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把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让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相结合,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 高职英语 教学改革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内涵
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操作技能为中心,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基础,以能力为培养中心。能力本位教育有多重定义,早期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注重个人的岗位技能,注重职业能力培训,后来,人们也愈加重视个人的发展需要,不再单纯从技术考虑,我国在能力本位教育的概念中加入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2.能力本位教育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70年代,五种研究成果被融入到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研究中:“掌握学习”理论、“标准参照测验”理论、“最低限度能力测验”理论、“教育中的能力”理论、“程序学习”理论,下面分别阐述这些理论。
(1)掌握学习。侧重于获得并能演示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提供了技能达标充足的时间,反映了布卢姆思想:学生的学习速度不同,加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所要求的能力水平。此思想为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思想:学习进展由个人能力来决定,并非由学习时间来决定。
(2)标准参照测验。与传统的常模参照测验不同。常模参照测验是比较学生所达到的水准,之后根据这种比较划分等级,此为非常主观性的测试。标准参照测验中的学生的成绩是由任务本身所决定,学生的能力比照标准来分级。必须在学生参与这一学习过程之前就让师生双方了解标准。依据工作要求来定,评定标准首先公开明示,这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所强调的。
(3)最低限度能力测验。跟标准参照有些类似。提出职业中上岗水平标准,这些标准的确定建立在对职业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它们用术语陈述并尽可能运用于真实的职业环境。
(4)教育中的能力。有必要构造一个职业或工作角色来建构一种完成那个角色所需要的全面的“能力图”。通过某种形式的职业分析去完成。包括有:观察法、面谈法和DACUM法。这也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所强调的,在学生参与职业培训之前就向其公布所需的能力标准。
(5)程序学习。程序学习法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学习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提出,把学习材料编排成能够容易地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目前有研究者指出,程序学习法是培养习惯和矫正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高职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保持高中时代的“哑巴英语”“应试英语”,无法流畅地交流。英语应用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层次、水平的要求。企业普遍对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不满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据笔者观察分析,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
1.评估标准单一,学习动机短视
尽管四、六级考试已不是一道必过的“门槛”,但是它还是衡量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尺之一。在此评价体制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始终未能跳出应付四、六级考试的层面。
2.内、外界影响因素
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口语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太开口说英语,这有其内在的原因:
(1)心理情感方面。高职学生很多是被动学习者,主动参与到课堂环节中的积极性低。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没有独立自主性,对于教师及课堂的期望很高,希望通过课堂学习使个人英语水平大幅提高。学习者进入高职院校前的学习经历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动机、兴趣及效果。大班化教学使学生口语发展受到限制,学生不能或者很少感受英语学习的成功。这种现状直接体现为学生底气不足、不愿开口,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之后又会导致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低下,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持久性不讷讷保持等不良现象。
(2)传统学习文化因素。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规规矩矩的温习课本,听录音磁带,做一些书面练习的途径来进行。他们不习惯于把时间花在与同伴和老师的对话交流上。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在长期的学习经历中形成的,本能地认为英语就是这样学的。
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1.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外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适应各种情况的万能教学法是不存在的。针对学生的特点,坚持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方法,组织多重教学活动,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职业活动。把课堂变成教师展现知识和能力水平和学习者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应把这个舞台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情景来提高英语能力,用演讲竟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未来职业人生所必备的素质。
2.调整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制定对改善个体的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设立合理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并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价值。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高职基础理论教学要突破以往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应用”和“够用”为教学目标,做到二者的结合,做到恰到好处。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能力。
3.运用能力本位教育课程理论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
课堂教学中要保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双向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与练习等,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督促小组组员合作,学生之间应互相支持、帮助,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合作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4.运用能力本位教育教材理论改革高职英语教材
“能力本位”的“能力”当然不仅指“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表达、团队合作、继续学习、职业发展和实践等综合职业能力。据调查了解,大部分高职学生进校后,对自己和社会缺乏了解,同时,还存在心理上的失落感(不能进入本科院校),但是目前的教材较少关注学生们内心世界。而一本优秀的高职实用英语教材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专业文化、身心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使高职英语教材不仅是一本职业丛书,更是进入社会的全面指南。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石伟平.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历史与国际背景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8,(4).
[3]黄日强,周琪.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外国教育研究.
