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孩子的耳屎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给孩子掏耳屎有害处
  孩子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内皮肤很娇嫩,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者损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孩子听力损伤。
  临床医生还发现,经常掏耳屎,会使外耳道的皮肤因为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它是良性的,可以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但切除后容易复发,而多次复发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癌症,对生命构成威胁。
  由此,你就可以了解为什么要“善待”孩子的耳屎了。一般来说,耳屎会随着孩子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所以你并不需要担心。
  耳屎的作用
  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一般都认为耳屎是无用的废物,而其实不然。耳屎在保护人的耳朵方面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耳屎像哨兵一样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孩子的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如果有小飞虫飞进孩子的耳道,一旦尝到苦苦的耳屎,也马上就会“逃之夭夭”。
  同时,耳屎还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各种声音,是靠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所致。但如果声波过强,如打雷、爆炸等,鼓膜会因之而受到剧烈震动,容易招致损伤,时间一长,听力就会下降。而耳屎则可以像消声器那样减低声波对鼓膜的冲击,以保护鼓膜,进而保护听力。由于孩子的听力还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耳屎的这种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假如孩子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流进耳中,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如何给孩子掏耳屎
  如果孩子耳内的耳屎积存过多,耳屎变干、甚至塞满耳道,而又不能自行排出的话,完全有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比如妨碍听力,造成不完全耳聋,或者因为耳部堵塞而诱发感染及耳鸣等。这时,你可以试一试下面的方法:
  第一步:
  在孩子临睡前,给他滴1~2滴耳药水。在滴药水时,你要让孩子躺在床上或者把他抱在你的膝盖上,他的头要侧过来,健康的耳朵在下,有病的耳朵在上。在药水滴入后,要让孩子保持这个姿势2分钟,使耳屎得到充分的稀释。
  第二步:
  在孩子有病的耳朵内塞一个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第二天取出耳塞,耳屎可能粘在上面从而被清除出耳道。
  如果上面说的办法没有用,那么你就应该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戴上耳镜对孩子的耳朵做一番“侦察”,估计耳屎量和耳道的堵塞程度,然后用针筒向孩子耳内注射温水,把耳屎冲出来。整个冲洗过程也许会让孩子觉得有点不舒服,但不会让孩子感到疼痛,也不会损伤孩子的耳道和鼓膜,非常安全。
其他文献
准备材料工具:  大号冰糕棍、颜料、笔刷、水彩笔、白色海绵纸、红色卡纸、双面胶、剪刀、丝带、毛球  制作方法:  1. 把六只大号冰糕棍涂成白色,做为圣诞老人的头部。  2. 等冰糕棍干了以后,把他们并排放置在红色卡纸上,用水彩笔根据圣诞老人的头部大小,在卡纸上画出面部与帽子的形状。  3.把画好的面部与帽子剪出来,在反面贴上几条双面胶待用。  4. 把圣诞老人的头部中央涂上粉色,做为他的面部。 
期刊
