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以及在施工中的规模化应用,不仅克服了传统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通病,还能在保证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节约资源和能源,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实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参与建设各方面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的行径。例如:有的建设单位不报建,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甚至将整体工程肢解,多头包法;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过度压低工程造价;也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选购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设备;有的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致使很多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导致一些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主要质量问题是房屋的地面局部沉陷或空鼓开裂、层面和厨房卫生间的渗漏和墙面产生空鼓和裂缝。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屋的使用性能,对于抗震性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必须在施工中进行预防和科学的消除,保证房屋的质量。
二、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建筑施工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优化,不仅克服和解决了施工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优化房屋的结构和内外部造型。因此,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材料等行业的进步。
1 . 混凝土防裂施工技术。导致工程建设中形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主要的因素。其次还包括了: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的不均匀沉降等。具体表现为水泥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释放出大量水化热,不断提升了内部温度,使得拉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其他部分的约束使得混凝土内部又产生拉应力。此外,气温的降低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当所有的拉应力集合起来,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底板混凝土采用掺UEA 膨胀剂(掺量为水泥用量1 2 %)和缓凝型高效减水剂的双掺补偿收缩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要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优选混凝土配合比,适当控制水灰比,减少用水量。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合理划分混凝土浇筑段,底板表面混凝土在初凝前用长刮尺刮平,待混凝土收水沉实后,用木抹子搓平混凝土表面,闭合表面干缩裂缝;采取内降外保方案,综合控温在板内埋设两层冷却水管,进一步削减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峰值,同时在板的外部利用密闭空间和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并加强保湿措施;加强温度监测,辅以应变观测。使用先进的混凝土温度实时自动监测技术,对该混凝土厚板进行温度测点,同步进行局部区域的混凝土应变观测。
2.房屋防渗技术。因墙体裂缝、外墙框架结构梁柱与砌体围护结构间裂缝引起的房屋外墙渗漏、门窗渗漏、门窗与外墙交接部位渗水、饰面块材渗漏等现象,不但影响房屋的功能和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并给维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外墙防渗漏质量控制不严格及防渗漏施工工艺不到位造成的。
在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好砌块的质量,按照《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规定,应选用抗压强度大于5MPa、干燥收縮值不大于0.5mm/m、出釜后须保证有28d 养护期的砌块;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对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宜小于20%),以克服砌块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砌块进场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堆放,并做好防雨措施;同时合理布设构造柱、梁、墙体拉结筋等构造措施;施工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将砖预先充分润湿;在砌筑过程中,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砼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应与其他砌块混砌;施工中,框架结构墙体每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40m 以内,砌筑至梁底约200mm 左右处应静停7 天,待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用同种材质的实心辅助小型砌块成60°~75°角挤紧顶牢;顶砖要按要求进行施工,必须充分紧实,勾缝密实;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等交接部位,在施工时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1∶1 水泥砂抹5mm 厚,浆填嵌密实,以避免交接处产生裂缝而形成渗漏;在不同材质交接处的抹灰前,为增加抹灰层的拉结力,应在交接处附加l 层宽度为400m 的金属网;建筑施工时,为使拉结效果达到最佳,应保持金属网与结构面保持3mm ~5mm 的距离;外墙部位最下一皮砖应满刷专用的面剂以确保不渗漏。
3 . 房屋的节能技术。房屋建筑节能不仅保证房屋的基本功能,还能节约建筑施工的成本,节约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建筑节能问题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它是建设节能型社会、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措施,推行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有助于建立有效的能源安全保证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积极地应用各项节能技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建筑行业经济的增长。
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太阳能一直是我们人类可以利用的最洁净、最丰富的能源,在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中,太阳能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太阳能的环保节能功能众多:在建筑楼顶安装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能将太阳辐射的热能转换成电能,由配备的蓄电池组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将相关线路连接到相应的供电设施上,基本满足建筑物楼内的动力和照明系统的用电量需求;太阳能技术的采暖和供热功能,能很好地满足建筑物日常供热需要;太阳能技术还可控制建筑物的采光,有利于建筑物的日常节能利用等。太阳能的使用对于建筑物来说,具有使用安全可靠、无污染、不消耗燃料、不受环境限制、维修维护简单、方便安装等特点,它是最适于建筑物节能环保的一项应用技术;高效保温墙体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蒸压粉煤灰添加气混凝土来砌块作为建筑物的外围护墙,经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对于建筑物的保温节能具有很好的效果,它的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不仅减少了建筑资源的浪费,而且有利于环保,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材产品。新型建材的选用和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施工管理人员要在节能理念的引导下,积极的推行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优化建筑施工方案,节约建筑能源。科学的节能理念只有深入到建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建筑施工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和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建筑施工方案的优化,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施工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对于一些物资的浪费现象,可以很好地监控,对于人力安排的不合理现象,也可以积极的调整,有效地解决建筑施工中的窝工现象和机器空转现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允许一定程度的立体交叉作业,有效地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率,积极地推动各项建筑资源的循环使用工作,从而实现建筑能源的节约;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建材浪费。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都在不断地改进,并且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建筑施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施工工艺的改进,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有效地节约了建筑能源。建筑施工工艺的改进对于建筑节能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管理人员应重视施工工艺的改进,将其与工作效率和建材节能连接起来,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三、地基设计施工的要求
