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生态公益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能够保护生态公益林,这就要采取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以及看护方法,从而可以促使生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公益林资源管理以及看护的具体问题以及措施,确保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 管护 问题 策略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开始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多种多样的木材,而且可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家林业局开展了森林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在经营以及管理等方面各地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按照经营目的,可以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商品林这两类。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建设生态公益林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生态公益林资源在管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设生态公益林经历了八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从界定区域等方面来实施以及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然而由于这一项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各种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的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矛盾开始涌现出来。
2.1投资项目较少,当地农民增收存在困难
由于这些林区处在比较偏远的山区,交通不方便,从而严重影响了外来投资。那些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民他们主要依靠出售林木来获得收入。农民们这一增收方式导致乱砍乱伐的行为在不断出现,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存环境。
2.2经常会发生毁林开垦这一现象
近几年来,甘蔗价格在不断上升,有一部分农民没有遵守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规定,这就出现了毁林开垦这一现象。有一部分农民开垦地势平缓的生态公益林来种植甘蔗,这样做就会破坏生态公益林。还有就是当国家征占用林地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公益林区。国家征占用林地的时候仅仅考虑沿江两岸的水土保持,却没有考虑到林地的整体建设,从而使得一定面积的生态公益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3较低的补偿标准以及缺乏管护
目前,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是比较低的,并且国家限制农民砍伐生态公益林,这一规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调动农民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还有就是国家没有配备专门人员来看护生态公益林。由于没有专门人员来看护生态公益林,这就不能及时以及有效的遏止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由于国家已经将生态公益林中的大部分土地划分给当地居民,但是每户居民所分得的土地是比较少,这就不利于看护生态公益林。与此同时有一部分居民的整体素质较差以及思想较为落后,他们没有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没有参与到看护以及建设生态公益林中,最终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长远发展。
2.4政策的局限性对生态公益林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生态公益林区内,由于火灾或者乱砍滥伐等原因这就破坏了生态公益林。目前,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保护生态公益林,面对这一政策越来越多的村民不愿意承包荒山来造林,这就不利于荒山造林的长远发展。
3、生态公益林建设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建设生态公益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使得生态公益林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建立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模式,其中经营管护模式的特点如下:
3.1明确所有权与经营权,然后将管护责任从经营权中分离出来,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及看护
在改革林业产权制度的时候要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来进行,与此同时让承包农户了解到自身所享有的经营使用权,并且要让让他们知道自身所拥有的经营使用权不会损害到他们的经济利益。通过集体管理生态公益林资源可以避免在家庭管理以及看护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于那些失去林地的农民国家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保证他们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可以保证生态公益林的长远发展。
3.2较为理想的经营管理以及看护模式应该具备激励机制以及民主监督机制
较为理想的经营管理机制不仅要考虑到农民的经济利益,而且要让农民认识到保护公益生态林是他们的义务。在保护生态公益林的时候,要让当地农民参与到制定、实施以及评估方案这一全过程中。除此之外,较为理想的经营管理模式应该具备民主监督机制,监督每一位农民都不做出损害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3.3较为理想的经营管理以及看护模式应该具备补偿机制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生态公益林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而且可以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调节,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为了能够使得生态公益林充分发挥这些功能,这就要建立理想的经营管理以及看护模式,从而可以调动农户看护以及管理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现阶段,国家给予生态公益林看护一定的经济支持,但是却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并且要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生态公益林。
3.4根据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
从我国森林经营发展的历程来看,我国林业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的森林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我国仍然采用人力巡山管护这一方式。这一方式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是却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生态公益林还没有建立起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管理方式,从而不能够有效的管理生态公益林,最终也不能使得生态公益林发挥自身的功能。
3.5尊重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公益林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同的地区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因此在建立生态公益林的时候要尊重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让当地居民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促使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要吸收当地文化的精华,促使当地文化更好的为生态公益林服务。
4、保护生态公益林的措施
首先,合理的生态采伐。合理的生态采伐就是指在采伐的时候不破坏整个森林的功能以及结构。同时在采伐的时候要考虑到采伐的树种以及森林的具体功能等。通过这样做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次,不斷推进退耕还林的工程。我国政府开始大力倡导退耕还林,这样做不仅可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而且也可以对当地的气候进行调节。最后,大力进行护育以及养育。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因此政府开始对生态环境进行护育以及养育,促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5、结束语
为了能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就要在建设生态公益林中探索科学的管理以及看护模式,寻找合理的方法,促使生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可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信俭,范立敏.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0,(04):54-57.
[2]许立.辽东山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与主要经营措施——以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为例[J].辽宁林业科技, 2011,(1):90-92.
