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my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中央电视台开设的“鉴宝”节目的粉丝。节目里既有赏宝人,又有鉴宝人。而我更欣赏那些赏宝人,因为他们总是带着一颗爱心,以欣赏的眼光来评判这些宝物。他们关注的是宝物的主流和潜在的价值,并不刻意追求事物的尽善尽美,即便有些瑕疵也不会过于挑剔,而是给予宽容和理解。而鉴宝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生活中的古董商们,他们的眼光总是很挑剔。为了利,或者为了显示他们的“专业”,他们总是强调事物的缺陷和不完美,在他们眼里,容不下“宝贝”身上的一丝缺陷。
  在我们的语文教育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就像我们心中的“宝”一样,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我想我们也应该像赏宝人那样,一方面,要用一颗爱心去关心、呵护他们,以赏宝人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加以表扬和鼓励。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以宽阔的胸怀去宽容学生身上的毛病和不足,珍惜孩子天性中的“不完美”,而不能像鉴宝人那样,以苛刻的眼光对学生横加指责。如果老师眼中只有学生的不足和缺点,这势必会挫伤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妨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渔夫拾到一颗美丽的珍珠,遗憾的是上面有个小黑点。于是渔夫想把小黑点去掉,以便使它显得更加完美。接下来他就开始剥剔小黑点了,可是去了一层又一层,黑点依然存在……最后,黑点终于去掉了,而那颗珍珠也碎了。故事中的渔夫,错就错在以“点”障目,以鉴宝的眼光,急功近利,刻意追求事物的完美,而无视珍珠本身的晶莹圆润。我们的学生就好比故事中的珍珠,可能会有些许瑕疵,但我们不能像鉴宝人或故事中的渔夫那样,对他们过于挑剔,而要更多地给他们爱和宽容。要知道,我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总是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那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想又如何能实现呢?
  在我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完家长会后,我发现小丽的表现有些异常,语文课堂上她无精打采,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回答问题常常答非所问,语文成绩也一天天地在往下滑。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我约她周末在QQ上见,见我态度诚恳,她就答应了。下面是我们的聊天记录。
  师:小丽,你一直是个听课认真的学生,语文成绩也不错,老师很喜欢你。最近你有些变化,让老师担心,愿意与老师交流交流吗?
  生:愿意。这次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在班上将我和小云同学比较,说我光会读书,性格内向,不会交往,将来不会有前途。我很痛苦,我觉得我真的很内向,不善交往。老师,我是没有前途的人吗?
  师:因此,你情绪低落,自卑,失望至今。
  生:是的,我整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我觉得自己没有希望。
  师:你有好朋友吗?
  生:有。
  师:几个?是小学的还是现在班上的?
  生:现在班上的,有三四个同学。
  师:你们怎么交往的?
  生:课间一起说说话,放假也会有电话联系。
  师:你交往很好啊。朋友贵精不贵多啊。你觉得朋友太多会怎么样?
  生:花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尤其是我的语文成绩。
  师:你与老师一样,我也不喜欢与太多的人来往,三四个朋友分享一些情绪就足矣,我更多的快乐是来自我的学习和教育。
  生:我也是,我在语文作业或语文考试中能体验到快乐。
  师:内向外向其实无所谓好坏,也不影响人的成功。内向的人一样有很成功的人啊,你知道吗?
  生:周杰伦。
   师:是啊,他也是一个嘴拙的人,可是他只要把歌唱好,其他的交际上的事情自然有人替他去做。
  生:他有经纪人。
  师:是的,看来,你、我这样内向的人都要做专家,让外向的人做我们的经纪人,给他们一点活路啊。
  生:(微笑)是的。
  师:你还觉得自己没有前途吗?
  生:我要做文学家,这是我喜欢做的事。让外向的人做我的经纪人。
  师:再看班主任老师,他是真心希望我们全面发展,我们感谢他。同时,我们更清楚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发展,这样,每个人才有个性。小云将来可以做领导,做经理,你就做文学家。你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
  生:老师,我知道了,我要认真学习,我和小云一样有美好的明天。我还要学会表达。谢谢老师!
