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讲就是教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讲是学的方法。某些方面,为教师所偏爱,不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表现出持续一贯的稳定性和个性特点,则称为教学方式。所以,伦诸里和史密斯将学习方式界定为学习者对于一种或若干种教学方式的偏爱,也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所列举的教学方式包括:小组探究、练习与背诵、同伴助教、专题讨论、游戏教学、独立学习、程序教学、讲授、模仿。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合。从本质上讲,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新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等五个基本特征。这五个基本特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们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只有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新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新的学习方式的构成和联系
新的学习方式是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言的。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是指在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和合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探究学习是就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言的,它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即从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索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过程。
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它们不是三种独立的学习方式,而是相互联系、三位一体,构成了全新的学习方式。
二、实现语文新学习方式的途径
实现语文新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有:树立新的学习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树立新的学习观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打破教材的神圣地位,在学习材料上,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丰富的,学习材料是多元化的,它不仅仅包括教材,还包括媒体及来自教师、同学、家长的各种课内外信息。教师要坚持整体优化和综合训练的原则,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安排起来,使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更加突出。
其次,教育正走向国际化,多元化,注重个性的张扬,创新意识的激发,因而在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上,要树立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优化的思想。教师的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化教具要相互补充,将三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获得整体的教学效果。
再次,在教学的评价上,“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评价也不仅仅是学习总结阶段的一个环节,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中,“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生的学而言,它使学生始终处于对已学内容、方法的回顾和对后续学习的展望、探究之中。就教师的教而言,学生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便于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把握每个学生学习的起点,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小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由来已久,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无和高低关系到能否推行新的学习方式及其成效。因此,要实现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1、从开发批判性思维入手。问题意识培养要抓住“牛鼻子”——着重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就是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
2、从敢问到会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使学生敢问。但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害怕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顾虑重重,示以沉默。这时,教师要善于诱导,一开始,即使他们提的问题比较肤浅,缺少深度,甚至有些离题,也不要加以简单的否定,而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学生一旦动起来了,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一堂课甚至几堂课都解决不了,这时候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筛选,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读文本的切入点。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背景,来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的。教师的职能不是将现成的所谓“标准答案”硬塞给学生,而应该为他们搭建一个个“脚手架”,让他们自己一步步攀登去达到目标。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支架。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问难中去体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或不需要问,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怎样去求异思维,怎样“于无疑处见疑”等等。有时学生难免会说出个别逾越了“道德底线”,或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想法,这时教师应该说“不”。这是问题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这里新的教学模式是适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程序和步骤。
1、联系生活,搜集信息。生活是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环境,所以说,语文课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或45分钟,还应从生活出发,把生活和课堂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课前作一些准备,从书籍、电脑等媒体中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这也是现代人所必备的能力。
搜集的信息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综合信息。其中,图像信息又包括光盘、图片、录像等。
从来源上分,可分为教师搜集和学生搜集两大类。师生搜集的资料相互之间一定要有交流,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进行沟通、反馈,这样可以使信息量大增,同时,也增加了信息利用的有效程度。
从内容上看,这些信息又可分为与课文主题相似的文章和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资料两大类。
2、共同感悟,讨论交流。人们平时感知的对象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性,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说明人的知觉有整体性的特点。所以,我们阅读欣赏作品时,一定要顾及全篇,从作品的整体出发,透过完整的文学形象去认识它。但是,强调整体是不是就否定部分呢?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中有局部,局部中有整体。在整体中鸟瞰各部分,去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能从部分中映射出整体,使学生对整体的认识具体化、深刻化。
3、赏析品味,积累语言。赏析品味有两种,可以在精读中穿插,也可在整篇讨论之后,对全文或文章的精彩段落进行品味。赏析品味既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又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语言规律,迁移到以后的写作中。赏析要放手,不能牵着学生往前奔。就像游山玩水,当你急着赶速度时,对周围的事物会毫无印象,只有当你从从容容地游玩时,处处美景才会映入眼帘。鉴赏也是这个道理。内容不要限制过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语文水平不同,只要他能从自己认为美的地方品出其中的美就可以了。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或摘抄下来,积累语言。
(四)综合实践,习作表达
1、课下围绕中心话题继续扩展阅读,通过一组认识一类事物。
2、写读书心得,有所感、有所悟,并进行点评。
3、围绕课文内容开读书会、故事会,交流心得。
4、参观访问,社会实践。
