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无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只有具备创造性心理机制,作者才能完成其写作任务。这种写作的创造性心理机制由什么心理因素组成?又是如何运用这些心理因素呢?刘勰曾言:“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①说的就是写作的创作心理机制。这段话有几个关键词语——神、志气、枢机、辞令等,说的就是写作创造性的几个心理因素。“神”充满作者的头脑,当写作成功之时,“神有遁心”,形成顺畅的写作思路。“志气”是作者写作欲望和要求,它不可名状,表现为一种冲动,统领着写作的关键,这个关键被把守好——“关键将塞”,才能“神有遁心”,思路顺畅。“枢机”是思维的一种方式,这种思维通畅了——“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可以完整全面描述事物的形象。“辞令”则是写作创造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引导和辅助其他几个心理因素——“辞令管其枢机”,这种引导和辅助是写作创造的主管。用我们现代的心理术语对这几个词语进行诠释:“神”相当于心理意象,“志气”相当于心理内觉,“枢机”相当于原始认识,“辞令”相当于概念认识。下面我们试图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刘勰论述关键词语对照分别对这些写作创造心理因素进行论述。
在许多心理学著作和教材中,心理意象又称为心理表象,它与依赖外在感官知觉不同,是一种内心活动表现和内在心理体验,不仅可以再现不在场的事物,还可以保持写作主体对不在当场的事物所怀有的体验。相对客观,它是外在对象在内心中的替代物。因此,心理意象可以说是内在现实的基础。因为心理意象只是与过去的知觉相关,是对记忆的加工和润饰,所以自身能唤起行为的欲望和需求,甚至能产生对新的心理意象的追求。正是因为如此,人的心理意象与外在现实一样重要,因为它不仅具备把不在场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功能,甚至具有产生出从未存在的事物的功能。由于这种功能,心理意象可以把我们从“死板的真实”解放出来,引出新的东西,所以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称它为“第一创造力因素”②。对于写作来说,心理意象充满作者的头脑,是写作材料的心理基础,并能引发写作的欲望和要求,因此它也应称为写作创造的第一心理因素。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心理意象在人的头脑之中,并不是完整的,也不是连贯的,正如晋代陆机所言:“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但显现在文章中的事件、形象和论述却必须是完整和连贯的,所以我们写作时就必须把那些不完整的意象修补起来,把那些不连贯的意象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和修补能力必须以写作欲望与要求为前提。刘勰所说的“志气”则是这种心理因素。即“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有了“志气”这个心理因素,写作才能在头脑中正式进行和运转。下面我们对“志气”——心理内觉进行探究。
心理内觉也称为无定形认识,发生在个人的内心之中,是一种不能用形象、语词、思维或者任何动作进行表达的非表现性认识。心理内觉是对过去的事物与运动所产生的知觉、经验、记忆和意象的综合组合,具有一种综合性心理机能。它超越了心理意象阶段,本身已经能体现出来各种心理倾向——情感倾向、行为倾向、思维倾向等等。虽然心理内觉仍然处于一种散乱和不稳定状态,但多多少少进入了制作的准备阶段。心理内觉这种不确定的心理状态,在外界刺激下,极易于发生各种变化,如转变为动作,转变为情绪,转变为形象,转变为梦、幻想、遐想,转变为写作要求以及其他可以传递信息的行为动机等等,“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它们都会成为通向创造力的出发点”③。
对于写作创造来说,心理内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创造心理因素。第一,写作所表现的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者内心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机能,心理内觉正起着这样综合作用。第二,心理内觉本身已经能体现出来心理倾向——情感倾向、行为倾向、思维倾向,这些心理倾向将引发出一种要求和欲望,一旦寻找到一种合适的表现形式,便进入创造阶段。毫无疑问,写作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写作前的沉思准备阶段存在着大量的心理内觉活动,陆机所言“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千仞”④,刘勰所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⑤,说的都是写作前大量的内觉活动。
当然,心理内觉本身还处于一种模糊、散乱的心理状态,尽管有了组合,却缺乏严密的逻辑,本身是不具备制作能力,因此只能是写作前准备阶段的创造心理因素。首先心理内觉和认识不同,认识可以借用图形、声音、文字以及其他符号进行传达,而心理内觉只是个人自己的心理感受模式,不能传达给别人,甚至不能再现任何类似知觉的形象。其次,心理内觉的不稳定性使得它不能长久的独立存在,因此也不能发展成为明确的情绪抒发和思想表现。第三,依据前二项,我们可以推断出,“内觉的内容在转化为其他水平的表现形式时才能被传达给别人;比如说转化为语词、音乐、图画等”⑥。相对写作而言,仅仅停留在内觉阶段,还不能进入写作制作阶段,还必须在原始思维和概念认识的引导和确定下,才可能进行文章的写作。因此,要对写作创造心理全面了解,我们必须探讨另二个心理学范畴——原始认识和概念认识。
