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下面是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因素
1.学生方面分析
(1)环境与心理。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双基”不扎实。初中数学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就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那些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训练不能到位。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还没有学就产生畏惧情绪。
(3)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得当。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教师方面分析
教师对新课改和减负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因此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就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3.对初、高中教学内涵差异的分析
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有着强烈反差。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的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实验修订本教材却新增加不少内容。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相对来说,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着重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因此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也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的情况,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全面地理解和学习新课标。教师要想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就要加强对高中新课标的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这样讲起课来才会游刃有余。
2.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心理辅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初上高中的同学们在心理上大都没做好准备,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做好沟通,加强心灵交流,让他们及早的适应高中生活,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这一学科的一个有力保障,喜欢数学老师,自然会喜欢数学。
3.抓住衔接知识点,注重“双基”的培养。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深入的研究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5.不断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总之,做好初高中的数学衔接教学,在课改和减负的新时期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美,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因素
1.学生方面分析
(1)环境与心理。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双基”不扎实。初中数学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就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那些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训练不能到位。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还没有学就产生畏惧情绪。
(3)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得当。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教师方面分析
教师对新课改和减负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因此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就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3.对初、高中教学内涵差异的分析
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有着强烈反差。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的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实验修订本教材却新增加不少内容。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相对来说,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着重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因此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也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的情况,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全面地理解和学习新课标。教师要想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就要加强对高中新课标的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这样讲起课来才会游刃有余。
2.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心理辅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初上高中的同学们在心理上大都没做好准备,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做好沟通,加强心灵交流,让他们及早的适应高中生活,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这一学科的一个有力保障,喜欢数学老师,自然会喜欢数学。
3.抓住衔接知识点,注重“双基”的培养。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深入的研究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5.不断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总之,做好初高中的数学衔接教学,在课改和减负的新时期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美,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