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zhen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然后阐述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以及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6-0112-02
  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计算机已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计算机应用型学科应运而生,并体现出明显的职业特征,因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推动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那么,作为高等院校招生人数庞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计算机学院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五个专业,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其他专业区别开来,那么就需要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进而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制定满足要求的课程标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2002年最早设置的专业,根据计算机学科教育的发展,于2006年和2010年分别修订了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能够适应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院校早期的计算机学科教育注重学术研究性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英化教育。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需要大量实践能力强且上手快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应该研究培养体现职业特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基础适度、口径适中、强化应用、提升能力、注重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为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系统地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分析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系统以及接口设计、调试、安装与维修,获得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创业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
  关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发展和建设专业所必需的。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特色建设、创新的原则,对培养模式进行深化,进而达到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2.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计算机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注重专业与市场的对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面对多元化的经济市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使得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职业性。基于市场需求,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要具有实效性,以市场的需求面来确定教学的内容面,这样在培养方式和内容上,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 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原则
  随着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开设增多,其竞争性加强,社会对于其的要求也增加。因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关于特色专业的建设非常重要。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可以更好地体现应用型,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在计算机专业的建设中,要体现学科的细化,教学方面进行明确。诸如,运行、系统建设、维护等相关技术的教学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這点也是专业细化下,专业特色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2.3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原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迅猛,其课程内容具有技术新、变化快的特点。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多变性,在于教学主体未变,其相关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创新非常重要,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以为专业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平台,进而实现综合性的培养模式。同时,教学内容的创新,还需要体现市场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之中渗透职业教育,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适合现代教学改革的需求。
  3 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是其采取的重要手段,即课程是专业教学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是课程及进程的总和,是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因此,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它关系到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何强化应用、怎样体现专业特色。
  3.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模块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分为思想政治理论模块、军事理论模块、公共体育模块、公共外语模块与数学模块。它们是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培养中的基础部分。
  通识部分选修模块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和知识结构自我构造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系列课程,按课程的学科性质将选修通积教育分为人文素质模块、自然科技模块、经济管理模块、艺体健康模块等四大模块,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身心健康、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3.2 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其目的是夯实学科基础。
  具体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学、离散数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数据结构。具体分为以下两个课程群:①数理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②技术基础:包括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等硬件基础课程群和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软件基础课程群。
其他文献
摘要:以福建经济学校为例,分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形式三方面讨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响应国家推动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的政策。  关键词: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137-03  Abstract: For th
目的研究链霉素对室壁应力所致兔心肌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VFT)改变的影响,评价牵张激活离子通道(SACs)在机械电反馈(MEF)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离体兔工作心模型,分别测定基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素质教育和信息化教育的推进,人们对教育的关注也日益增加,为此教育部于1999年底拟定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并在教育观念、教学改革、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英语学习情境浅谈一下优化的途径、方面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也在不断地发展,智能建筑通常由五个系统组成,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则是智能建筑设计的核心和重点。该文主要就智能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
问:由于自己对网络不太了解,因此好多东西不知道,对于表1的这个路由表不知道怎么理解,请各位高手指教(每行的意思是什么)。谢谢了!请问怎么读懂路由表。
内容摘要:在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的行业大背景下,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提供合格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必须从课程标准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育人主体的改革、课程建设的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的模式等方面采取措施。  关键词:智慧城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55-02  1 专业建设背景  1.1 行业发展状况
摘要:面对当今信息过载的问题,推荐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构建一种基于Mahout的推荐引擎使推荐系统发挥更优的推荐效果。本文介绍了Mahout中的各种推荐算法的基本特点,基于某约会网站的数据示例,对几种推荐算法进行尝试性测试,从而找出最优的算法组合方案实现一个推荐引擎。  关键词:推荐系统;Mahout;单机内存算法;组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体外内毒素(LPS)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PTX对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