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实践证明,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越透彻、掌握越牢固。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深挖教学内容,并善于捕捉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将之引入课堂,使教学真正体现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性科目,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平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依然难以走出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縛,为学生进行反复的讲解,学生听得疲惫。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结合数学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几点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习惯理论说教,一味追求学习结果,忽略过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通过题海战强化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甚至研究各类数学试题的解题技巧,让学生生搬硬套。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效果却不甚理想。甚至还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得数学教学长期处于低效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将数学教学凌驾于生活之上,架空数学,让学生对很多知识不能很好的理解,只能凭感觉做题。数学知识灵活多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数学学习的需要。因此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更贴近生活化,让学生在感性的生活背景中充分理解、消化和吸收,强化教学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虽然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不乏有些数学概念和知识抽象,不好理解。教师上课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畅快淋漓,学生在台下却一头雾水没有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较弱,一些数学知识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容易理解,那么学生的学习会相对更加轻松。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同学们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了,妈妈买了两瓶水和三个面包,已知一瓶水是2元,一个面包是5元,那么请问和妈妈这一次的购物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买东西情境,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算式的列法。这样买东西的情境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在教学混合运算就可以利用购物生活这样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的枯燥无聊,难免会令学生感到困难无趣,如果上课时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会相对更加有动力。还有在涉及加减法关于“9+29”这样的算法时,教师一般会教给学生“9+30-1”这样算,但是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用了加后边又减去了数”,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付整找零”的购物情境,“你买东西花了29元,你付给收银员30元,收银员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呢?”这样学生联想到自己买东西时的情境,就更容易理解知识。
(二)巧用生活道具
教具的使用会给数学教学带来方便。小学数学和生活联系紧密,一些数学道具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具体物品实现。尤其在小学数学已经涉及到几何问题,几何内容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要求较高,如果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和几何内容相联系,一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授“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或者让学生提前准备生活道具。在这一部分时,笔者让学生准备了两块有形状的一样的橡皮,然后指导学生将橡皮平移、旋转,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数学课上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用具的帮助之下,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方面有困难是正常现象,几何内容在小学数学中涉及并不多,只是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一些基本图形,掌握基本图形的变换以及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内容大多需要教师运用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用作教具,必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是教师在使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教具时也应该注意,不为了使用而使用,教具是为了知识服务,如果使用的教具不能帮助教学,那就应该舍弃。不应该为了展示生活和知识的联系,就运用没有帮助的物品。在生活物品的选取方面,也应该选取日常的物品,如果选取的物品学生没有见过,那么学生也没办法很好地理解。
(三)解决生活问题
知识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的知识如果不能运用在生活中那必然是死板的知识,小学数学大多融入进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数学知识。
例如,在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其主要教给了学生如何正确的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笔者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测量自己家的卧室洗手间等区域的必要数据,计算表面积。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的数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另外在学习“克、千克、吨”这些计量单位时,学生对生活中的物品重量还没有概念,而平时做题也会遇到请学生估算物品重量的相关题目,那么我们就可以请学生在学习这个计量单位以后,记录生活中用“克、千克、吨”计量的物品的重量,让学生对这些有清晰的认识。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数学知识蕴藏在很多生活问题之中。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数学知识,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加强认识已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学以致用”的观点。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很多知识就隐藏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当中的很多细节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对此,教师自身要建立起生活化教学意识,时常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对生活产生更多的感悟,形成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曾立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6.
[2]王秀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58-59.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性科目,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平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依然难以走出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縛,为学生进行反复的讲解,学生听得疲惫。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结合数学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几点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习惯理论说教,一味追求学习结果,忽略过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通过题海战强化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甚至研究各类数学试题的解题技巧,让学生生搬硬套。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效果却不甚理想。甚至还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得数学教学长期处于低效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将数学教学凌驾于生活之上,架空数学,让学生对很多知识不能很好的理解,只能凭感觉做题。数学知识灵活多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数学学习的需要。因此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更贴近生活化,让学生在感性的生活背景中充分理解、消化和吸收,强化教学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虽然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不乏有些数学概念和知识抽象,不好理解。教师上课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畅快淋漓,学生在台下却一头雾水没有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较弱,一些数学知识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容易理解,那么学生的学习会相对更加轻松。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同学们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了,妈妈买了两瓶水和三个面包,已知一瓶水是2元,一个面包是5元,那么请问和妈妈这一次的购物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买东西情境,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算式的列法。这样买东西的情境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在教学混合运算就可以利用购物生活这样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的枯燥无聊,难免会令学生感到困难无趣,如果上课时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会相对更加有动力。还有在涉及加减法关于“9+29”这样的算法时,教师一般会教给学生“9+30-1”这样算,但是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用了加后边又减去了数”,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付整找零”的购物情境,“你买东西花了29元,你付给收银员30元,收银员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呢?”这样学生联想到自己买东西时的情境,就更容易理解知识。
(二)巧用生活道具
教具的使用会给数学教学带来方便。小学数学和生活联系紧密,一些数学道具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具体物品实现。尤其在小学数学已经涉及到几何问题,几何内容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要求较高,如果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和几何内容相联系,一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授“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或者让学生提前准备生活道具。在这一部分时,笔者让学生准备了两块有形状的一样的橡皮,然后指导学生将橡皮平移、旋转,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数学课上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用具的帮助之下,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方面有困难是正常现象,几何内容在小学数学中涉及并不多,只是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一些基本图形,掌握基本图形的变换以及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内容大多需要教师运用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用作教具,必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是教师在使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教具时也应该注意,不为了使用而使用,教具是为了知识服务,如果使用的教具不能帮助教学,那就应该舍弃。不应该为了展示生活和知识的联系,就运用没有帮助的物品。在生活物品的选取方面,也应该选取日常的物品,如果选取的物品学生没有见过,那么学生也没办法很好地理解。
(三)解决生活问题
知识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的知识如果不能运用在生活中那必然是死板的知识,小学数学大多融入进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数学知识。
例如,在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其主要教给了学生如何正确的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笔者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测量自己家的卧室洗手间等区域的必要数据,计算表面积。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的数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另外在学习“克、千克、吨”这些计量单位时,学生对生活中的物品重量还没有概念,而平时做题也会遇到请学生估算物品重量的相关题目,那么我们就可以请学生在学习这个计量单位以后,记录生活中用“克、千克、吨”计量的物品的重量,让学生对这些有清晰的认识。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数学知识蕴藏在很多生活问题之中。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数学知识,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加强认识已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学以致用”的观点。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很多知识就隐藏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当中的很多细节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对此,教师自身要建立起生活化教学意识,时常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对生活产生更多的感悟,形成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曾立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6.
[2]王秀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