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领袖:请拜德鲁克为师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鲁克的理论着眼于员工的管理、机构的行为、企业的战略。尤其适用于大企业。笔者认为,在中国。国际竟争能力最差的往往是大企业和白领。德鲁克笔下的高效率企业和“知识工人”,对今天的中国很有参考价值。
  刚刚去世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中国普通市民中的知名度,可能不如索罗斯、巴菲特,但是德鲁克理论对中国的重要性,远超过索罗斯、巴菲特的投资传奇。如果德鲁克的管理理念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对于促进中国企业更上一层楼、加快中国经济转型,会有重大帮助。
  德鲁克在学术界是一个异类,不屑于迎合学术刊物钻数理统计牛角尖的研究潮流,宁可将研究成果、思维发想发表在主流报章杂志上。他一生没有在哈佛、斯坦佛等一流管理学院执教鞭,但是这些无法掩盖他思想的光芒。他的思维模式,影响了几代职业管理人,推动了美国由制造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嬗变。
  德鲁克在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涉猎甚广,著述颇丰,对趋势的成功判断以及思想上的神来之笔数不胜数。笔者不想在这里对德鲁克理论作概论,而希望聚焦在他的思想中可能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最有裨益之处。
  笔者揣摩德鲁克思想的精髓,是人性化的管理,其中包括“人性化”和“管理”两个不可割离的部分。他的理论着眼于员工的管理、机构的行为、企业的战略,尤其适用于大企业、大机构以及社会。
  管理在于创造价值。管理是企业的大脑和神经,它的存在和发挥对企业的生存、运作、发展至关重要。管理者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但更要意识到自己的短处,通过团队中其他人将短处变为长处。领袖必须将自己从事务、问题中解放出来,去思考战略、去发掘机会。德鲁克认为,管理存在着有效半径。当一个人管理人数超过5—7人时,管理者不是疲于奔命,便是督察不力。一个有效的组织,是通过一系列层次的中级管理,将领袖的意志、发展的战略、利润的目标贯彻下去,同时将基层的诉求、市场的变化反馈到决策层。德鲁克倡导目标管理,要求主管为下属设定目标,放手由下属执行,多观察、少干预。
  德鲁克很早便预见到企业结构由单一化大生产向多层面、专业化转型这一趋势,预言计算机的出现、信息化的普及将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企业运作的模式,企业的最大资产由机器变成人才,他创造了“知识工人”这个概念。高效率的企业、出色的管理者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工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同时定期地、及时地对公司、员工的运作轨迹进行反馈和修正。
  过去20年,推动美国经济走出困境、成为当今世界惟一超强国家的正是德鲁克笔下的高效率企业和“知识工人”。
  在中国,国际竞争能力最差的往往是大企业和白领。制造业中,资本主义大生产的优势在中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制造”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国外市场。民营企业和个体小生意虽然不规范,却有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中国的大企业在国内威风凛凛,但以国际标准衡量则差距明显。入围“财富500强”的中国企业也有,不过卖点不是行业垄断,就是国家扶持。这些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之间的最重要差距,在于管理,在于领袖的洞察力、机构的效率、“知识工人”的发挥空间。没有管理,很难有超群的技术和人才,有了出保持不住。
  中国的大企业领袖,多沉溺于销售、人事、资金、利润和应酬,几乎没有时间去考虑为员工(知识工人)提供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机制。殊不知高利润的市场和核心竞争力是创造出来的,是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打造出来的。这恰恰是中国几乎所有大公司的软肋。
  通过管理提升生产力,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十年以后,中国会面临人口老化、新增劳动力萎缩的局面,资源瓶颈更已提早到来,时下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以笔者观察.中国白领们的智商不低,生产力却普遍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不善则是突出的、共同的弱点。德鲁克笔下的高效率企业和“知识工人”,对今天的中国很有参考价值。
  大师不经意间曾经说过,印度对美国的经济威胁大过中国。这一观点相信未必经过严缜思考,也需要由时间来检验。但是,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大企业确实需要一次质的飞跃,才能做到长期繁荣。
其他文献
已通过股改方案或完成交易所审核的G股公司,收购中的不确定性大为减小。这使那些股价与净资产折价幅度较大的“破净”公司,更有可能成为最佳的并购标的。在这一过程中,换股或许将成为主要的收购手段之一。    “破净”公司成为新的并购对象    “破净”公司在海外曾经引发收购风暴。日本股市在十多年的熊市里,2002年近六成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广东“美的”曾趁此机会及时收购日本三洋的部分业务,并从中获得了
期刊
