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有效提高语文能力,且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作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6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那么就会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其中蕴含人类所特有的喜怒哀乐恨等丰富多彩的情感元素。语文教学就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激发情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会和体验所学内容的情感。
一、情感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要求
1.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指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兴趣爱好就是关系到愉快情感的一种认识及活动的倾向性,它对人学习并掌握技巧和科学知识、探求真理起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心理学,其结果表明,人们的行动及认知成败的信号是情感,而人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则是积极的情感,它能协调、组织人的认知活动,与人的工作效率有直接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情感开阔了其工作及学习的思路,使人操作敏捷,创造力丰富,能够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因此,列宁对情感的作用极为注重,他说:“如果人们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找到人类的真理。”
2.从教育学角度看。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情感不可或缺。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语文教学,正是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的实践过程,且这一逻辑顺序也和形成学生语文思想观点的过程相吻合。从知升华为信,再将其外化为行的过程正是情感,感染性和情境性是其特性。假如教师将人的情感规律应用于日常教学,以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基础,因势利导,融入真善美的情感因素,努力营造融洽及亲切的乐学情景和教学氛围,则教师动情,学生动容,则会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3.从素质教育角度看。语文教师的光荣而艰巨的一项任务是确保素质教育有效实施,激发、培养学生情感。教育对象不仅是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人,其形成世界观、人生观时掺杂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尤其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其情感更为活跃;另一方面,因历史、社会及年龄等诸多因素,消极情感也占据固定的比例。所以,要达到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三者到的统一,培养合格的多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语文教学必须以情感作为依靠,通过饱满的热情营造积极的氛围,摒弃消极情感,培养、激发高尚和健康的社会主义情感。
二、教学体会
(一)营造和谐幽默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性格活跃,不喜呆板的教学方式,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选择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而要营造诙谐幽默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积极用脑,把学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活动,有效营造诙谐欢快的课堂氛围,通过轻松的课堂环境,让教学得以更好地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想法并发表见解和意见,但要注意当学生的见解或看法比较标新立异时不能打击学生,要鼓舞学生,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风风火火闯九州》。教师引导:“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在哪个人物身上体现得最鲜明?依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教《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导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以此类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感情,从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二)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施教学
贫富差距的存在导致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教师对教材内容掌握不到位的现象,致使教学活动没有目的的开展,这种教学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有阻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专业素质,掌握教材的具体细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教师的情感就如冬日的暖阳,融化积雪,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而且能学到更多语文知识,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和谐。待学生熟识课文内容后,再通过老师的讲解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以此完成情感教学。例如:在课堂上采取老师与学生互相换位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所疑,更好地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
(三)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材是经过多方面筛选的阅读精华,其中涉及内容不乏社会、科学和人文各个方面,要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挖掘隐藏的情感信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首先,要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务必以富有感情的情绪来阅读文本。由于初中生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不同语境和不同文本内容的朗读方法把握不够好,教师应以准确的语调朗读文本,将不同的情感区别开来,带领学生朗读体悟,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例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情感入境,吸引其注意力。课堂导入时可采用余光中回访大陆的图片并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在特殊时代下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其次,挖掘优秀教材。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教材内容,势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挖掘优秀教材,并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文。其中,感悟教材的审美情感是关键。
总之,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实施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将其有效地运用起来,在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语文品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作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6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那么就会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其中蕴含人类所特有的喜怒哀乐恨等丰富多彩的情感元素。语文教学就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激发情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会和体验所学内容的情感。
一、情感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要求
1.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指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兴趣爱好就是关系到愉快情感的一种认识及活动的倾向性,它对人学习并掌握技巧和科学知识、探求真理起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心理学,其结果表明,人们的行动及认知成败的信号是情感,而人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则是积极的情感,它能协调、组织人的认知活动,与人的工作效率有直接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情感开阔了其工作及学习的思路,使人操作敏捷,创造力丰富,能够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因此,列宁对情感的作用极为注重,他说:“如果人们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找到人类的真理。”
2.从教育学角度看。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情感不可或缺。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语文教学,正是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的实践过程,且这一逻辑顺序也和形成学生语文思想观点的过程相吻合。从知升华为信,再将其外化为行的过程正是情感,感染性和情境性是其特性。假如教师将人的情感规律应用于日常教学,以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基础,因势利导,融入真善美的情感因素,努力营造融洽及亲切的乐学情景和教学氛围,则教师动情,学生动容,则会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3.从素质教育角度看。语文教师的光荣而艰巨的一项任务是确保素质教育有效实施,激发、培养学生情感。教育对象不仅是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人,其形成世界观、人生观时掺杂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尤其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其情感更为活跃;另一方面,因历史、社会及年龄等诸多因素,消极情感也占据固定的比例。所以,要达到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三者到的统一,培养合格的多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语文教学必须以情感作为依靠,通过饱满的热情营造积极的氛围,摒弃消极情感,培养、激发高尚和健康的社会主义情感。
二、教学体会
(一)营造和谐幽默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性格活跃,不喜呆板的教学方式,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选择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而要营造诙谐幽默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积极用脑,把学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活动,有效营造诙谐欢快的课堂氛围,通过轻松的课堂环境,让教学得以更好地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想法并发表见解和意见,但要注意当学生的见解或看法比较标新立异时不能打击学生,要鼓舞学生,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风风火火闯九州》。教师引导:“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在哪个人物身上体现得最鲜明?依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教《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导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以此类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感情,从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二)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施教学
贫富差距的存在导致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教师对教材内容掌握不到位的现象,致使教学活动没有目的的开展,这种教学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有阻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专业素质,掌握教材的具体细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教师的情感就如冬日的暖阳,融化积雪,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而且能学到更多语文知识,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和谐。待学生熟识课文内容后,再通过老师的讲解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以此完成情感教学。例如:在课堂上采取老师与学生互相换位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所疑,更好地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
(三)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材是经过多方面筛选的阅读精华,其中涉及内容不乏社会、科学和人文各个方面,要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挖掘隐藏的情感信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首先,要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务必以富有感情的情绪来阅读文本。由于初中生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不同语境和不同文本内容的朗读方法把握不够好,教师应以准确的语调朗读文本,将不同的情感区别开来,带领学生朗读体悟,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例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情感入境,吸引其注意力。课堂导入时可采用余光中回访大陆的图片并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在特殊时代下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其次,挖掘优秀教材。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教材内容,势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挖掘优秀教材,并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文。其中,感悟教材的审美情感是关键。
总之,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实施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将其有效地运用起来,在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语文品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