  小丽很快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心情愉快地投入到了语文学习之中。
  这位班主任老师好心的提醒,却伤了学生的心。为什么?因为他不是以赏宝人的眼光去对待学生身上的个性特征。
  当前,不少人都是追求完美主义,把语文教育看作鉴宝仍大有人在,他们常常忽视学生整体的美而不愿意接受哪怕一点点的缺陷。我们知道,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一帆风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现象。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要正视这些不利因素,把他们转化为一种语文教育资源。切不可像“鉴宝人”或故事中的渔夫那样,因为过于追求完美而毁坏了整颗珍珠。
  语文教育就会绽放异彩。■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朱自清先生既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又是一位进步爱国、有正义感的民主战士。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对黑暗社会现实强烈不满,但思想中又充满矛盾。因而当1927年中国南方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中国大地陷于血海之中时,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不能不感到迷惘、彷徨、苦闷。他说自己“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
期刊
摘 要:苏曼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才,集诗人、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僧人、革命者于一身。他短暂的人生充满了离奇的经历,尤其是信仰与情感之间的抉择与纠结,引发人们深长的思索。而他的诗歌与小说创作,也具有不可忽略的文学意义。  关键词:坎坷身世 情感纠葛 传奇色彩 文学成就    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才,集诗人、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僧人、革命者于一身。他不僧不俗,亦衫亦履,他的人生有如鸾漂
期刊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但真正能禅悟的并不多。  回顾自己十多年的教学之路,我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有时却
期刊
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的过程本应该是活泼自然、生动有趣、色彩斑斓、血肉饱满、情韵十足的。但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学生的失败,证明了我们教学的失败。作文的过程永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认为培养写作欲望,提高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前者是“厚积”,后者是“薄发”,积累的厚度决定着薄发的表现力。    一、厚积    怎
期刊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福楼拜与他的几位朋友聚会的场景。  第三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都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有关: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举世闻名的文学艺术家。他们都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学习他们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同时,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学习群体人物的写法。2.了解人
期刊
中国古代神话有所谓“千里眼”、“顺风耳”的神人神技。“顺风耳”即听力之最。教师要一双“顺风耳”做什么?去“倾听”学生的课堂反应啊。要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做出教学上的相应调整),教师就得放下身段,细心“倾听”,虚心整改,让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一、“倾听”是一种教学态度,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    有的教师会因为课堂嘈杂、吵闹而放弃“倾听”;有的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发言随意、无聊而放弃“倾听”。有
期刊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苏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心态。在众多的咏竹作品中,郑板桥的咏竹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咏竹诗或抒写自己的情志、或阐明创作理念,读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
期刊
一提到花儿,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美丽、芳香、温馨等词语,的确如此,花儿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愉悦了我们的心情。富丽堂皇的牡丹,绚丽多姿的玫瑰,笑靥如月的迎春,清香缕缕的蔷薇,千姿百态、晶莹璀璨的花儿,一朵朵、一枝枝、一丛丛、一簇簇,让我们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妙。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妙笔生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花儿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细致的观察    要抓住花儿的特点进行观
期刊
经典文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尤其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文,更是充盈着个性的语言,饱含着理性的思考,洋溢着作家的才情……令人百读不厌。诸如老舍的《草原》、《泉城》,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刘燕敏的《山谷中的谜底》,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每每读罢,总觉得像是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  面对着一篇篇如此经典的美文,我们常常会感到茫然,因为它们可供教学的内容太多,即使是同一句话,既可以感悟情感,又可以
期刊
从教好几年了,我一直都是一板一眼地上古文课:翻译字词,疏通文义,归纳特殊的文言现象……可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古文枯燥无味,沉闷难懂”。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反映。听得多了,不免静下心来反思:古文的课堂能不能有些变化?重心能不能有所转移呢?我想起了作文教学。对啊,能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几乎都是美文,写作上都有其独到之处,我为何不能把作文教学引进古文课堂来呢?于是,我尝试着对古文教学作了些改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