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二队入住国际空间站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onm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8日清晨,卡纳维拉尔角上空万里无云,天空像水晶般纤尘不染。6时42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在湛蓝的天空中扶摇直上,编号STS-102的太空飞行开始了。
  此次乘发现号升空的共有7名航天员:韦尔斯比、凯利、托马斯、理查德、乌萨切夫、沃斯和赫尔姆斯。后3位组成了国际空间站的“远征二号”机组,他们将接替“早”在上个世纪到站的“远征一号”。赫尔姆斯将成为第一位在国际空间站里生活的女性。起飞当天,乌萨切夫和沃斯在航天飞机机舱里举起了一个不大的白色牌子,上面分别用俄语和英语写着:“妇女节快乐!”
  发现号此行还携带了一些货物和设备,其中最主要的是意大利制造的“莱昂纳多”增压后勤舱。它是国际空间站的专用“运货车”,用来定期向站上运送补给和设备,并把站上物品带回地面。它长6.4米、直径4.6米,造价1.5亿美元,呈圆筒形。虽然没有电源,但它可以增压,可像其它增压舱段一样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能够在进入太空轨道和返回地面时,保护好舱内的物品。意大利还将为国际空间站提供3个类似的后勤舱。
  


  胜利会师
  
  10日,在距地面380千米的新西兰上空,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两小时后,舱门打开,10名航天员胜利会师。可“太空换岗”并不像一般哨兵换岗那么容易,而需要分阶段进行。按照俄美达成的协议,两国航天员将轮流担任站上的指令长,“远征二号”的指令长是俄罗斯的乌萨切夫。双方会面结束后,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乌萨切夫的所有个人物品,包括宇航服在内,首先从发现号上搬进空间站,他接替吉德津科正式入住新家。吉德津科则搬到发现号,成为发现号机组的一名成员。
  


  紧急机动
  
  接下来,发现号和空间站之间的舱门重新关闭。发现号上的航天员沃斯和赫尔姆斯开始第一次太空行走。此次出舱目的有两个:一是在命运号实验室舱上安装支架等设备,为下个月机械臂进站做准备,二是调整团结号舱上的一个对接口。
  太空行走对沃斯来说并不陌生,此前他已有过两次天上漫步的经历,而对赫尔姆斯则是第一次。赫尔姆斯来到开放的太空中蹦出的第一个词儿是“啊”,当时她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工具袋脱离发现号飘走。沃斯竭力想抓住袋子,可由于离得太远而没有成功。最后,他还是利用一件机械工具终于抓回了这个“散漫”的家伙。不过沃斯自己一手造成的一次失误却没这么好收场。太空行走进行半个小时后,他不慎失手,一个联接装置潇洒地飞走了。15日,也许还有点儿“恋家”,这个“出走”的联接装置又溜回到空间站附近。这会儿回来,它可真是不受欢迎。如果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被它撞上,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发现号不得不紧急启动推力器,把国际空间站-发现号对接体的轨道高度提高3千米。
  这次太空行走历时8小时56分,打破了1992年5月美国航天员在修复一颗卫星时创下的纪录。真可以称得上是太空行走马拉松了。
  





  新老交接
  
  3月14日,赫尔姆斯从发现号搬进国际空间站,接替“老站长”谢泼德。早些时候,沃斯在完成舱外行走后接替了克里卡廖夫。之所以让新站长最先入住、老站长最后离开,是为了让他俩有足够时间完成交接,而沃斯和赫尔姆斯没马上接班则是为了能首先完成航天飞机上的任务。至此,“远征一号”的3名航天员全部住到了发现号上,但在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之间的对接舱门关闭前,谢泼德仍是空间站的站长。
  “远征二号”的主要任务是在6月份国际空间站主气闸舱到达之前,检查和启动复杂的机械臂,并且按计划开始各项太空实验。


  接下来的几天,航天员们卸下了“莱昂纳多”运来的设备和补给品,又把站上的垃圾和没用的设备搬到航天飞机上,准备带回地面。在此期间,谢泼德总是尽可能多地同乌萨切夫待在一起,一个放心不下,一个求知心切。两人一起切磋空间站的运行等问题,而这种情形正是地面人员所希望的。
  
  回家
  
  3月18日,发现号开始返航。托马斯小心地操纵航天飞机巨大的机械臂把“莱昂纳多”后勤舱抓回发现号货舱中。3月19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分离,踏上归途。谢泼德百感交集地说:“把国际空间站的指挥权交给乌萨切夫是我宇航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笔。离开空间站,我感到非常难

过,可返回地面与家人和朋友们团聚又让我高兴。这是悲喜交加的一天,也是不寻常的一天。”
  3月21日,发现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在太空度过141天的“远征一号”3名航天员终于回到了地球老家。
  第一批居民经过4个多月的辛勤工作,把冷冷清清、无人值守的国际空间站舱段变成了一个全面运行起来的、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新家,使他们的接班人可以开始进行各种太空研究。但在重新过上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前,他们还必须要同微重力环境给他们的“馈赠”——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体力下降等做一番艰苦的斗争。负责谢泼德身体恢复训练的医生恰巧是他的妻子。相信在爱情和科学双重力量的作用下,他一定能尽快恢复。★
  
