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众文化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传承也造成了冲击。以东北大鼓为例,从大众文化勃兴发展对传统艺术的发展造成冲击的角度出发,通过审视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文化的影响,试论述大众文化在文化交融和文化传承中如何保持理性思考,促进传统艺术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大众文化;东北大鼓;传承;发展
[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语境下的大众文化研究”(批准号15BZW007)阶段性成果。]
我国的大众文化产生于改革开放后期,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并迅速发展起来。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种特定范畴,主要是指兴起于工业时代,以电子传播为媒介大量生产传播的,具有市场性、消费性的文化。大众文化的发展对传承我国传统艺术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传统音乐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形式的集中体现,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民族的基本特性,体现了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具有传承和发扬价值的。但在全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我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再加上大众文化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人们的审美及文化需求越来越西化,这一现象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要审视当代文化思潮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大众在横向的文化开拓与纵向的文明中分辨是非,把握方向,对于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大有裨益。”
一、大众文化勃兴发展对传统音乐带来的影响
(一)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从文化主体上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受众的普遍性、内容的通俗性。大众文化如此具有影响力主要就是因为它是一种贴近人们生活、符合大众审美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的传播也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消解,文化也逐渐呈“单向化”。从传播媒介上来看,大众文化是以电子媒体为传播媒介进行广泛传播的。以往的文化传播受到上层统治者的影响,而大众文化却能够利用电子媒介来实现传播文化的现代化。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批量生产都是电子传播手段的杰作。从文化市场上来看,大众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是具有社会化的生产和消费。“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产物,与三四十年代的大众文化和大众文艺不同,他是以强大的文化工业为支撑,投入到生产消费渠道为此消费品,并依托大众传媒进行广泛传播,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形式。”由此可见,大众文化的到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大众文化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影响
在全球文化背景下,我国大众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从多方面影响着大众的审美及价值观建设,大众文化虽然在权威性上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有所区别,但是,大众文化的传播性是不容小觑的。大众过分对西方文化吹捧,在思想上追求“西化”,导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受到阻碍。“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在于地域界限牢固,而且彼此有别。”其次,大众文化过分强调文化的娱乐功能,强调追求感官刺激,导致人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逐渐退化。正如孟令如在《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民族声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到的“大众文化带来的这种新旧观念的冲突,必然导致人们在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使大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取向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传统艺术——东北大鼓的发展状况
东北大鼓是流传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北京、内蒙古等地的一种传统曲艺艺术。因其曾在沈阳一度盛行,因此又有着“奉天大鼓”之称。东北大鼓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鼓曲艺术,它发源于农村,成长于城市,以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富有特色的唱腔曲牌以及雅俗共赏的欣赏形式,在北方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了北方地区产生最早、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东北大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其魅力不仅在于娱乐百姓,而且通过百年来曲艺艺人的努力,开创了黑土地曲艺艺术的先河。
东北大鼓是极具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传统艺术,从产生到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东北大鼓作为东北农村的一种自发式娱乐活动,它产生于农村,因此又有着“屯大鼓”之称。最初传播形式是以盲人算命先生在民间传播而迅速让人们熟知,曲调朴素,故事大多来自生活。贴近大众生活因此迅速传播,这一特征和当今的大众文化的特征有共同之处。
民国时期是东北大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东北大鼓从农村走向了城市,演职人员从算命先生变成了专门的艺人,伴奏曲艺形式也不再单一。并且,在这一阶段东北大鼓成立了专门的学校、传习所来培养演职人员以及建立了专门的报纸来进行宣传。这一阶段的变化和传播为后来众多人熟知东北大鼓所作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这一阶段东北大鼓的广泛传播得益于宣传力度的加大,传播手段不断增多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大鼓,认识欣赏东北大鼓。
解放后期,这一时期由著名的东北大鼓演职艺人成立了专门的曲艺协会,形成了系统的演出形式,词曲上也多做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演唱的鼓曲内容从最开始的娱乐形式转变为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等,极具社会价值和传播意义。东北大鼓的内容贴近社会主义核心观念,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要求,能够引起共鸣。
改革开放至今,东北大鼓的生存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从根本上对我国的音乐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大众文化带来的最典型的迅速抢占人们的审美消费市场的音乐形式就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异军突起,伴随着大众文化的特质不断壮大,几乎占据了整个音乐市场,同时也将华夏民族流传数千年的民歌、戏曲、说唱等艺术形式排挤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各式各样的音乐形式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在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下,人们被动地、或情愿或不情愿地接受欣赏着它们。人们改变了以往的音乐消费观念,淡化了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传统音乐艺术在音乐教育中有所缺失,传统文化市场日渐萧条,再加上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音乐作品的良莠不齐,扰乱了音乐艺术市场的健康运行。东北大鼓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免受不了大众文化的冲击,不仅欣赏的观众越来越少了,就连唱大鼓的艺人、传承曲艺的人也只减不增了。东北大鼓的再次发展必须抓住大众文化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不断革新,贴近新时代发展要求,在大众文化的带领下长足发展。 三、在大众文化的推動下促进东北大鼓勃兴发展
