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采取正面教育为主,以表扬代替批评,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使学生自己体验到自已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的潜能,增强学好数学的决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正面教育;发挥潜能;增强信心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较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分数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活动方式,对教学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有效的组合,无疑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和学生及教师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保证教学效率和目标实现的前提下,进行组合。
小学生还比较年幼,天真漫烂,思想单纯,求知欲强。但是他们对教师或多或少存在有一些又敬又畏的心理。在教学实践工作之中,学生这种敬畏的心理,无形中人为地扩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沟通,不利于学生接受理解新的教学内容,势必影响学生进一步发挥学生本身的想象空间和主观能动性。在数学教学工作之中,尤其需要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深层次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针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首先必须结合实际,正确摆正与学生的关系,克服"师道尊严"的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放下架子真真正正"甘当小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跟他们做朋友,使他们从心底里认同教师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与隔阂,取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够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自觉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令学生主动加深对所学课程的消化理解。如果这个建立师生地位平等的问题没有完全处理解决好,多少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学生长期处在被动、填鸭式的教学环境里,他们的学习情绪没有得到充分的放松,他们的潜能就很难得到尽情的发挥。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承受着来自家长,老师和课堂等多方面的压力,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是有消极的影响的。
在教学活动上要采取正面教育为主,以表扬代替批评,充分利用学生之中的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领头羊作用,以点带面,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带动其他同学多动脑筋多思考,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应当结合必要的提示,细心分析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深入研究探索,而不应当粗暴指责或者简单公布答案而了之。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进行有效的点拨或指明思路的发展方向,以引导思维由此及彼的发展。循序渐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谓寓教育于娱乐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轻轻松松之中自然增长知识,达到教学目的。那怕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的一句"你真棒""你说得真好"。对低年级学生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如"小红花""小星星"都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正面教育是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有好方法之一。采用正面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师生情感方面的冲突,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达到相辅相成,一举两得的双赢效果。在一节连加连减的课上,教师出示连加算式:4+3+2。学生先猜想有三种不同的算法:第一种从左往右算得数是9;第二种算法是先算3+2=5,再算4+5=9;第三种先算4+2=6再算6+3=9。这三种算法由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验证得出的。接着教师再出示8-2-1。大部分学生将连加的三种算法也套用到连减的算式上。发现第一种和第三种得数一样,但和第二种不同。到底哪种算法才能得到正确得数?有一半学生认为是第一和三种,另一半认为是第二种。这位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种方法是正确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具,去思考,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总结发现得数是5的算法才是正确的。而且还有学生说出要是能先算2+1=3,再算8-3=5,得数也是5。当然,教师在学生操作完后表扬了同学这种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积极思考。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养成大家提出问题,各自独立思考,取长补短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风气,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日常教学中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对什么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这种好奇和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当紧紧把握和配合学生的好奇心理,顺水推舟开导辅导学生在好奇心驱动之下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之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与成就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干劲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之中得到长期的发挥。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认物体"时,安排同桌两个同学用学具盒里的小正方体、小长方体、圆柱、球拼搭自己喜欢的物体。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搭起了地王大厦、地铁里的火车、飞机…… 教师问你们搭的这些火车呀、飞机呀都是用什么搭起来的?学生说用"长方形、正方形、圆"这时老师拿起长方体说这是长方体,要学生自己找出飞机里的长方体。拿起正方体告诉学生这是正方体,要学生自己找出正方体。学生就是在这些拼搭自己喜欢的物体之中自然而然地知道了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这种教学方法比光是由教师在黑板上画方框,圆圈的传统办法,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巩固基础知识等方面当然是要有成效得多的。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学生接触的新生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普遍应用在教学之中。这些都是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因素。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与时俱进,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敢于突破陈旧的传统思维,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改革潮流,大胆探索改进教学作风,主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培养和造就伟大祖国未来一代栋梁之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正面教育;发挥潜能;增强信心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较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分数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活动方式,对教学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有效的组合,无疑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和学生及教师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保证教学效率和目标实现的前提下,进行组合。
小学生还比较年幼,天真漫烂,思想单纯,求知欲强。但是他们对教师或多或少存在有一些又敬又畏的心理。在教学实践工作之中,学生这种敬畏的心理,无形中人为地扩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沟通,不利于学生接受理解新的教学内容,势必影响学生进一步发挥学生本身的想象空间和主观能动性。在数学教学工作之中,尤其需要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深层次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针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首先必须结合实际,正确摆正与学生的关系,克服"师道尊严"的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放下架子真真正正"甘当小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跟他们做朋友,使他们从心底里认同教师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与隔阂,取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够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自觉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令学生主动加深对所学课程的消化理解。如果这个建立师生地位平等的问题没有完全处理解决好,多少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学生长期处在被动、填鸭式的教学环境里,他们的学习情绪没有得到充分的放松,他们的潜能就很难得到尽情的发挥。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承受着来自家长,老师和课堂等多方面的压力,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是有消极的影响的。
在教学活动上要采取正面教育为主,以表扬代替批评,充分利用学生之中的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领头羊作用,以点带面,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带动其他同学多动脑筋多思考,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应当结合必要的提示,细心分析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深入研究探索,而不应当粗暴指责或者简单公布答案而了之。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进行有效的点拨或指明思路的发展方向,以引导思维由此及彼的发展。循序渐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谓寓教育于娱乐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轻轻松松之中自然增长知识,达到教学目的。那怕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的一句"你真棒""你说得真好"。对低年级学生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如"小红花""小星星"都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正面教育是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有好方法之一。采用正面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师生情感方面的冲突,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达到相辅相成,一举两得的双赢效果。在一节连加连减的课上,教师出示连加算式:4+3+2。学生先猜想有三种不同的算法:第一种从左往右算得数是9;第二种算法是先算3+2=5,再算4+5=9;第三种先算4+2=6再算6+3=9。这三种算法由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验证得出的。接着教师再出示8-2-1。大部分学生将连加的三种算法也套用到连减的算式上。发现第一种和第三种得数一样,但和第二种不同。到底哪种算法才能得到正确得数?有一半学生认为是第一和三种,另一半认为是第二种。这位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种方法是正确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具,去思考,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总结发现得数是5的算法才是正确的。而且还有学生说出要是能先算2+1=3,再算8-3=5,得数也是5。当然,教师在学生操作完后表扬了同学这种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积极思考。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养成大家提出问题,各自独立思考,取长补短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风气,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日常教学中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对什么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这种好奇和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当紧紧把握和配合学生的好奇心理,顺水推舟开导辅导学生在好奇心驱动之下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之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与成就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干劲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之中得到长期的发挥。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认物体"时,安排同桌两个同学用学具盒里的小正方体、小长方体、圆柱、球拼搭自己喜欢的物体。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搭起了地王大厦、地铁里的火车、飞机…… 教师问你们搭的这些火车呀、飞机呀都是用什么搭起来的?学生说用"长方形、正方形、圆"这时老师拿起长方体说这是长方体,要学生自己找出飞机里的长方体。拿起正方体告诉学生这是正方体,要学生自己找出正方体。学生就是在这些拼搭自己喜欢的物体之中自然而然地知道了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这种教学方法比光是由教师在黑板上画方框,圆圈的传统办法,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巩固基础知识等方面当然是要有成效得多的。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学生接触的新生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普遍应用在教学之中。这些都是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因素。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与时俱进,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敢于突破陈旧的传统思维,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改革潮流,大胆探索改进教学作风,主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培养和造就伟大祖国未来一代栋梁之材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