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高考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人才的考核标准有了新的要求,由传统的综合性人才向创新性人才转变,高考作为人才考核的标准,创新性在高考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老师和学生的观念要发生转变,不能再采用以前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要学会用“多变的思维”去解决多变的题型,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考生才能在高考中谋求高分,老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考66语文;观念转变;多变思维;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对加强高考内容改革顶层设计提出要求,明确指出,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构成,强调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作为一名高三的语文老师,虽然已从教16年,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学校培养出了一些人才。然而,高考评价体系的横空出世,斩断了我的妄想,想在凭多年的经验,从事语文教学已经不太可能。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新的高考改革。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高考语文一定会失败,学生也将惨败而归!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面对新时代的高考,及时调整教师思维,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方向。对所有高中教师来说,势在必行!
高考评价体系中强调的素质教育与以往的教育理念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对创新性的强调。高考关注与创新密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维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考察学生敏锐发掘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考察学生进行新颖的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考察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大胆创新。
可以看岀,新的高考试题会以合理呈现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例如高考语文中的情景式默写,除了要求学生会背诵相关篇目外,还要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合理的理解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语文学科知识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
在這种高考改革的大趋势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用“多变思维”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堂角色的转变,亦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要用“多变思维”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要对课堂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把以前的课堂教学主导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前充分备好课堂内容,设置各种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兴趣,这些问题还要能够扩散学生的思维,并加入知识的引导延伸到高考知识点上。其次,课堂中由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知识点,思考问题,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共同解决,无法解决的,再由教师引导并加以解决。学生也要改变自己以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再向老师请教,这时老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启发学生加以思考,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才能真正的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用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了快乐,不再认为课堂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通过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思考、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最后所得到的答案也就不再是答案,而是一种成功、幸福和快乐!这比没有经过学生大脑的思考,而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要更有价值!更有力量!更有意义!
2020年云南省毕业生统一检测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第15题主观题,要求学生比较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观胡人吹笛》的语言和情感的不同,这两首诗语言风格显著不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做梦游天姥山,山景奇特壮丽,观看仙人聚会,和最后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看出诗歌语言风格,色彩丰富,绚丽飘逸,和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反叛精神。《观湖人吹笛》中通过“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可知诗歌的语言风格是直接陈述,平淡自然,质朴无华。该诗抒发了诗人怀才失意之恨,悲伤失落之情。
这种题型的考察比较的灵活,也很简单,只要你抓住了诗歌的关键的句子,就能够读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和情感。类似的题型还有很多,几乎整张语文试卷都是以灵活变通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语文思维。学生要想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取高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入手,从细节入手,多角度入手,用多变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思想源头开始转变,教会学生用问题解决问题,用“多变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用一种思维去解决一种类型的试题,这样老师不会教的那么累,学生也不会学的那样苦,这才是理想的高中语文学习的模样。
关键词:高考66语文;观念转变;多变思维;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对加强高考内容改革顶层设计提出要求,明确指出,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构成,强调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作为一名高三的语文老师,虽然已从教16年,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学校培养出了一些人才。然而,高考评价体系的横空出世,斩断了我的妄想,想在凭多年的经验,从事语文教学已经不太可能。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新的高考改革。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高考语文一定会失败,学生也将惨败而归!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面对新时代的高考,及时调整教师思维,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方向。对所有高中教师来说,势在必行!
高考评价体系中强调的素质教育与以往的教育理念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对创新性的强调。高考关注与创新密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维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考察学生敏锐发掘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考察学生进行新颖的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考察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大胆创新。
可以看岀,新的高考试题会以合理呈现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例如高考语文中的情景式默写,除了要求学生会背诵相关篇目外,还要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合理的理解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语文学科知识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
在這种高考改革的大趋势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用“多变思维”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堂角色的转变,亦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要用“多变思维”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要对课堂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把以前的课堂教学主导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前充分备好课堂内容,设置各种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兴趣,这些问题还要能够扩散学生的思维,并加入知识的引导延伸到高考知识点上。其次,课堂中由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知识点,思考问题,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共同解决,无法解决的,再由教师引导并加以解决。学生也要改变自己以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再向老师请教,这时老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启发学生加以思考,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才能真正的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用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了快乐,不再认为课堂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通过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思考、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最后所得到的答案也就不再是答案,而是一种成功、幸福和快乐!这比没有经过学生大脑的思考,而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要更有价值!更有力量!更有意义!
2020年云南省毕业生统一检测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第15题主观题,要求学生比较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观胡人吹笛》的语言和情感的不同,这两首诗语言风格显著不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做梦游天姥山,山景奇特壮丽,观看仙人聚会,和最后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看出诗歌语言风格,色彩丰富,绚丽飘逸,和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反叛精神。《观湖人吹笛》中通过“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可知诗歌的语言风格是直接陈述,平淡自然,质朴无华。该诗抒发了诗人怀才失意之恨,悲伤失落之情。
这种题型的考察比较的灵活,也很简单,只要你抓住了诗歌的关键的句子,就能够读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和情感。类似的题型还有很多,几乎整张语文试卷都是以灵活变通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语文思维。学生要想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取高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入手,从细节入手,多角度入手,用多变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思想源头开始转变,教会学生用问题解决问题,用“多变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用一种思维去解决一种类型的试题,这样老师不会教的那么累,学生也不会学的那样苦,这才是理想的高中语文学习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