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对于一个人十分重要,特别是我们今天的中学生,他们的思想较复杂,这些学生都存在不同的情况:有的家庭条件好,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这部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父母都是尽力满足,但父母却不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别人着想,一旦有一天父母不能满足他们,便大闹或闷在心里气;二是单亲家庭或是父母离异的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的欠缺使这样一部分孩子在人格心理上不健全,他们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以此来和家长老师对抗,加上父母少走进他们的心里,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三是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对他们报很大希望,更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们,父母不断施加压力,孩子不但学不好反而产生厌学情绪.继而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不知道国家对他们的关心,不理解家长对他们的关爱,甚至对老师的良苦用心有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不把情感教育放在首位,则很难对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更难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因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当以渗透情感教育。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教师充分发挥情感渗透的主导者作用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本身就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在平日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各种生活情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否则,缺乏良好的情感修养,就无法实现教师自身行动的感染性和教育性,更谈不上使教学放射出艺术之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的教学语言打动学生心灵,激发情感。古人云:“情乎于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语气、音调、速度、停顿等方法来控制课堂气氛。因而,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简洁明了,绘声绘色,绘情绘景,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讲授茅盾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时,不妨讲讲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在和敌人周旋了几个昼夜后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竟然是树皮、草根、棉絮,使得敌人目瞪口呆。杨靖宇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军民“用血写的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教师以沉重严肃的语调讲述这个故事。其实是为《白杨礼赞》的讲述做情感导控,让学生明白作者赞美白杨树是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团结一致、力求上进的精神。以情激情,唤起学生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2.结合教材利用画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他们的引路人,但重要的是后者,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正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些课文都能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下进行,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例如《背影》、《散步》等一些深感人的文章。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见结合生活运用课件把这些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欣赏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触动了,此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谈谈感受或写写体会,这样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解决了。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手段,调动学生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为教材,它具备了情文并茂冰心说过:“文章写到了有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中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浓厚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语言”(《关于散文》)。在水一般清澈的冰心的散文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波涛吗?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备课时,挖掘这些因素,备出情来。比如教学《回延安》时,根据诗人“思念延安,赞美延安”这一情感因素,挖掘“母亲延安”对中华儿女的养育之恩,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产生对母亲延安的赞美、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还可利用其它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情感切入。传统的语文教学依靠的是“两支粉笔,一张嘴”,毫无疑问,此种教学方法只能陷入机械地灌输知识的一潭死水之中,这种语文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教学中,须注意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象《荷塘月色》这样优美的散文,用图、文、声、像并现的办法,体现它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音乐美,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在教学中,还可用实物来激发情趣,调动情感。如教读《景泰蓝的制作》,与其费许多口舌去介绍“景泰蓝”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不如去找一个景泰蓝的茶杯给学生展示,一看就明白了。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教师也可免除唇舌之苦。
4.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法,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有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段音乐、一个表演可能使学生内心愉悦,一幅画面、一个好的问题也可能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例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由于诗歌情感丰富,易于打动人,故可采用个人、集体反复朗诵的办法,让学生注意语调和表情,深入体会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这样的主题。教学《变色龙》时,针对人物的变化,可采用分小组、分角色表演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会收到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情感教学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教师的情感为中心,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看到萧萧的落叶会发出对生命的感慨,看到潺潺的流水会想到时间之宝贵,读到每一篇文章都会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1.教师充分发挥情感渗透的主导者作用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本身就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在平日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各种生活情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否则,缺乏良好的情感修养,就无法实现教师自身行动的感染性和教育性,更谈不上使教学放射出艺术之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的教学语言打动学生心灵,激发情感。古人云:“情乎于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语气、音调、速度、停顿等方法来控制课堂气氛。因而,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简洁明了,绘声绘色,绘情绘景,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讲授茅盾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时,不妨讲讲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在和敌人周旋了几个昼夜后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竟然是树皮、草根、棉絮,使得敌人目瞪口呆。杨靖宇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军民“用血写的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教师以沉重严肃的语调讲述这个故事。其实是为《白杨礼赞》的讲述做情感导控,让学生明白作者赞美白杨树是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团结一致、力求上进的精神。以情激情,唤起学生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2.结合教材利用画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他们的引路人,但重要的是后者,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正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些课文都能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下进行,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例如《背影》、《散步》等一些深感人的文章。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见结合生活运用课件把这些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欣赏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触动了,此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谈谈感受或写写体会,这样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解决了。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手段,调动学生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为教材,它具备了情文并茂冰心说过:“文章写到了有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中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浓厚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语言”(《关于散文》)。在水一般清澈的冰心的散文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波涛吗?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备课时,挖掘这些因素,备出情来。比如教学《回延安》时,根据诗人“思念延安,赞美延安”这一情感因素,挖掘“母亲延安”对中华儿女的养育之恩,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产生对母亲延安的赞美、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还可利用其它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情感切入。传统的语文教学依靠的是“两支粉笔,一张嘴”,毫无疑问,此种教学方法只能陷入机械地灌输知识的一潭死水之中,这种语文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教学中,须注意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象《荷塘月色》这样优美的散文,用图、文、声、像并现的办法,体现它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音乐美,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在教学中,还可用实物来激发情趣,调动情感。如教读《景泰蓝的制作》,与其费许多口舌去介绍“景泰蓝”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不如去找一个景泰蓝的茶杯给学生展示,一看就明白了。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教师也可免除唇舌之苦。
4.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法,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有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段音乐、一个表演可能使学生内心愉悦,一幅画面、一个好的问题也可能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例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由于诗歌情感丰富,易于打动人,故可采用个人、集体反复朗诵的办法,让学生注意语调和表情,深入体会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这样的主题。教学《变色龙》时,针对人物的变化,可采用分小组、分角色表演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会收到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情感教学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教师的情感为中心,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看到萧萧的落叶会发出对生命的感慨,看到潺潺的流水会想到时间之宝贵,读到每一篇文章都会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