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要求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讨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9.6-2020.7内60例慢阻肺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3例,协同护理),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基础干预、服务态度以及沟通交流等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分值较高,数据与对照组相较,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建议采纳协同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预后。
  关键词:协同护理;慢阻肺;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143-02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病,患者以“气流持续性受限”为主要表现,随病情进一步发展,该病所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在人口老龄化推动下,我国老年慢阻肺患者发病率持续上升,因此需对老年患者高度重视,完善治疗措施的同时开展护理干预,进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预后[1]。为研讨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特纳我院2019.6-2020.7内6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9.6-2020.7内60例慢阻肺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男、女为14、13例,年龄56-79(67.89±9.25)岁。观察组(33例):男、女为20、13例,年龄56-78(67.66±9.15)岁。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热情接待其入院后开展常规宣教,将医院相关环境、护理措施等通过口头方式告知,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观察组:协同护理:(1)身体维度:治疗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定时开窗通风,做好病房卫生,为患者营造干净、舒适的住院环境;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睡眠干预计划,确保患者有良好睡眠。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借助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将慢阻肺疾病、治疗知识详细告知患者,确保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接受对症治疗。将药物使用方法、常规剂量详细告知患者,叮嘱其遵医嘱且安全用药,避免随意添加或删除药物。(2)心理维度:借助散步、电视、看报、下棋等室内外活动来转移其注意力,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通过沟通来了解患者内心实际状况,而后综合其自身职业、性格特点等开展心理疏导,最大化的消除患者消极情绪。(3)社会维度:严格以患者病情、身体耐受程度为基准制定运动方案,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控制好运动方式和时间,增强体质和机体免疫力的同时促进其更好康复。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问卷由医院自制,单项分值0-25分(总分100分),评分高、满意度高。
  自我护理能力[2]:借助ESCA量表评估自我护理能力,分值0-172 分,分值高、自我护理能力强。
  生活质量[3]:用SF-36问卷评价(分值0-100分),评分高、生活质量好。
  1.4统计学方法
  建数据库并借助SPSS 22.0软件展开统计,内含的计量资料凭借完全随机设计“t”进行检验并给予处理,内含的计数资料借助“x2”进行检验并作处理,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分值较为接近,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较高,数据与对照组相较,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为接近,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分值明显较高,P<0.05。见表3。
  3、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慢阻肺诱导因素多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绝大多数患者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存在,因此治疗周期较长,且患者治疗后极易出现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对该病并没有完善的认知,所以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焦躁、紧张等消极情绪。因此对慢阻肺患者在常规治疗过程中开展护理干预至关重要[4]。除常规的治疗措施外,需对患者心理状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患者自身特征和身体状态后开展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促使其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可以更好、更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工作。
  随着护理服务的不断转型和发展,协同护理模式受多学科思想而产生,实际护理过程中强调以患者临床实际为出发点,结合护理人员实际经验,充分考虑患者实际需求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确保护理措施的规范性、整体性和兼顾性,旨在解决患者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
  此研究结果示: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基础干预、服务态度以及沟通交流等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分值较高,数据与对照组相较,P<0.05。证实了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提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协同护理服务的价值和可行性已被广泛肯定,对接受常规治疗的慢阻肺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可确保患者享受到高质量、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干预,从而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具有重要和积极意义[5]。
  综而可知,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协同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并提升护理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爽.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评价[J].全科口腔醫学电子杂志,2019,6(18):68+72.
  [2]王春艳,平玉卓,赵秀芹,等.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预后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8,031(013):181-183.
  [3]杨丽莎.延续性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43-144.
  [4]秦秀琳.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017(007):267-268.
  [5]陆平,朱成楼,陈丽兰,等.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预后的影响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1):95-96.
  阜宁县中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病例导入式教学(缩略词CBS)用于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间,共计普外科实习生88名,2018届实习生45名为A组,进行传统教学;2019届实习生43名为B组,进行CBS教学。对比教学效果。结果:A组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均较B组降低,A组的课前准备时间短于B组,实习生发言次数少于B组,A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分数低于B组,A组的教学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心脏骤停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对治疗效果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76例入组对象为心脏骤停患者,其中38例为家属或者目击者护送患者到院(对照组),另外38例由护理人员接诊,开展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院前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各年龄段人群肥胖与牙周炎相关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河南省口腔医院就诊的各年龄段患者共60例(青年组:44岁以下;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岁及以上)。测量每位受调查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进行口腔检查,记录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CAL),分析BMI与GI、CAL的关系。结果 青年女性BMI与GI、CAL呈正相关(r=0.770,0.874,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施院前院内急救,并开展全程优化护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救治率。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70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通过随机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院内急救模式,观察组则为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下的院前院内急救,分析抢救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从具体情况上看,在院前院内急救下,观察组医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卫生院抗菌药物管理中四定控制法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0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2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本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实施常规控制法;于2019年11月起至研究结束开始实施四定控制法;观察和分析不同控制方法实施时临床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实施前后医疗费用指标、合理用药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网球肘治疗期间应用小针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网球肘患者,于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间将实施小针刀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小针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0%,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在我院中医科中选取113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患有不同类型病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采取中医特色护理,以此来探析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实际应用分析来看,113例患者中,仅有4例患者不满意,满意度96.46%。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围产期合并乙肝患者中使用认知导向式母婴阻断指导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46例围产期合并乙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认知导向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认知导向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导向式母婴阻断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知识知晓率、依从性、焦虑情绪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认知导向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保温措施在剖宫产手术时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及满意度。方法:选取无锡瑞慈妇产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共5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剖宫产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应用全方位保温措施与手术室护理结合)各25例,就两组间护理干预后产妇手术情况、寒战分级、新生儿情况、护理满意度展开比较。结果:产妇手术情况比较中,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认知护理干预对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从我院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中选取6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有效率、生活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疼痛评分均较高,SAS和SDS评分均较低,p0.05。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