传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可能游离于社会单独存在,必然要与市场运作结合,而大众文化的一些特质,对于传播发扬传统艺术东北大鼓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如何在大众文化的推动下保护传承东北大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东北大鼓要想在世界广泛发展,就必须在文化语境下,借助大众文化这一传播平台,打开限制,扩大范围。大众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传播速度快,我们可以利用大众文化这一特性,在市场消费体制下,实现横向、纵向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大鼓,逐渐培养东北大鼓欣赏市场,从而在全国范围扩大传播,逐渐培养东北大鼓的群众基础,为传统音乐走出国门打好基础。
其次,东北大鼓在发展中可以大胆尝试与流行音乐形式相结合。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兰亭序》,李宇春的《蜀绣》,李玉刚《枉凝眉》等这些都是在流行音乐中夹杂着戏曲元素,让大众在欣赏流行乐的同时也能对我们传统的戏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这种音乐结合的新形势,也为传统艺术的革新进步提供了动力。东北大鼓应该借助大众文化带来的新音乐形式,结合艺术本体与时代特色进行与时俱进的艺术创新来找寻发展出路。大众文化带来的风靡一时的“中国风”,正是东北大鼓等一系列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在新时代寻求发展的新契机。
再次,(跟上文一样直接讲措施,再进行论述)东北大鼓在新时代发展受到阻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东北大鼓本身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了。大众文化时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时代,是经济消费时代,特征之一就是“快节奏”,而东北大鼓标志性特色的核心唱腔是“大口慢板”,即一句话大概有十几个小节,四十拍左右,甚至有的一个字就要唱二十拍。曾有人风趣地说:“我开始唱第一句,观众上厕所回来之后,听我这一句还没唱完。”我们要改变东北大鼓开篇冗长的形式,为东北大鼓注入新动力,采取快慢结合,节拍律动强的形式等方式,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全面发展。
最后,要着力提高大众对于传统艺术的审美能力。因此为了大众文化的有序发展就要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是审美情感与审美兴趣的结合,主要指人的审美思想情感的丰富程度和倾向性,即个体的审美偏爱和判断力,审美情趣是人的文明程度的标志。”要提高大众对东北大鼓的审美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
四、结语
朴素的传统音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凝结着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反映着我们共同的审美追求。东北大鼓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不仅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因素。我们要借助大众文化的影响,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大众文化的特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让东北大鼓这样的传统文化得以流传百代。
参考文献:
[1]曾汉君.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05):197-199.
[2]李陀.“文化研究”研究谁?[J].读书,1997,(02):16-21.
[3]孟令如.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民族声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矫宇.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关键词:大众文化;东北大鼓;传承;发展
[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语境下的大众文化研究”(批准号15BZW007)阶段性成果。]
我国的大众文化产生于改革开放后期,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并迅速发展起来。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种特定范畴,主要是指兴起于工业时代,以电子传播为媒介大量生产传播的,具有市场性、消费性的文化。大众文化的发展对传承我国传统艺术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传统音乐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形式的集中体现,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民族的基本特性,体现了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具有传承和发扬价值的。但在全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我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再加上大众文化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人们的审美及文化需求越来越西化,这一现象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要审视当代文化思潮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大众在横向的文化开拓与纵向的文明中分辨是非,把握方向,对于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大有裨益。”
一、大众文化勃兴发展对传统音乐带来的影响
(一)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从文化主体上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受众的普遍性、内容的通俗性。大众文化如此具有影响力主要就是因为它是一种贴近人们生活、符合大众审美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的传播也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消解,文化也逐渐呈“单向化”。从传播媒介上来看,大众文化是以电子媒体为传播媒介进行广泛传播的。以往的文化传播受到上层统治者的影响,而大众文化却能够利用电子媒介来实现传播文化的现代化。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批量生产都是电子传播手段的杰作。从文化市场上来看,大众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是具有社会化的生产和消费。“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产物,与三四十年代的大众文化和大众文艺不同,他是以强大的文化工业为支撑,投入到生产消费渠道为此消费品,并依托大众传媒进行广泛传播,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形式。”由此可见,大众文化的到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大众文化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影响
在全球文化背景下,我国大众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从多方面影响着大众的审美及价值观建设,大众文化虽然在权威性上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有所区别,但是,大众文化的传播性是不容小觑的。大众过分对西方文化吹捧,在思想上追求“西化”,导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受到阻碍。“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在于地域界限牢固,而且彼此有别。”其次,大众文化过分强调文化的娱乐功能,强调追求感官刺激,导致人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逐渐退化。正如孟令如在《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民族声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到的“大众文化带来的这种新旧观念的冲突,必然导致人们在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使大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取向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传统艺术——东北大鼓的发展状况