中国电网建设规模之大、需求之迫切,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只此一项便足以将中国以至世界对铜的需求拉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笔者认为,铜价两年内见7000美元/吨,现在刚刚升到一半。  被羁押中的国家储备局明星交易员刘其兵,如果还能看见行情的话,一定大呼看不懂。在2005年铜价屡创新高后,刘其兵开始沽空期铜,当时的价位是每吨3200美元。之后,铜价愈升愈高,刘则将空仓不断加码。至9月底被调离交易员位置时
期刊
关于明年中国经济的走势,经济学家分歧甚大,而且目前预测出现偏差的风险也非常高。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一个以基建和二、三线房地产为主的新的投资周期已经出现,并可能由此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加速。我们预计2006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将超过10%。如果我们的看法正确的话,对原材料及机械产品的需求,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我们将2006年中国GDP增长
期刊
H股——私有化——A股,抑或是旗下多家A股或H股——私有化——打包整体上市,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从公众公司再到公众公司的简单回归,而是一个资本增值的精彩游戏。  中国相当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沪交易所上市,由于横跨低市盈率的H股和高市盈率的A股两个市场,进而衍生出了将H股私有化转而注入其A股上市公司的;中动。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入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
期刊
美国消费者支出增长减缓势必影响到亚洲各国的出口增长,而实际上,由于亚洲各国更多灵活的汇率制度和内需的不断增长将有效地“缓冲”这种影响。我们认为,中国政策制定者将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这有助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灵活的汇率制度等安排“缓冲”美国消费增长减缓影响    传统上,亚洲经济被认为与经合组织(OECD)息息相关,与美国的关系更是如此。换个说法,美国如果打了个喷嚏,亚洲就
期刊
众多企业采取“贴牌”生产模式获取的附加值极低,而作为提升“中国制造”关键的品牌和技术仍大量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对比日本、韩国等国,从中国的比较优势出发,合资可能仍是“以市场换技术”的现实选择,但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获取主动权。    “贴牌”生产模式难获核心技术    在市场开放过程中,采取“贴牌”生产模式的大量企业赚取的只是十分微薄的加工费,国外企业始终牢牢控制着绝大多数战略性民用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
期刊
尽管反倾销涉及的出口仅占总出口量的1%左右,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浪潮愈演愈烈,显示中国以往出口的市场差不多接近极限。另一方面,在2004年国内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即达446种,要“消化”这些过剩的生产力,必须发掘新市场,而中亚及东欧等传统“丝绸之路”上的各国正是商机无限的所在。    中亚五国市场潜力不容忽视    近几年随着油价大幅上升,中亚产油国的经济力量显著增高。现时中亚五国的国内
期刊
英国行业技能发展机构10月发布一份报告指出该国金融公司业绩不佳,原因可能与许多不做事的管理人有关。管理者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更多与此相关的研究表明,高效的企业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管理者,而是如何寻找更恰当的管理者。而且有意思的是,管理职能通常与职位关系不大。    如何定义管理者    一位管理者在什么时候不能称其为管理者呢?答案似乎是,当他或她虽拥有“管理者”头衔,但实际上却未做任何
期刊
中央在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使得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混业经营)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金融业的综合经营是指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中至少两个行业内同时开展业务。综合经营所体现出的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已经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广泛证实。在研究了这些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活动以后,我们发现比较成功地实行综合经营的商业银行一般都具有相似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协调机制。外部环境很大
期刊
短期看。资本流动放开会造成金融体系的波动,甚至有造成金融危机的可能,这一剂药网能太猛。长期看,由于美国是最大的国际硬通货提供者,如果中国盲目放开资本流动,受美国的货币政策影响的美元供应量会直接影响中国的金融系统和中国经济的稳定。因此,我们的最优选择是封闭资本流动。国际投资银行反复游说中国放开资本流动,是为了保证他们能在中国境内外进行资本的自由调度。以利于他们的资产组合投资的业务,其利益倾向显而易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