的题目,我们的考生缺乏考点意识或是找不到对应的考点,如本题对应的考点为“修辞”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不突破这点:答题没有方向,结果可想而知。
2 平时训练要严格规范。把陈述的对象弄错,尤其是将“书名”写成“本书”、“这本文集”、“这首歌”的情形属平时训练不严留下的“后遗症”;过多举例,用抒情性语言陈述的现象反映出平时训练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
3 反复重申审清题意。由于作文审题门槛不断降低,由于考生对试卷的熟悉而产生的“套板效应”。以致在本题中答成了自己喜爱的名著与理由,他们将为自己的低级失误而买单,岂不可惜!在此,我不厌其烦地重申下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