其他文献
无论是“爱石油更爱淡水”的波斯湾白大袍伙计们,被反恐战争和一路狂飙或狂降的石油价格轮番调戏的老美托拉斯们,无时无刻不算计着复古当年风光的老牌欧罗巴们,还是和谐地与时俱进的黄皮肤们,都在为一个不算新鲜的想法而激动——海水淡化。随着近几年淡水资源的进一步枯竭和海水淡化成本跳楼大甩卖式的缩水,海水淡化工业已经像全球变暖一样,炙手可热得让有志人士恨不得脱个光膀子一头扎入这个新兴蓝海水域。当然,产业的前景是
期刊
德国哈默尔恩城的“无鼓街”上有一块著名的木牌。至今上面仍刻着一篇铭文:“1284年6月26日约翰和保罗节,哈默尔恩城的130个孩子,被身穿斑斓彩衣的笛手带走,从此杳无踪影……”。哈默恩镇上还有一条街叫“无声街”,据说就是孩子们最后走过的一条街,长久以来这条街上就有一个习俗一不得发出任何音乐声,以纪念失踪的孩子们。据说,即使是迎送新人的婚礼乐队到了这条街上也会自觉地停止奏乐。  在《格林童话》中有这
期刊
彗星的彗核是以水冰为主的冰物质,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尘埃物质,当彗星在太阳系中运行时,受迎面而来的流星体的撞击,就会从彗核的表面溅射出一些碎冰块,有的偶尔与地球相遇,穿过大气层到了地面,就是陨冰。  近来世界各地时有这样的消息: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中,突然会掉下一些大冰块。就在新千年伊始,西班牙竟然连续发生了7次“空中降冰”,而且前后时间间隔只有短短七八天。其中,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塞维利亚省的托西那市,一
期刊
1 在斐济的Namenalala岛的水域里,闪耀着灿烂红色的柳珊瑚在一条金色小热带鱼后面伸展开来。  2 在中国的湖北省,火红的帷帐和发光的纸灯笼将一个岩洞变成了一间迷人的结婚礼堂。红色也是中国婚庆的传统色。  3 在加拿大瓦特顿湖国家公园里,寓含铁元素的岩石在快速流动的水流冲刷下,变成了铁红色的溪床。该国家公园横跨了从美国蒙大拿的冰河国家公园里穿越出来的边境线。  4 在暴风雨过后,由于某种细菌
期刊
这张在母象子宫里的象宝宝照片影像非常清晰,视觉效果令人难忘。
期刊
“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春秋公羊传》说:“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  意思是,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作为长辈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主”即是“主婚”之意。因为是诸侯主婚,所以天子的女儿就有了个称号——公主。  在先秦时代,可被称为公主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指‘
期刊
1 雪是一种矿物,就像钻石和盐一样。  2 几乎每个雪晶的中心都是一个微小的尘埃颗粒,它可能是从火山灰到外太空颗粒的一切东西,也不排除远处不知名人家的锅底灰。  3 “雷雪”(伴随着闪电的暴风雪)极为罕见,一些科学家推测,一切闪电均源于看不见的雪:云雾中的冰晶相互碰撞产生电流。这意味着下雪时打上一把金属柄的伞固然很拉风,但被劈焦的几率要比旁人大出了许多。  4 雪花不一定总是白种,天空中偶尔也会飘
期刊
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在民间根深蒂固:风度翩翩、斯文有礼、心地善良、单纯易骗,反复被妖怪抓走又被徒弟们救回来,频繁得如同家常便饭。这个怯懦却意志坚定的老实人一路跌跌撞撞,历尽磨难最终到达西天。小说与历史总是有出入的,真实的玄奘西行取经的传奇又是怎样的呢?    成长经历不明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出生简直就是一段传奇:父亲被奸人所害,出生后差点遭灭口,母亲偷偷将他放入木盆顺江漂走,结果在
期刊
中国传统戏曲中陈世美的案子发生在宋代,他为了想得到驸马的位置,冒了生命危险,也果真付出生命代价。但是要是给他换个环境,比如唐代,他恐怕还得掂量掂量。因为在风气开放的唐朝,做驸马可是一件需要勇气决心以及超级航母般宽阔胸怀的事情,再不济也要能想得开。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宣宗皇帝要宰相在当年的新科进士中,选拔一位当驸马,于是便有人向宣宗推荐当年新科进士王徽。但是,王徽听到了这消息后,吓
期刊
在口香糖出现之初,全世界大多数牙科医生都曾怕口香糖会把上下颌死死地粘住。不过到了19世纪末,口香糖已然成为一种时髦商品。    不管是为了“运动你的脸”,还是为了清除口臭,反正几千年来,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人都有嚼“香口胶”的习惯。不过。这个歪打正着的发明,现在竟然成为科学家比拼想象力的试验田,因为这种东西可以用来催情、补钙、戒烟……  在知道口香糖之前,中国人最先接触的就是泡泡糖,虽然泡泡糖早在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