这个模式只是一个基本范式,就像一个变化无穷的“魔方”,可以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形成各种变式。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讲就是教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讲是学的方法。某些方面,为教师所偏爱,不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表现出持续一贯的稳定性和个性特点,则称为教学方式。所以,伦诸里和史密斯将学习方式界定为学习者对于一种或若干种教学方式的偏爱,也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所列举的教学方式包括:小组探究、练习与背诵、同伴助教、专题讨论、游戏教学、独立学习、程序教学、讲授、模仿。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合。从本质上讲,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新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等五个基本特征。这五个基本特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们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只有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新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新的学习方式的构成和联系
新的学习方式是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言的。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是指在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和合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探究学习是就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言的,它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即从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索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过程。
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它们不是三种独立的学习方式,而是相互联系、三位一体,构成了全新的学习方式。
二、实现语文新学习方式的途径
实现语文新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有:树立新的学习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树立新的学习观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打破教材的神圣地位,在学习材料上,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丰富的,学习材料是多元化的,它不仅仅包括教材,还包括媒体及来自教师、同学、家长的各种课内外信息。教师要坚持整体优化和综合训练的原则,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安排起来,使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更加突出。
其次,教育正走向国际化,多元化,注重个性的张扬,创新意识的激发,因而在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上,要树立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优化的思想。教师的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化教具要相互补充,将三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获得整体的教学效果。
再次,在教学的评价上,“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评价也不仅仅是学习总结阶段的一个环节,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中,“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生的学而言,它使学生始终处于对已学内容、方法的回顾和对后续学习的展望、探究之中。就教师的教而言,学生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便于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把握每个学生学习的起点,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小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由来已久,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无和高低关系到能否推行新的学习方式及其成效。因此,要实现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1、从开发批判性思维入手。问题意识培养要抓住“牛鼻子”——着重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就是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
2、从敢问到会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使学生敢问。但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害怕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顾虑重重,示以沉默。这时,教师要善于诱导,一开始,即使他们提的问题比较肤浅,缺少深度,甚至有些离题,也不要加以简单的否定,而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学生一旦动起来了,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一堂课甚至几堂课都解决不了,这时候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筛选,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读文本的切入点。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背景,来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的。教师的职能不是将现成的所谓“标准答案”硬塞给学生,而应该为他们搭建一个个“脚手架”,让他们自己一步步攀登去达到目标。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支架。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问难中去体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或不需要问,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怎样去求异思维,怎样“于无疑处见疑”等等。有时学生难免会说出个别逾越了“道德底线”,或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想法,这时教师应该说“不”。这是问题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这里新的教学模式是适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程序和步骤。
1、联系生活,搜集信息。生活是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环境,所以说,语文课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或45分钟,还应从生活出发,把生活和课堂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课前作一些准备,从书籍、电脑等媒体中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这也是现代人所必备的能力。
搜集的信息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综合信息。其中,图像信息又包括光盘、图片、录像等。
从来源上分,可分为教师搜集和学生搜集两大类。师生搜集的资料相互之间一定要有交流,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进行沟通、反馈,这样可以使信息量大增,同时,也增加了信息利用的有效程度。
从内容上看,这些信息又可分为与课文主题相似的文章和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资料两大类。
2、共同感悟,讨论交流。人们平时感知的对象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性,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说明人的知觉有整体性的特点。所以,我们阅读欣赏作品时,一定要顾及全篇,从作品的整体出发,透过完整的文学形象去认识它。但是,强调整体是不是就否定部分呢?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中有局部,局部中有整体。在整体中鸟瞰各部分,去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能从部分中映射出整体,使学生对整体的认识具体化、深刻化。
3、赏析品味,积累语言。赏析品味有两种,可以在精读中穿插,也可在整篇讨论之后,对全文或文章的精彩段落进行品味。赏析品味既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又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语言规律,迁移到以后的写作中。赏析要放手,不能牵着学生往前奔。就像游山玩水,当你急着赶速度时,对周围的事物会毫无印象,只有当你从从容容地游玩时,处处美景才会映入眼帘。鉴赏也是这个道理。内容不要限制过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语文水平不同,只要他能从自己认为美的地方品出其中的美就可以了。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或摘抄下来,积累语言。
(四)综合实践,习作表达
1、课下围绕中心话题继续扩展阅读,通过一组认识一类事物。
2、写读书心得,有所感、有所悟,并进行点评。
3、围绕课文内容开读书会、故事会,交流心得。
4、参观访问,社会实践。
这个模式只是一个基本范式,就像一个变化无穷的“魔方”,可以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形成各种变式。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