[3]刘玉玲.浅谈木兰林管局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 15(14):34-3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宋焕潭,男,出生1968.8.和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第二作者黄祖宝,男,出生1984.10.和平县林业局阳明镇林业工作站;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 管护 问题 策略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开始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多种多样的木材,而且可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家林业局开展了森林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在经营以及管理等方面各地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按照经营目的,可以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商品林这两类。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建设生态公益林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生态公益林资源在管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设生态公益林经历了八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从界定区域等方面来实施以及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然而由于这一项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各种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的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矛盾开始涌现出来。
2.1投资项目较少,当地农民增收存在困难
由于这些林区处在比较偏远的山区,交通不方便,从而严重影响了外来投资。那些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民他们主要依靠出售林木来获得收入。农民们这一增收方式导致乱砍乱伐的行为在不断出现,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存环境。
2.2经常会发生毁林开垦这一现象
近几年来,甘蔗价格在不断上升,有一部分农民没有遵守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规定,这就出现了毁林开垦这一现象。有一部分农民开垦地势平缓的生态公益林来种植甘蔗,这样做就会破坏生态公益林。还有就是当国家征占用林地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公益林区。国家征占用林地的时候仅仅考虑沿江两岸的水土保持,却没有考虑到林地的整体建设,从而使得一定面积的生态公益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3较低的补偿标准以及缺乏管护
目前,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是比较低的,并且国家限制农民砍伐生态公益林,这一规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调动农民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还有就是国家没有配备专门人员来看护生态公益林。由于没有专门人员来看护生态公益林,这就不能及时以及有效的遏止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由于国家已经将生态公益林中的大部分土地划分给当地居民,但是每户居民所分得的土地是比较少,这就不利于看护生态公益林。与此同时有一部分居民的整体素质较差以及思想较为落后,他们没有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没有参与到看护以及建设生态公益林中,最终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长远发展。
2.4政策的局限性对生态公益林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生态公益林区内,由于火灾或者乱砍滥伐等原因这就破坏了生态公益林。目前,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保护生态公益林,面对这一政策越来越多的村民不愿意承包荒山来造林,这就不利于荒山造林的长远发展。
3、生态公益林建设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建设生态公益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使得生态公益林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建立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模式,其中经营管护模式的特点如下:
3.1明确所有权与经营权,然后将管护责任从经营权中分离出来,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及看护
在改革林业产权制度的时候要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来进行,与此同时让承包农户了解到自身所享有的经营使用权,并且要让让他们知道自身所拥有的经营使用权不会损害到他们的经济利益。通过集体管理生态公益林资源可以避免在家庭管理以及看护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于那些失去林地的农民国家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保证他们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可以保证生态公益林的长远发展。
3.2较为理想的经营管理以及看护模式应该具备激励机制以及民主监督机制
较为理想的经营管理机制不仅要考虑到农民的经济利益,而且要让农民认识到保护公益生态林是他们的义务。在保护生态公益林的时候,要让当地农民参与到制定、实施以及评估方案这一全过程中。除此之外,较为理想的经营管理模式应该具备民主监督机制,监督每一位农民都不做出损害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3.3较为理想的经营管理以及看护模式应该具备补偿机制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生态公益林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而且可以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调节,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为了能够使得生态公益林充分发挥这些功能,这就要建立理想的经营管理以及看护模式,从而可以调动农户看护以及管理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现阶段,国家给予生态公益林看护一定的经济支持,但是却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并且要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生态公益林。
3.4根据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
从我国森林经营发展的历程来看,我国林业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的森林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我国仍然采用人力巡山管护这一方式。这一方式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是却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生态公益林还没有建立起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管理方式,从而不能够有效的管理生态公益林,最终也不能使得生态公益林发挥自身的功能。
3.5尊重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公益林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同的地区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因此在建立生态公益林的时候要尊重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让当地居民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促使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要吸收当地文化的精华,促使当地文化更好的为生态公益林服务。
4、保护生态公益林的措施
首先,合理的生态采伐。合理的生态采伐就是指在采伐的时候不破坏整个森林的功能以及结构。同时在采伐的时候要考虑到采伐的树种以及森林的具体功能等。通过这样做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次,不斷推进退耕还林的工程。我国政府开始大力倡导退耕还林,这样做不仅可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而且也可以对当地的气候进行调节。最后,大力进行护育以及养育。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因此政府开始对生态环境进行护育以及养育,促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5、结束语
为了能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就要在建设生态公益林中探索科学的管理以及看护模式,寻找合理的方法,促使生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可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信俭,范立敏.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0,(04):54-57.
[2]许立.辽东山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与主要经营措施——以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为例[J].辽宁林业科技, 2011,(1):90-92.
[3]刘玉玲.浅谈木兰林管局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 15(14):34-3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宋焕潭,男,出生1968.8.和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第二作者黄祖宝,男,出生1984.10.和平县林业局阳明镇林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