杨帆妈妈:我们家孩子最明显的收获是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因为在幼儿园里有专门的老师说儿歌、对小朋友讲话、吃饭前要听故事,孩子越来越会说话了。现在,和孩子交流时总能听到一些新词汇:如“今天要批评爸爸了”、“啊!真是不可思议呀!”等等。昨天晚上,老公在外地出差打回电话,孩子还抢着电话跟他爸爸聊天:“爸爸,你在哪?你在干嘛呢?我想你呢……”听着孩子幼稚的话语,我相信电话那头的爸爸,心里
期刊
我是在一个亲子互动体验节目上看到林志颖父子的。林志颖对待孩子的方法体现了台湾教育的普遍观念:温柔式教育,轻声说、耐心说。林志颖认为跟孩子交流,就要用孩子的角度和方式。  温柔但坚持原则  林志颖宠爱孩子但不溺爱。从孩子小时候起,他就在孩子心里树立了一个原则:即使不情愿,也要遵守规则,但他又不是生硬地强迫孩子遵从,而是引导。  刚到互动节目现场,孩子们需要上交全部的玩具和零食。林志颖的儿子kimi有
期刊
与上述不文明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绿色妈妈”的行为。9月的一天,在济南市趵突泉边,一个男孩喝完酸奶后,顺手把酸奶盒扔进了泉水中。孩子妈妈当即对孩子说:“多清澈的泉水呀,你把盒子丢进去是不是不对呀?”之后赶忙借来一把长柄雨伞,费尽周折把盒子捞了上来,放进孩子小推车后的小垃圾箱里。  有网友评论说,孩子妈妈的行为是社会公德的体现,称“绿色妈妈”打捞的不仅是酸奶盒子,更是每个人应有的公德意识。  孩
期刊
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和心态扭曲,让身为继父的赵某如此丧心病狂、灭绝人性?透过长乐警方的案情介绍,人们不难看出,这是一起由再婚夫妻因矛盾纠纷而迁怒于孩子的报复性杀人案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考量,“继父砍死继子”惨案实际上折射出两大心理效应,即“灰姑娘效应”和“踢猫效应”。两个效应事关男女再婚的幸福和父母情绪的调整。而维护家庭和谐,保护未成年子女,防止虐待残害儿童的悲剧发生,就必须转变现有思维惯性,力
期刊
事例1  周末我在家教儿子算术题。  “1+1等于几?”儿子很快答出来了:“2。”  “那2+2等于几?”儿子想了想说:“4。”  儿子挺聪明嘛!于是乘胜追击:“2+3等于几?”  儿子想了半天也没回答我,我有点急了,跟他说:“你有2颗糖,妈妈又给了你3颗,现在你有几颗糖?”  儿子还是茫然地看着我。我不得不皱起了眉头,忍不住把记数道具扔在桌子上,真想不通,这么简单的问题儿子怎么都不会。  分析:
期刊
那天早饭时,迟迟不见女儿出来。我走进她房间,原来女儿正抱着她的新宠艳小燕。艳小燕是女儿给一只乳白色的长毛布熊起的名字,入住我们家刚刚两天。看见我之后,女儿对我做了个很为难的表情:“妈妈,不是我不去吃饭,是艳小燕哭了,我怎么也哄不好。”  “哦,是这样。她饿不饿?”“不饿。”“渴了?”“我刚刚给她喝了水。”我用手背试了试艳小燕的额头,女儿没等我说话就抢先开了口:“妈妈,她也没病,是故意胡闹不让我吃饭
期刊
教育家蒙台梭利告诉我们:“成年人应该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应的生长环境。成人应该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现在很多家长“以爱之名”,用物质绑架了孩子,不顾孩子内心的需要,也就无法满足孩子的心灵成长。  那么,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呢?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认识和理解的欲望、对美的需要和
期刊
冲冲家长:男孩大了,爸爸的陪伴要增加,我每晚给冲冲讲故事,猜谜语。小家伙倒是很喜欢玩猜谜的,有些谜语其实以前都告诉过他答案,他还是会问。有时我太累,就随便说个答案,他就洋洋得意地纠正我,告诉我答案。明天又来问同一个问题。这孩子是傻还是有强迫症啊?!  辰辰家长:我家辰辰特别活泼聪明,学什么都快,可是有一点让我们不明白—以前朋友送的一套《猫和老鼠》的碟片,每一张都看了好多遍了,可这孩子还是热情不减地
期刊
小班里的辰辰是个自理能力强、乐感好、喜欢表现、有好胜心的3岁女孩。刚入园时,她曾哭闹过一段时间,但很快融入集体,还当了领舞小明星。前几天早操时,她主动走到台前和老师一起领操。一周后,班里另一个特别喜欢跳舞的女孩小雅模仿辰辰,也主动走到台前展示自己,老师很高兴带着两个小助手一起领操。可第二天,辰辰来到幼儿园就大哭,家长和老师都鼓励辰辰,可就是没效果,她不愿意上台领操,也不肯在班级队伍里做操。这是怎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