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爱教育永远在路上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然而,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对象,关爱留守儿童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乐昌市梅花镇是劳务输出大镇,据统计,梅花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达3万余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50%左右。全镇留守在家的中小学学生数量0.4万人左右,约占全镇在校生总人数的65%。而作为广东省乐昌市最大的乡镇中学的梅花镇中学,留守儿童就有千余人,约占到在校生总人数的68%,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
  据此,梅花中学在廖聪标校长的带领下,秉承“发扬梅中精神、展现梅花品质”的精髓,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组织了一班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竭尽所能关爱教育留守儿童,从德育课题研究,到大胆尝试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文体活动、深入走访等工作,再到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室,使山区农村的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的关爱教育,从而使之感受留守不孤独。
  科学实验掌握现状及教育对策
  2011年春,以廖聪标校长为主持人的韶关市德育课题——《山区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应时而生。第一,夯实调研,掌握基础数据。课题组的一班人通过夯实的调查研究,从众多的问卷和无数次的座谈、走访中,终于摸清了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安全、亲情等诸方面的情况,掌握了第一手数据。第二,替代父母,关爱孩子成长。学校有计划地开展“青春、健康、美丽”“架设桥梁、沟通亲情”等专题教育,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题教育,弥补其父母教育的空缺。第三,以赛促教,培养良性竞争。学校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让孩子在激烈的比赛中锻炼自己,培养良性的竞争意识。
  经过两年的努力,此课题终于顺利结题并获得韶关市当年的最高奖。梅花中学也由此形成德育特色,并于2013年被评为韶关市德育示范学校。
  成立留守儿童之家让关爱延续
  两年的研究活动一方面让学校的科研氛围和科研能力得到空前地提升,另一方面,也让学校充分认识到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山区首家留守儿童之家在梅花中学成立。以廖聪标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组成员披挂上阵,马不停蹄地开展系列活动。如:收集、完善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档案;建立留守学生学习、生活跟踪制度;集体大家访,走村入户,温暖孩子的心;亲情电话、QQ群、两地亲情一线牵等。
  日渐完善的留守儿童之家,成了留守孩子的眷戀,热心的教师是留守孩子的第二父母。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这一项工作上的突出成效,使其成为了韶关市的德育特色学校。2014年乐昌市电视台走进梅花中学进行专题采访,获得社会的一致好评。
  关爱教育留守儿童永远在路上
  梅花中学进行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已历时四年之久,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仍有不少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现有的社会体制下,留守儿童的数量、教育难度正急剧增加。关爱教育一个留守儿童便是拯救了一个家庭,也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留守儿童,可谓“路漫漫其悠远兮”,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让关爱教育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央财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了覆盖学校能力建设、学生资助、教师素质提升等全方位的职业教育财政政策框架,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其中,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方面,县级以上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并颁发办学许可证,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职业院校,其承受的土地、房屋权属用于教学的,免征契税。
《自由呼吸的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希贵的一本书。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书中的“自由呼吸式”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的命名?……带着一连串的困惑,翻开了解开心中疑惑的第一页、第二页……  读着里面的事例和观点看法,笔者深深地被作者的思想、理念所震撼着。长久以来,教师一直被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着,尤其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老师们,现在
有着125年历史的天津市汇文中学,其现任校长杨文利“是一个做人老实、做事踏实、做官务实的人”。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校长,她都以自己朴实的生活作风、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厚实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她始终恪守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执着求索。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件事,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在区域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她与全
世间一切生命中,惟有人有自我意识,能够知道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和一次性,知道自己是一个“我”。但是,无论你多么看重这个“我”,它终有一死,在人世间的存在是有限而短暂的。这就发生了一个问题:人生究竟有没有更高的具有恒久价值的意义,此种意义不会因为这个“我”的死亡而丢失?其实答案已经隐藏在问题之中了,我们即使从逻辑上也可推断:要找到这种意义,惟有超越小我,把它和某种意义上的大我相沟通。那么,透过肉
“胯下之辱”,被认为是奇耻大辱。然而,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却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老师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150余名大学生。在这位教授的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此举是何用意?这位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2015年5月13日《武汉晚报》)  副教授求赐“胯下之辱”,无疑超出了教学的常态。这种特立独行的举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学生,笔者很“庆幸”不用像曾经报道过的一些本科院校学生那样,排着队等候进入图书馆自修室。众所周知,一般高职院校的自修室绝大多数时间是很空旷的。因为高职院校学生一半为中专单招生,而另一半则是所谓的高考“落榜生”。不可否认,高职生是中考、高考中的“失败者”,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能力相对较弱,而高职院校又是注重动手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多数高职生认为,在高职院校学习就是为了学一门吃饭的
通过阅读《守望教育》这本书,笔者体会到了一些和自己专业触类旁通的症结,其中一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让笔者感悟颇深。虽然文中是讲述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与培养策略,联系笔者的教学实际,对号入座,竟然也有非常多的相似点。过分强调合作交流及动手操作,虽然满足了教学的形式,可看性及学生的浅层的愉悦,却失去了真正有价值的体验与思考。笔者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视角,对自己所教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回顾几年来我国对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指出:校长的教育变革领导力,是校长带领学校适应教育环境变化,发挥学校组织优势,探寻特色发展道路,引领学校教育变革的能力。提升校长教育变革的领导力,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校长教育变革领导力的提升有多种途径:对教育环境的变化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积极创设支持学校变革的组织环境;要能充分发掘学校变革的组织优势;要能扎实探索富有特色的变革之路。  (摘自2015年
作为全国首家区域性教育行业博物馆——宁波教育博物馆日前正式开馆。该馆选址于宁波甬江女子中学(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844年的宁波义塾)旧址的一幢三层教学楼,建筑面积2385平方米。宁波教育博物馆设定了3个基本陈列和5个辅助陈列。现已征集到各类教育实物藏品3600多件,电子藏品600余件。在建设实体博物馆的基础上,宁波还建成了宁波教育网络虚拟博物馆。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向观众展现宁波教育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