原始认识本身已经具备创造性了,已经能够把一些散乱的心理意象或者不确定的心理内觉模式组织起来,并借助它们进行联想和想象。相对写作而言,原始认识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对心理意象进行补充、修正和连接,使其明晰完整起来;它可以摆脱那种混沌散乱的心理状态,把内觉模式确定起来,形成一种固定的写作形式;最终,原始认识能把“浮想联翩”的情感和万物,转化为“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析而互进”⑦的写作材料,直接进入文章。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方面,这种原始认识的逻辑毕竟是一种与现实相脱离的逻辑,如果把创造力完全置于这种逻辑限制之中,就会导致出现逻辑思维不能接受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思维把符号的标志和意义相混,会削弱和减少社会公认的词语的语义。这两种后果都是很危险的,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很幸运,人类并未停滞在这种原始认识的水平之中,而是通过自己实践,进入了一个更高的认识水平——概念认识,把自己的心理置于一种更为健康,更富于创造力的心理结构——科学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
概念认识虽然也是符号思维,但它却是一种与人类实践一致相符的思维方式。首先,概念的形成来自实践,人们搜集材料,找出材料之间的持久联系,并把这种联系建立在空间和时间的相互作用上,形成特有的,既有内涵又有外延的概念。其次,概念的形成又得之于符号的抽象,抽象意味着本质。第三,人类使用符号,可以从主观意识中剔除由外部的感觉和知觉中的某些非本质属性,从而构成包含基本本质属性的概念,并把概念分列成类别和等级,从而可以不断地、无限定地把实践所得到的感觉和知觉进行组合而产生新的概念。这样,概念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或多或少的完整描述;概念可以使我们可以进行组织,把不同属性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组成合乎逻辑的联系;概念可以使我们可以进行推论,推断出一个概念所发生任何新的情况。概念认识组成我们现有最高水平的创造性心理结构。
相对写作而言,概念认识使其得以最后完成。首先,概念认识是以现今符号为基础的思维,写作正是以现今的符号之一——文字为其表现媒介,因此概念认识可以直接进入写作,不需要任何中介。其次,概念认识的种种特征和优越性,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写作范围,无论是外部世界和人类的内心,空间上的宏观、微观,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第三,“辞令管其枢机”,概念认识又可以引导和整合意象、内觉、原始认识,并与它们一起形成创造性心理机制,进入创造心境,共同步入写作这个创造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如同一切创造活动一样,写作赖以概念认识得以最后完成,但概念认识也不是写作的唯一心理机能。写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心理活动,在写作过程中,其他创造心理因素——心理意象、心理内觉、原始认识,都在概念认识的引导和辅助下,发挥着它们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写作的创造心理机制和其他一切创造性心理机制一样,是由意象、内觉、原始认识、概念认识一起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最终完成的。
①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②[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l页。
③[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6页。
④晋陆机《文赋》。
⑤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⑥[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9页。
⑦晋陆机《文赋》
(作者通联:武汉交通干部管理学院)
在许多心理学著作和教材中,心理意象又称为心理表象,它与依赖外在感官知觉不同,是一种内心活动表现和内在心理体验,不仅可以再现不在场的事物,还可以保持写作主体对不在当场的事物所怀有的体验。相对客观,它是外在对象在内心中的替代物。因此,心理意象可以说是内在现实的基础。因为心理意象只是与过去的知觉相关,是对记忆的加工和润饰,所以自身能唤起行为的欲望和需求,甚至能产生对新的心理意象的追求。正是因为如此,人的心理意象与外在现实一样重要,因为它不仅具备把不在场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功能,甚至具有产生出从未存在的事物的功能。由于这种功能,心理意象可以把我们从“死板的真实”解放出来,引出新的东西,所以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称它为“第一创造力因素”②。对于写作来说,心理意象充满作者的头脑,是写作材料的心理基础,并能引发写作的欲望和要求,因此它也应称为写作创造的第一心理因素。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心理意象在人的头脑之中,并不是完整的,也不是连贯的,正如晋代陆机所言:“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但显现在文章中的事件、形象和论述却必须是完整和连贯的,所以我们写作时就必须把那些不完整的意象修补起来,把那些不连贯的意象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和修补能力必须以写作欲望与要求为前提。刘勰所说的“志气”则是这种心理因素。即“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有了“志气”这个心理因素,写作才能在头脑中正式进行和运转。下面我们对“志气”——心理内觉进行探究。
心理内觉也称为无定形认识,发生在个人的内心之中,是一种不能用形象、语词、思维或者任何动作进行表达的非表现性认识。心理内觉是对过去的事物与运动所产生的知觉、经验、记忆和意象的综合组合,具有一种综合性心理机能。它超越了心理意象阶段,本身已经能体现出来各种心理倾向——情感倾向、行为倾向、思维倾向等等。虽然心理内觉仍然处于一种散乱和不稳定状态,但多多少少进入了制作的准备阶段。心理内觉这种不确定的心理状态,在外界刺激下,极易于发生各种变化,如转变为动作,转变为情绪,转变为形象,转变为梦、幻想、遐想,转变为写作要求以及其他可以传递信息的行为动机等等,“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它们都会成为通向创造力的出发点”③。