东北大鼓是流传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北京、内蒙古等地的一种传统曲艺艺术。因其曾在沈阳一度盛行,因此又有着“奉天大鼓”之称。东北大鼓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鼓曲艺术,它发源于农村,成长于城市,以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富有特色的唱腔曲牌以及雅俗共赏的欣赏形式,在北方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了北方地区产生最早、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东北大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其魅力不仅在于娱乐百姓,而且通过百年来曲艺艺人的努力,开创了黑土地曲艺艺术的先河。
东北大鼓是极具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传统艺术,从产生到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东北大鼓作为东北农村的一种自发式娱乐活动,它产生于农村,因此又有着“屯大鼓”之称。最初传播形式是以盲人算命先生在民间传播而迅速让人们熟知,曲调朴素,故事大多来自生活。贴近大众生活因此迅速传播,这一特征和当今的大众文化的特征有共同之处。
民国时期是东北大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东北大鼓从农村走向了城市,演职人员从算命先生变成了专门的艺人,伴奏曲艺形式也不再单一。并且,在这一阶段东北大鼓成立了专门的学校、传习所来培养演职人员以及建立了专门的报纸来进行宣传。这一阶段的变化和传播为后来众多人熟知东北大鼓所作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这一阶段东北大鼓的广泛传播得益于宣传力度的加大,传播手段不断增多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大鼓,认识欣赏东北大鼓。
解放后期,这一时期由著名的东北大鼓演职艺人成立了专门的曲艺协会,形成了系统的演出形式,词曲上也多做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演唱的鼓曲内容从最开始的娱乐形式转变为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等,极具社会价值和传播意义。东北大鼓的内容贴近社会主义核心观念,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要求,能够引起共鸣。
改革开放至今,东北大鼓的生存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从根本上对我国的音乐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大众文化带来的最典型的迅速抢占人们的审美消费市场的音乐形式就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异军突起,伴随着大众文化的特质不断壮大,几乎占据了整个音乐市场,同时也将华夏民族流传数千年的民歌、戏曲、说唱等艺术形式排挤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各式各样的音乐形式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在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下,人们被动地、或情愿或不情愿地接受欣赏着它们。人们改变了以往的音乐消费观念,淡化了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传统音乐艺术在音乐教育中有所缺失,传统文化市场日渐萧条,再加上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音乐作品的良莠不齐,扰乱了音乐艺术市场的健康运行。东北大鼓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免受不了大众文化的冲击,不仅欣赏的观众越来越少了,就连唱大鼓的艺人、传承曲艺的人也只减不增了。东北大鼓的再次发展必须抓住大众文化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不断革新,贴近新时代发展要求,在大众文化的带领下长足发展。 三、在大众文化的推動下促进东北大鼓勃兴发展
传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可能游离于社会单独存在,必然要与市场运作结合,而大众文化的一些特质,对于传播发扬传统艺术东北大鼓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如何在大众文化的推动下保护传承东北大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东北大鼓要想在世界广泛发展,就必须在文化语境下,借助大众文化这一传播平台,打开限制,扩大范围。大众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传播速度快,我们可以利用大众文化这一特性,在市场消费体制下,实现横向、纵向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大鼓,逐渐培养东北大鼓欣赏市场,从而在全国范围扩大传播,逐渐培养东北大鼓的群众基础,为传统音乐走出国门打好基础。
其次,东北大鼓在发展中可以大胆尝试与流行音乐形式相结合。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兰亭序》,李宇春的《蜀绣》,李玉刚《枉凝眉》等这些都是在流行音乐中夹杂着戏曲元素,让大众在欣赏流行乐的同时也能对我们传统的戏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这种音乐结合的新形势,也为传统艺术的革新进步提供了动力。东北大鼓应该借助大众文化带来的新音乐形式,结合艺术本体与时代特色进行与时俱进的艺术创新来找寻发展出路。大众文化带来的风靡一时的“中国风”,正是东北大鼓等一系列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在新时代寻求发展的新契机。
再次,(跟上文一样直接讲措施,再进行论述)东北大鼓在新时代发展受到阻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东北大鼓本身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了。大众文化时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时代,是经济消费时代,特征之一就是“快节奏”,而东北大鼓标志性特色的核心唱腔是“大口慢板”,即一句话大概有十几个小节,四十拍左右,甚至有的一个字就要唱二十拍。曾有人风趣地说:“我开始唱第一句,观众上厕所回来之后,听我这一句还没唱完。”我们要改变东北大鼓开篇冗长的形式,为东北大鼓注入新动力,采取快慢结合,节拍律动强的形式等方式,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全面发展。
最后,要着力提高大众对于传统艺术的审美能力。因此为了大众文化的有序发展就要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是审美情感与审美兴趣的结合,主要指人的审美思想情感的丰富程度和倾向性,即个体的审美偏爱和判断力,审美情趣是人的文明程度的标志。”要提高大众对东北大鼓的审美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
四、结语
朴素的传统音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凝结着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反映着我们共同的审美追求。东北大鼓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不仅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因素。我们要借助大众文化的影响,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大众文化的特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让东北大鼓这样的传统文化得以流传百代。
参考文献:
[1]曾汉君.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05):197-199.
[2]李陀.“文化研究”研究谁?[J].读书,1997,(02):16-21.
[3]孟令如.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民族声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矫宇.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