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合作跨界驱动运行模式的研究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时,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模式的重点之一,校企双方在建立合作过程中如何结合双方的利益诉求,如何建立长效运行机制都是当前校企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构建跨界驱动运行机制的角度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基础,并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双方共建深度合作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运行模式;跨界驱动;模式创新
  在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时,如何增强教学环节的工学结合成为了当前讨论的重点。之所以关注工学结合的实施途径,实则归因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此,在新一轮的课程体系设置上,高职院校普遍引入了校企结合的新模式。这些新模式的具体操作包括:(1)在学院设置企业订单班,定向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2)学生的部分实训环节由企业生产一线来完成。前者在诸多高职院校已经创建,其中以工科专业为主体,例如我院设置的丰田班、苏宁班、柳工班等;而后者则更加常规,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企业建有实训基地,实施顶岗实习。然而,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
  具体而言,毕竟有意愿在高职学院建立定点培养的企业还在少数;同时,企业在维持正常生产运营的前提下,难以将满足学生的顶岗要求。这样一来,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高职学院内便更体现为一种象征意义。为此,若要寻求更加合理的校企结合新模式,则依赖于跨界驱动下的创新运行机制。
  一、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思路
  “创新”一词,近年来大量出现在高职人才培养的问题讨论中。笔者认为,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从学校组织资源的内在限度上寻找根据。从而,这也构成了模式创新思路的逻辑。
  (一)渐进式创新思路
  渐进式创新思路是在时间纬度上所提出的。纵观当下高职院校的创新现状,诸多学院的管理者一味追求所谓的“德国模式”,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下绕圈。不仅在人才培养会议上大谈此理念,而且在人才培养报告上也高频率的出现以上语句。不难看出,管理者对于改变当前高职人才培养困局的心情是急切的。然而,在与学院自身组织资源限度相背离的前提下,一切理念模式探讨都将陷入空谈。因此,将长远规划与近景实现想结合,走渐进式创新之路才是正途。
  (二)局部的创新思路
  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应该承认,当前高职院校正在运行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得到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相对正确的。为此,局部创新思路则要求在系统与要件之间建立起动态平衡关系。关于这一点还应指出,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创新的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在学院现有教学模式下形成局部创新途径则是关键问题。
  以上二种创新思路形成于对现状的分析之中,也将为跨界驱动的功能定位建立原则导向。
  二、思路指向下跨界驱动的功能定位
  “跨界”在本文中可以理解为:学校和企业间在人才培养上的交互机制;而“驱动”则更为重要,只因其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共生态势。根据定义“共生”可界定为,两者之间的互利、不可或缺的现象,也就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由此可见,这就改变了以往企业作为教学承受方的单维度现状。
  具体而言,功能定位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提供实训资源
  随着产业结合的不断升级,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岗位的要求也将发生动态演变。而要迎合这一演变趋势,仅靠学院自身的实训设备采购方式,不仅在财力支撑上难以实现,从实际操作上也是没有必要的。正因如此,寻求与企业间的合作便成为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院所追求的。然而,针对部分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却不允许顶岗,以及出现同工却不同酬的现状,学院方面应在合作机制约定基础上给予规避。
  (二)学院提供人力资源
  正如上文指出的,诸多校企合作仍然体现为单向度的利益诉求。即,学院寻求获得企业的实训资源,而却忽略企业的利益关切。从目前的许多校企合作项目来看,都是以地方政府的行政主导为推手的。企业只是在利益权衡上,采取了妥协态度而已。不难知晓,这种结合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学院应充分了解企业方的利益诉求焦点。目前,各类型企业都面临着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局面,以及在自身技术创新上缺乏外部智力支持的困境。从而,高职学院应切实协助解决企业这两大挑战,才能获得二者结合的共生效应。
  由此可见,“跨界驱动”的关键词应在“驱动”二字上。
  三、基于功能定位的校企结合模式构建
  在具体的模式构建上应遵循渐进式和局部创新思路。在面对目前校企结合的不足,模式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高职方面的模式构建
  高职学院如何切实协助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困境,这是学院方面模式构建的出发点。正如上文指出的,惟有形成双赢的结局才能推动校企结合的可持续性。为此,可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学生方面。众所周知,高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诸多中小企业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劳动力资源缺口。为此,建立将学生就业挡案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或者在常规实训环节建立其学生与企业方的联系机制,必然使得企业在稳定预期下切实履行实践操作培养职责。当然,在最后的就业去留上,学生应具有完全的选择自由。
  2.智力方面。之所以强调中小企业归因于,当前与高职进行结合的企业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这就意味着,该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领域的需求较大,形成了与高职学院结合的利益驱动。为此,在学院在培养师资的途径上,同样也能发挥师资的智力优势,从而与企业间形成深度合作。
  (二)企业方面的模式构建
  不可否认,笔者是基于高职学院的视角来讨论本文主题的。因此,在涉及企业方面的模式构建上显得较为尴尬。然而,通过建立合作协议履行的监督机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仍能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效能:(1)确保学生实训期间的人生安全方面、适当的劳动强度以有合法的休息时间等;(2)双方合作合理构造校内的生产实训基地;(3)双方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4)结合师资培养,注重科研及创新交流等,为企业创造盈利机会。
  (三)二者共生机制的形成
  通过以上对高职和企业两方面的阐述,其中的共生机制已经显现。具体而言,双方在结合过程中都充分关注了对方的利益诉求,并在互利基础上逐渐走向了深度合作的进路。从而,跨界驱动也在此基础上成为了现实。最后还应指出,对于目前的企业订单班级的教学而言,应遵循学院的教学体系安排,这样一来才能防止因企业的功利特质,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碎片化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跨界”在可以理解为:学校和企业间在人才培养上的交互机制;而“驱动”则更为重要,只因其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共生态势。双方在结合过程中都充分关注了对方的利益诉求,并在互利基础上逐渐走向了深度合作的进路。具体包括:学院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为学院提供实训资源,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和学院在技术方面的资源,谋求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2(5).
  [2]雷伟斌.推进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2(4).
  [3]陈燕飞. 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J].交通职业教育,2010(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构建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其教育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拟在以实现培养其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前提下,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强调以管理学知识为核心、以岗位群为导向确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目标;选择具前瞻性、行业性、创新性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课程设置;实施方法  一、构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理念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梦十夜》是夏目漱石1908年的作品,它是由十篇短篇小说组成的,作者在其中记述了十个光怪陆离的梦。本文主要通过结合明治时期日本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来解读《梦十夜》中的第七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能有效优化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社区教育资源也可分两类:显性资源,即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等硬件设施;隐性资源,即市民意识、社区人文环境,以及其他可供社会教育利用的教育因子。  一、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总体来说,目前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分配是不平稳的,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情况不外乎以下两种。  1、优势初探  首先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建设,乡镇社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大为改观,尤其是撤乡并镇的地方,一般都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提高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先讲解了多媒体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中职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精心设计贴近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