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镇静的成就。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的行政体制仍然存在只能不明确、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我国需要在行政体制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强化政府的管理效率、加强政府制度建设。实践证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于提高政府内部管理效率、加强政府内部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本文从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我国目前行政事業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就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分析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我党对当前中国发展形势的总体判断。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核心枢纽,肩负历史重要使命,因此在我国加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服务的窗口,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会计管理基础薄弱,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单位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一是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制度之间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有些单位对经济活动风险认识不足,执行制度不到位;三是内部监管不力,没有针对风险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缺乏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风险的能力。基于此,有必要利用内部控制工具,重新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来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国家的内部控制建设薄弱的问题。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预防贪污腐败的有效手段
党的十九大大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要求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以“物必先腐,而后重生”来警示大家。内部控制是预防贪污腐败的有效手段,其作用机理就是“使其不能腐”,2012年开始在全国推行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就是将内部控制原理用于反腐倡廉的一次尝试。
(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保证公共资金分配公平、公正的工具
在当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只能转变尚且不明确,行政措施分配资源的占比仍然很大,导致市政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立项等公共资源的配置权仍然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各民间企业争相抢夺稀缺资源,极容易出现寻租行为,最终导致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导致资源的浪费。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公共资金公平公正的分配,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加强政府的高效率运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财务体系建设薄弱
一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工作地位不高等问题。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被列为后勤部门,并没有列入一级组织机构,使得实践中政府会计工作开展起来效率低下、错误频出,内部控制极其不规范。另一方面,专业会计人员普遍稀缺,尽管目前从事会计工作的基层人员较多,但具备专业会计资格的人员还是很稀缺的,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是同一人,甚至没有取得会计职业资格,不能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使得实践中内部控制极其不规范。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对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核查,检查各项会计制度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定的部门。由于相关领导人员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并没有体现出来。部门行政单位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甚至有部分行政单位没有设置内审部门,内部控制极其不规范。
(三)信息与沟通建设不及时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沟通方面突出的特点信息不透明,缺乏正式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发布平台。不少单位以保密为借口,拒绝信息的公开,于是形成真实信息被掩盖,“小道消息”满天飞的状况,影响了单位的公信力。有些单位将涉及领导的信息都列入保密范围,不许公开,不许打听,如此,不利于群众对领导的监督。另一方面,不少单位纵向的沟通渠道不通畅,如没有建立普通职工表达意见、反映情况的通道,不少干部职工正确的意见无法表达,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宣泄;信息报告的渠道不通,单位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有关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三、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一)加强财务体系建设
财务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和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大多比较简单,配备的财务人员专业性不足,导致在实践中财务体系建设不够。因此政府应该加强财务体系建设,确保在《会计法》的要求下,相关财务人员能够承担起会计责任,建立健全财务机构,配备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比较高的财务人员,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从业的门槛,从而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企业长远有效的发展。
(二)加强内审体系建设
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单位负责人的支持和重视。单位负责人要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到日程,多向下级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起到率先带头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应当由不同的领导分管,最优的方案是由本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工作。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单位应当设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审机构。由于涉及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不少单位确实不能设立内审机构,可以设立独立内审岗位,内审岗位应当由具有审计或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担当,并且不得设立于财务部门,可以设立于纪检监察部门。 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把内审人员人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的同志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
(三)加强内部信息沟通
一方面,加强横向信息沟通。横向信息沟通体系是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体系。横向信息沟通在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就有所要求,比如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定期对账的要求,预算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定期核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要求,出纳和会计定期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要求,都是一种横向信息沟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制度明确横向沟通的渠道、方式和频率等,确保部门和岗位之间信息畅通。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减少业务处理过程认为事失误的频率,对于提高内部控制效率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单位应当大力推进内部控制信息技术发展,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建设高效内部控制系统。在日常办公、财务处理、现金核查等方面尽快实现信息化,减少人工岗位的设置,提高企业效率。
(四)加强预算控制
为加强预算业务控制,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当作出明确规定;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一方面,完善预算编制的组织管理体制,做好预算编制的各项准备工作。通常,单位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预算对于一个事业单位来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从而提高单位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翊.COSO框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刍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2,(07).
