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1-氨甲酰基-1,1-二苯甲基)吡咯烷的合成

来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1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式-4-羟基-L-脯氨酸经脱羧、N-Boc保护和氯代反应制得N-Boc-3-(S)-氯吡咯烷,在叔丁醇钾作用下与二苯乙腈缩合得N-Boc-3-(S)-(1-氰基-1,1-二苯甲基)毗咯烷,再经水解、脱保护、经L-(+)-酒石酸处理后碱化制得氢溴酸达非那新中间体3-(S)-(1-氨甲酰基-1,1-二苯基甲基)吡咯烷,总收率约14%.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结合蛋白芯片检测并筛选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早期诊断、病情变化监测及判断预后的血清蛋白质标志物,建
在模糊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粗糙集的属性集、元素迁移的相关知识,提出属性模糊集的概念,利用给出属性模糊集的有关知识,结合模糊集与粗糙集合的有关理论,得到了属性模糊
目的 检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22q11微缺失情况.方法 采用商品化的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P250试剂盒,检测100例散发
使用作者建立的基于微扰理论的代数方法(AM),研究了碱金属异核双原子NaK的B1Ⅱ、d3Ⅱ两个电子态的振动光谱常数和振动能谱;使用基于AM的代数能量方法(AEM)研究了这些电子态的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一种1,10-菲哕啉铒稀土配合物[Er(NO3)3(phen)2],并研究了1,10-菲哕啉及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
对新合成的钬-苯甲酸-联吡啶三元配合物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对配合物的振动频率作了归属,初步讨论了配体与镧系金属钬的配位方式。结果发现,在拉曼光谱中,配合物苯甲酸钬-联
微藻的脂肪酸组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选取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为对象,比较研究了对培养基限氮和添加钨酸钠时,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限氮时,16
把5维q元线性码的重量谱分成了6类,并用有限射影几何方法确定了几乎所有的Ⅱ类线性码的重量谱.
石墨型碳氮聚合物指的是主要由碳氮两种元素结合形成具有类石墨层状共轭结构的聚合物。由于具有类石墨的共轭平面结构,这类聚合物可形成各种纳米结构材料,如球状、管状、带状、
为有效避免点火药中纳米级氧化剂颗粒的团聚,进一步提高点传火稳定性,通过NH4CIO4溶液和KOH溶液的复分解反应制备了碳纳米管/高氯酸钾( CNTs/KCIO4)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