[4]洪光磊.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外国教育资料,1995,(2).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 高职英语 教学改革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内涵
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操作技能为中心,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基础,以能力为培养中心。能力本位教育有多重定义,早期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注重个人的岗位技能,注重职业能力培训,后来,人们也愈加重视个人的发展需要,不再单纯从技术考虑,我国在能力本位教育的概念中加入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2.能力本位教育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70年代,五种研究成果被融入到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研究中:“掌握学习”理论、“标准参照测验”理论、“最低限度能力测验”理论、“教育中的能力”理论、“程序学习”理论,下面分别阐述这些理论。
(1)掌握学习。侧重于获得并能演示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提供了技能达标充足的时间,反映了布卢姆思想:学生的学习速度不同,加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所要求的能力水平。此思想为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思想:学习进展由个人能力来决定,并非由学习时间来决定。
(2)标准参照测验。与传统的常模参照测验不同。常模参照测验是比较学生所达到的水准,之后根据这种比较划分等级,此为非常主观性的测试。标准参照测验中的学生的成绩是由任务本身所决定,学生的能力比照标准来分级。必须在学生参与这一学习过程之前就让师生双方了解标准。依据工作要求来定,评定标准首先公开明示,这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所强调的。
(3)最低限度能力测验。跟标准参照有些类似。提出职业中上岗水平标准,这些标准的确定建立在对职业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它们用术语陈述并尽可能运用于真实的职业环境。
(4)教育中的能力。有必要构造一个职业或工作角色来建构一种完成那个角色所需要的全面的“能力图”。通过某种形式的职业分析去完成。包括有:观察法、面谈法和DACUM法。这也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所强调的,在学生参与职业培训之前就向其公布所需的能力标准。
(5)程序学习。程序学习法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学习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提出,把学习材料编排成能够容易地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目前有研究者指出,程序学习法是培养习惯和矫正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高职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保持高中时代的“哑巴英语”“应试英语”,无法流畅地交流。英语应用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层次、水平的要求。企业普遍对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不满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据笔者观察分析,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
1.评估标准单一,学习动机短视
尽管四、六级考试已不是一道必过的“门槛”,但是它还是衡量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尺之一。在此评价体制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始终未能跳出应付四、六级考试的层面。
2.内、外界影响因素
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口语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太开口说英语,这有其内在的原因:
(1)心理情感方面。高职学生很多是被动学习者,主动参与到课堂环节中的积极性低。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没有独立自主性,对于教师及课堂的期望很高,希望通过课堂学习使个人英语水平大幅提高。学习者进入高职院校前的学习经历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动机、兴趣及效果。大班化教学使学生口语发展受到限制,学生不能或者很少感受英语学习的成功。这种现状直接体现为学生底气不足、不愿开口,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之后又会导致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低下,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持久性不讷讷保持等不良现象。
(2)传统学习文化因素。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规规矩矩的温习课本,听录音磁带,做一些书面练习的途径来进行。他们不习惯于把时间花在与同伴和老师的对话交流上。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在长期的学习经历中形成的,本能地认为英语就是这样学的。
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1.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外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适应各种情况的万能教学法是不存在的。针对学生的特点,坚持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方法,组织多重教学活动,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职业活动。把课堂变成教师展现知识和能力水平和学习者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应把这个舞台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情景来提高英语能力,用演讲竟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未来职业人生所必备的素质。
2.调整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制定对改善个体的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设立合理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并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价值。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高职基础理论教学要突破以往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应用”和“够用”为教学目标,做到二者的结合,做到恰到好处。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能力。
3.运用能力本位教育课程理论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
课堂教学中要保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双向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与练习等,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督促小组组员合作,学生之间应互相支持、帮助,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合作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4.运用能力本位教育教材理论改革高职英语教材
“能力本位”的“能力”当然不仅指“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表达、团队合作、继续学习、职业发展和实践等综合职业能力。据调查了解,大部分高职学生进校后,对自己和社会缺乏了解,同时,还存在心理上的失落感(不能进入本科院校),但是目前的教材较少关注学生们内心世界。而一本优秀的高职实用英语教材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专业文化、身心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使高职英语教材不仅是一本职业丛书,更是进入社会的全面指南。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石伟平.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历史与国际背景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8,(4).
[3]黄日强,周琪.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外国教育研究.
[4]洪光磊.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外国教育资料,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