对于写作创造来说,心理内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创造心理因素。第一,写作所表现的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者内心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机能,心理内觉正起着这样综合作用。第二,心理内觉本身已经能体现出来心理倾向——情感倾向、行为倾向、思维倾向,这些心理倾向将引发出一种要求和欲望,一旦寻找到一种合适的表现形式,便进入创造阶段。毫无疑问,写作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写作前的沉思准备阶段存在着大量的心理内觉活动,陆机所言“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千仞”④,刘勰所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⑤,说的都是写作前大量的内觉活动。
当然,心理内觉本身还处于一种模糊、散乱的心理状态,尽管有了组合,却缺乏严密的逻辑,本身是不具备制作能力,因此只能是写作前准备阶段的创造心理因素。首先心理内觉和认识不同,认识可以借用图形、声音、文字以及其他符号进行传达,而心理内觉只是个人自己的心理感受模式,不能传达给别人,甚至不能再现任何类似知觉的形象。其次,心理内觉的不稳定性使得它不能长久的独立存在,因此也不能发展成为明确的情绪抒发和思想表现。第三,依据前二项,我们可以推断出,“内觉的内容在转化为其他水平的表现形式时才能被传达给别人;比如说转化为语词、音乐、图画等”⑥。相对写作而言,仅仅停留在内觉阶段,还不能进入写作制作阶段,还必须在原始思维和概念认识的引导和确定下,才可能进行文章的写作。因此,要对写作创造心理全面了解,我们必须探讨另二个心理学范畴——原始认识和概念认识。
原始认识本身已经具备创造性了,已经能够把一些散乱的心理意象或者不确定的心理内觉模式组织起来,并借助它们进行联想和想象。相对写作而言,原始认识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对心理意象进行补充、修正和连接,使其明晰完整起来;它可以摆脱那种混沌散乱的心理状态,把内觉模式确定起来,形成一种固定的写作形式;最终,原始认识能把“浮想联翩”的情感和万物,转化为“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析而互进”⑦的写作材料,直接进入文章。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方面,这种原始认识的逻辑毕竟是一种与现实相脱离的逻辑,如果把创造力完全置于这种逻辑限制之中,就会导致出现逻辑思维不能接受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思维把符号的标志和意义相混,会削弱和减少社会公认的词语的语义。这两种后果都是很危险的,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很幸运,人类并未停滞在这种原始认识的水平之中,而是通过自己实践,进入了一个更高的认识水平——概念认识,把自己的心理置于一种更为健康,更富于创造力的心理结构——科学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
概念认识虽然也是符号思维,但它却是一种与人类实践一致相符的思维方式。首先,概念的形成来自实践,人们搜集材料,找出材料之间的持久联系,并把这种联系建立在空间和时间的相互作用上,形成特有的,既有内涵又有外延的概念。其次,概念的形成又得之于符号的抽象,抽象意味着本质。第三,人类使用符号,可以从主观意识中剔除由外部的感觉和知觉中的某些非本质属性,从而构成包含基本本质属性的概念,并把概念分列成类别和等级,从而可以不断地、无限定地把实践所得到的感觉和知觉进行组合而产生新的概念。这样,概念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或多或少的完整描述;概念可以使我们可以进行组织,把不同属性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组成合乎逻辑的联系;概念可以使我们可以进行推论,推断出一个概念所发生任何新的情况。概念认识组成我们现有最高水平的创造性心理结构。
相对写作而言,概念认识使其得以最后完成。首先,概念认识是以现今符号为基础的思维,写作正是以现今的符号之一——文字为其表现媒介,因此概念认识可以直接进入写作,不需要任何中介。其次,概念认识的种种特征和优越性,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写作范围,无论是外部世界和人类的内心,空间上的宏观、微观,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第三,“辞令管其枢机”,概念认识又可以引导和整合意象、内觉、原始认识,并与它们一起形成创造性心理机制,进入创造心境,共同步入写作这个创造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如同一切创造活动一样,写作赖以概念认识得以最后完成,但概念认识也不是写作的唯一心理机能。写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心理活动,在写作过程中,其他创造心理因素——心理意象、心理内觉、原始认识,都在概念认识的引导和辅助下,发挥着它们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写作的创造心理机制和其他一切创造性心理机制一样,是由意象、内觉、原始认识、概念认识一起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最终完成的。
①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②[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l页。
③[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6页。
④晋陆机《文赋》。
⑤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⑥[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9页。
⑦晋陆机《文赋》
(作者通联:武汉交通干部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