[2]梁丽香.基于COSO框架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7).
作者简介:
胡建平,五莲县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内部控制;分析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我党对当前中国发展形势的总体判断。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核心枢纽,肩负历史重要使命,因此在我国加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服务的窗口,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会计管理基础薄弱,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单位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一是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制度之间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有些单位对经济活动风险认识不足,执行制度不到位;三是内部监管不力,没有针对风险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缺乏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风险的能力。基于此,有必要利用内部控制工具,重新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来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国家的内部控制建设薄弱的问题。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预防贪污腐败的有效手段
党的十九大大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要求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以“物必先腐,而后重生”来警示大家。内部控制是预防贪污腐败的有效手段,其作用机理就是“使其不能腐”,2012年开始在全国推行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就是将内部控制原理用于反腐倡廉的一次尝试。
(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保证公共资金分配公平、公正的工具
在当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只能转变尚且不明确,行政措施分配资源的占比仍然很大,导致市政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立项等公共资源的配置权仍然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各民间企业争相抢夺稀缺资源,极容易出现寻租行为,最终导致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导致资源的浪费。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公共资金公平公正的分配,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加强政府的高效率运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财务体系建设薄弱
一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工作地位不高等问题。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被列为后勤部门,并没有列入一级组织机构,使得实践中政府会计工作开展起来效率低下、错误频出,内部控制极其不规范。另一方面,专业会计人员普遍稀缺,尽管目前从事会计工作的基层人员较多,但具备专业会计资格的人员还是很稀缺的,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是同一人,甚至没有取得会计职业资格,不能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使得实践中内部控制极其不规范。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对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核查,检查各项会计制度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定的部门。由于相关领导人员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并没有体现出来。部门行政单位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甚至有部分行政单位没有设置内审部门,内部控制极其不规范。
(三)信息与沟通建设不及时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沟通方面突出的特点信息不透明,缺乏正式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发布平台。不少单位以保密为借口,拒绝信息的公开,于是形成真实信息被掩盖,“小道消息”满天飞的状况,影响了单位的公信力。有些单位将涉及领导的信息都列入保密范围,不许公开,不许打听,如此,不利于群众对领导的监督。另一方面,不少单位纵向的沟通渠道不通畅,如没有建立普通职工表达意见、反映情况的通道,不少干部职工正确的意见无法表达,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宣泄;信息报告的渠道不通,单位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有关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三、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一)加强财务体系建设
财务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和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大多比较简单,配备的财务人员专业性不足,导致在实践中财务体系建设不够。因此政府应该加强财务体系建设,确保在《会计法》的要求下,相关财务人员能够承担起会计责任,建立健全财务机构,配备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比较高的财务人员,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从业的门槛,从而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企业长远有效的发展。
(二)加强内审体系建设
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单位负责人的支持和重视。单位负责人要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到日程,多向下级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起到率先带头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应当由不同的领导分管,最优的方案是由本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工作。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单位应当设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审机构。由于涉及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不少单位确实不能设立内审机构,可以设立独立内审岗位,内审岗位应当由具有审计或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担当,并且不得设立于财务部门,可以设立于纪检监察部门。 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把内审人员人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的同志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
(三)加强内部信息沟通
一方面,加强横向信息沟通。横向信息沟通体系是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体系。横向信息沟通在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就有所要求,比如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定期对账的要求,预算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定期核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要求,出纳和会计定期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要求,都是一种横向信息沟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制度明确横向沟通的渠道、方式和频率等,确保部门和岗位之间信息畅通。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减少业务处理过程认为事失误的频率,对于提高内部控制效率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单位应当大力推进内部控制信息技术发展,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建设高效内部控制系统。在日常办公、财务处理、现金核查等方面尽快实现信息化,减少人工岗位的设置,提高企业效率。
(四)加强预算控制
为加强预算业务控制,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当作出明确规定;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一方面,完善预算编制的组织管理体制,做好预算编制的各项准备工作。通常,单位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预算对于一个事业单位来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从而提高单位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翊.COSO框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刍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2,(07).
[2]梁丽香.基于COSO框架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7).
作者简介:
胡建平,五莲县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