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福楼拜与他的几位朋友聚会的场景。
第三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都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有关: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举世闻名的文学艺术家。他们都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学习他们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同时,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学习群体人物的写法。2.了解人物在描述中插入议论的作用。在目标实施时带来两点感受:插图导入激活兴趣,调整板书点亮思维。
新课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文章,都是历史上的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民主志士闻一多,音乐奇才贝多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再认识几位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巨匠。同学们认识这几位大文豪吗?教师出示照片。老师先提供文中五位作家(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福楼拜、莫泊桑)的照片,并简介国籍和代表作。学生再回到书中的插图对号入座,寻找他们各自的身影。因为文中除对屠格涅夫的动作描写“仰坐在沙发里”比较容易判断外,其他按照文中的描写都很难分辨。加入照片辅助插图这一环节就容易多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达成第一个学习目标奠定了基础。
教材插图是为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上得成功与否,与导入密切相关,而运用插图导入课文,往往能收到独特的效果。它既能因势利导,速入阅读的佳境,又能触景生情,迸发强烈的感情。传神的插图就是一个优秀的导游。带领学生在文中畅游天下美景,体味人间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味,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阅读起来自然兴味盎然。很多插图都是为配合课文的理解而设计的,都可以作为我们撬动课文的一个支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可以运用插图。当然,课文选用的插图不一定全面,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实一些声像资料。甚至可以在插图的基础上圈点添画。只要我们珍惜和利用好插图,就定会放射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光异彩。
板书是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板书与多媒体各有各的独特作用。这一点在教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感受很真切。整体感知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原先设想的是学生先找出语句画在书上,教师再出示投影片总结。在第一个班级授课时学生在书中标注相关的语句,省时却太零散,照抄又太费时。于是我在另外一个班级板书做了及时的调整。(如图表。)惊喜地发现,课堂的实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沉寂、机械的课堂沸腾起来了,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发言。屠格涅夫“白皙的脸”是肖像描写,是略写。“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是语言描写是详写。“仰坐在一个沙发上”是动作描写,是略写。左拉“很少讲话,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是语言描写,是略写。肖像和动作都是详写。
图表:
板书内容的调整,点亮了学生的思维。原本使用“表解式板书”是将课文的语句照抄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分析或操练。尽管将纷繁的教材内容依次列表纲举目张地把“表解式板书”的内容改为讲解式的文字。这样的板书突破了教学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的复习巩固,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当教师再次提问:群体人物的描写与一个人物有什么异同?学生在板书的引导下,豁然开朗很快地作出了总结。相同点:都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都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都要有详有略,突出性格精神。不同点:有的人可详写,有些人可略写。一个人物的描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群体人物防止千人一面,面面俱到。教师总结:作者凭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刻画,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能突出人物性格和精神的详写。详略的处理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显得尤为重要。在板书的指引下教学重点自然达成。板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板书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知识点及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熠熠生辉。■
第三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都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有关: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举世闻名的文学艺术家。他们都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学习他们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同时,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学习群体人物的写法。2.了解人物在描述中插入议论的作用。在目标实施时带来两点感受:插图导入激活兴趣,调整板书点亮思维。
新课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文章,都是历史上的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民主志士闻一多,音乐奇才贝多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再认识几位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巨匠。同学们认识这几位大文豪吗?教师出示照片。老师先提供文中五位作家(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福楼拜、莫泊桑)的照片,并简介国籍和代表作。学生再回到书中的插图对号入座,寻找他们各自的身影。因为文中除对屠格涅夫的动作描写“仰坐在沙发里”比较容易判断外,其他按照文中的描写都很难分辨。加入照片辅助插图这一环节就容易多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达成第一个学习目标奠定了基础。
教材插图是为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上得成功与否,与导入密切相关,而运用插图导入课文,往往能收到独特的效果。它既能因势利导,速入阅读的佳境,又能触景生情,迸发强烈的感情。传神的插图就是一个优秀的导游。带领学生在文中畅游天下美景,体味人间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味,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阅读起来自然兴味盎然。很多插图都是为配合课文的理解而设计的,都可以作为我们撬动课文的一个支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可以运用插图。当然,课文选用的插图不一定全面,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实一些声像资料。甚至可以在插图的基础上圈点添画。只要我们珍惜和利用好插图,就定会放射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光异彩。
板书是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板书与多媒体各有各的独特作用。这一点在教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感受很真切。整体感知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原先设想的是学生先找出语句画在书上,教师再出示投影片总结。在第一个班级授课时学生在书中标注相关的语句,省时却太零散,照抄又太费时。于是我在另外一个班级板书做了及时的调整。(如图表。)惊喜地发现,课堂的实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沉寂、机械的课堂沸腾起来了,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发言。屠格涅夫“白皙的脸”是肖像描写,是略写。“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是语言描写是详写。“仰坐在一个沙发上”是动作描写,是略写。左拉“很少讲话,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是语言描写,是略写。肖像和动作都是详写。
图表:
板书内容的调整,点亮了学生的思维。原本使用“表解式板书”是将课文的语句照抄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分析或操练。尽管将纷繁的教材内容依次列表纲举目张地把“表解式板书”的内容改为讲解式的文字。这样的板书突破了教学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的复习巩固,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当教师再次提问:群体人物的描写与一个人物有什么异同?学生在板书的引导下,豁然开朗很快地作出了总结。相同点:都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都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都要有详有略,突出性格精神。不同点:有的人可详写,有些人可略写。一个人物的描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群体人物防止千人一面,面面俱到。教师总结:作者凭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刻画,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能突出人物性格和精神的详写。详略的处理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显得尤为重要。在板书的指引下教学重点自然达成。板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板书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知识点及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