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驱动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lord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职移动通信网优化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在无形中提升教学质量。鉴于此,将针对双驱动模式下的中职移动通信网优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双驱动模式;教学改革;中职;移动通信网优化
  双驱动模式作为近年来时兴的一种教育理念,通常指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两个去驱动点,促进中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进而提升育人质量。在中职移动通信网优化课程的教学中,双驱动模式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与移动通信企业的融合,即学校负责为学生的理论提升驱动,企业负责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驱动,两者同向同行,促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发展。
  一、明确双驱动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兴趣
  为提升双驱动模式的教学效果,企业可以在学校的招生环节就进行介入。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很多中职院校负责招生、理论教学工作,企业主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分工明确,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校企双方并未树立明确的驱动教学目标。
  针对这一情况,在学生入学时,企业和学校可以结合企业需求、教学大纲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双驱动教学目标,同时,结合中职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细化,让学生能时刻明白每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内容。
  在招生阶段,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宣讲,以此提升他们对企业的直观认知,还可带领学生到企业内部进行参观,让他们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在双驱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中职院校除了可以教授学生专业的移动通信网优化知识,还可结合企业需求,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明确双驱动教学目标,能极大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授课效果。
  二、丰富双驱动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开展双驱动移动通信网优化教学时,为丰富教学内容,中职院校可以和企业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共建。在丰富双驱动教学内容时,除了要教授给中职学生基本的移动通信网优化课程知识,还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实践中,部分企业并不愿意接收中職学生,这对双驱动教学产生
  了极大负面影响。其原因在于,一些学生并不具备相应的岗位就业能力,在进入移动通信企业后,需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资源对其进行培训,极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结合这一情况,在开展双驱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企业前,对他们开展专项培训,对学生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借此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之后双驱动教学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为进一步落实双驱动教学目标,教师要将“1+X”证书制引入考察范围,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考取相应资质,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迎合企业对专业型人才的期待。
  企业进行双驱动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种类的岗位类型,保证他们能将所学的移动通信网优化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促使其更好地融合理论与实践,提升学习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企业可以为学生搭配一名,当中职生遇到问题时可向师傅进行请教,借此增强中职生在企业的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合作,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不断丰富中职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内容,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职生全面综合水平提升,凸显出双驱动教学的育人价值。
  三、组建“双师型”团队,强化双驱动教学质量
  为提升中职院校移动通信网优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团队非常重要。在以往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主动更新自己掌握的知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的水平也略显不足。此外,企业端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实践水平,但他们对理论的掌握系统性不高,难以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教学。
  鉴于此,为提升双驱动教学质量,中职院校可以定期将移动通信网优化课程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学习,让他们凭借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师能接触到很多新兴的技术和设备,这对他们之后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此外,企业端教师可到学校进行兼职,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中职院校学生,以此提升他们对所学移动通信网优化课程知识的直观理解。通过此方式,双驱动教学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学生也会得到更高程度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驱动教学模式下,中职教师若想提升移动通信网优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以从明确双驱动教学目标、丰富双驱动教学内容、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以此在无形中促使中职学生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课程学习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冀勇钢.大数据时代移动通信网优化现状与措施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03):62+64.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学校对于艺术类学科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而音乐作为艺术类学科之一,在小学教育阶段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学科之中,教师可以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而陶冶情操,荡涤心灵。但是部分音乐教师受到应试化教育理念的影响比较深,常常将音乐课程与其他理论课程放在一起,采用比较类似的方式开展教学,这就导致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讲乐理知识,听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强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已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陶冶其精神情操的重要学科,更能提升其音乐文化感悟能力。通过将流行歌曲资源引入音乐课堂,可以激活音乐课堂,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唤醒学生音乐感知兴趣、鉴赏兴趣,促使其心理健康、音乐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本文立足小学生实际,对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的融合进行探讨,以熏陶学生审美情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
期刊
摘要:结合笔者执教高中物理6年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认为高中物理是所有科目最难学习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刚进高中的高一新生,他们套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对高中习题进行公式的简单的套用,不做深入分析,缺乏解决物理习题建模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物理模型  一、高中生解物理习题的障碍  (一)心理障碍  高中生这个阶段处于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虽然他们已经发育为一个成熟的个体,但是心理上还很脆弱,不
期刊
摘要:在信息技术视角下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数字化的创新优化,能够充分发挥出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学优势,使课程在数字化结构下呈现出更强的教学活力,以此强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字教学模式下得到高效的提高与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终身学习意识充分学习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并将其放置于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对数字资源在课程中的适用性进行思考,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策略,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业基础》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响应国家关于鼓励创业方面的号召。教师通过讲授这门课程可以从增强学生个人能力的方式入手,让他们真正从创业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他们将所学变成所能,将所能变成所长,融入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浪潮中,成为一名具有高素质、长远眼光的人才,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响应时代的号召。蓝墨智能云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相融合的产物。教师需要在了解此种方式优势
期刊
摘要:中文公共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许多高职院校,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了中文公共课。但是在中文公共课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不重视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致使此课程变成了“水课”。本文就高职中文公共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文公共课;教学改革  对于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因为
期刊
摘要: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高中生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愈发受人重视,而这也为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立足本课程特点,将红色基因融入到教学中来,从而提升高中政治品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高中生的民族意识,为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就红色基因融入《文化生活》的意义与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能够给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期刊
摘要:依托“1+X”证书制度对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进行创新建设,能够使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真正指向工业机器人职业方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提出的人才标准,将教学与职业实践进行密切联系,以此推动教育模式改革,将中职课堂打造成为培养素质型专业人才的温床。在中职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专业课程教学逻辑深入分析“1+X”证书制度落实在课程中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点构建“书-证-赛”结构的课程建设策略体系,推动课程
期刊
摘要:符号化语言大多数是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审美以及鉴赏进而形成的,其代表着人类种种思维。本文内容尝试从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入手,探索符号化语言对于字体设计课程的促进作用,并且尝试拓宽教师教学思维,实现符号化语言语字体设计课程的深度融合,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字体设计原理以及符号特征,从而使符号化语言能够在字体课程之中能够呈现出更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字体设计;符号语言;教学探索  一、字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论述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在中学英语教学上实践意义,教师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思维导图,将使教学内容丰富饱满,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教学;中学  一、思维导图(Mind Map)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托尼·博赞研究出了一种思维工具,它能帮助人们将大脑中的思维具象化,通过线条、关键字、颜色、符号等方式呈现在纸上,将抽象的逻辑文字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