(一)地基设计的要求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规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二)地基施工的要求
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1.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2.建筑物的沉降小于容许变形值。3.地基无滑动的危险。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设计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时只需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则需考虑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方面。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工程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四、当前施工中几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
根据房屋建筑地下环境进行地基处理,其施工原理是利用夯实、换填、挤密或振密、排水固结、胶结、冷热处理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进一步细分来看,地基处理技术还包括地基加固技术、桩基技术以及辅助的地下连续墙技术。地基加固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土地基的承载力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其沉降变形;桩基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把来自上部的荷载力传导至地基深部,通过缓冲来消解冲击力;而辅助性的地下连续墙技术主要是来提供侧向支护。在地基的一些处理方法中,有几种针对的是改良地基土来提高地基的抗剪切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改善地基土的透水特性,终极目的是使地基土的环境适应加固地基的目的。
(一)粉喷桩与CFG桩的结合
CFG桩法与粉喷桩法结合的作用是利用二者的固结能力与天然地基土混合组成复合地基,这样既能发挥CFG桩高承载力的特点,又能因为CFG桩的嵌入而使粉喷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得到增强。另外,由于采用了粉噴桩,上部地基土的变形能力得到改善,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避免了CFG桩的嵌入对原先固结好的土体形成破坏。
(二)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结合
强夯法与碎石桩的联合处理,其工作原理是在施工中先在填土层中处理好碎石桩体,目的是对地基土进行挤密和排水固结,然而再选定强夯点,借助强大的冲击能将碎石桩体击散,并将碎石沿着桩径挤入周围的护土层,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和扩径后高置换率的碎石桩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的稳定性要求。
在施工中强夯法的运用非常关键,强夯法的技术难题体现在夯击中的夯击次数、夯击深度、夯沉量等的把握,倘若拿捏不准,将会大大会影响夯击效果的发挥。理论而言,夯击加固的深度应依据土层实际厚度和湿陷等级来确定,单位夯击量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土壤属性、结构类型载荷大小和打算夯击的深度等。而夯击的次数多少则由地基土的性质决定,一般情况下可采取先夯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需要注意的是,两遍的夯击之间应有一段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层中超静空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倘若是渗水性差的粘土,其间隔时间不低于3~4周;相反则可以连续夯击。
(三)碎石桩与CFG桩的结合
前面说过,桩基法的目的是实现冲击力上向下的传导,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由于单一的碎石桩承载力有限,所以选用CFG桩来代替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而碎石桩的作用则转向消除上部地层液化的问题。通过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实现地基沉降速率减慢,沉降量小而且均匀的目的。
必须提到的是,无论是碎石桩与CFG桩的结合运用,还是CFG桩与粉喷桩综合,都涉及到桩本身强度问题,倘若桩本身在浇灌中达不到设计要求,将大大影响到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在桩身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首先要消除水的影响,桩基水病害一般表现为孔底积水和孔壁积水。对孔底积水的处理可采取水泵抽取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部分干拌混凝土混合料或干水泥填入孔底的方式。而对孔壁渗水的处理,可采取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采用防水材料封闭渗漏部位,主要目的是保证混凝土质量,提高桩身混凝土强度。
结 论
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大、小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不可轻视的地步,它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其原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从根本上消除建筑质量问题。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实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参与建设各方面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的行径。例如:有的建设单位不报建,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甚至将整体工程肢解,多头包法;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过度压低工程造价;也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选购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设备;有的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致使很多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导致一些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主要质量问题是房屋的地面局部沉陷或空鼓开裂、层面和厨房卫生间的渗漏和墙面产生空鼓和裂缝。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屋的使用性能,对于抗震性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必须在施工中进行预防和科学的消除,保证房屋的质量。
二、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建筑施工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优化,不仅克服和解决了施工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优化房屋的结构和内外部造型。因此,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材料等行业的进步。
1 . 混凝土防裂施工技术。导致工程建设中形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主要的因素。其次还包括了: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的不均匀沉降等。具体表现为水泥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释放出大量水化热,不断提升了内部温度,使得拉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其他部分的约束使得混凝土内部又产生拉应力。此外,气温的降低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当所有的拉应力集合起来,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底板混凝土采用掺UEA 膨胀剂(掺量为水泥用量1 2 %)和缓凝型高效减水剂的双掺补偿收缩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要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优选混凝土配合比,适当控制水灰比,减少用水量。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合理划分混凝土浇筑段,底板表面混凝土在初凝前用长刮尺刮平,待混凝土收水沉实后,用木抹子搓平混凝土表面,闭合表面干缩裂缝;采取内降外保方案,综合控温在板内埋设两层冷却水管,进一步削减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峰值,同时在板的外部利用密闭空间和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并加强保湿措施;加强温度监测,辅以应变观测。使用先进的混凝土温度实时自动监测技术,对该混凝土厚板进行温度测点,同步进行局部区域的混凝土应变观测。
2.房屋防渗技术。因墙体裂缝、外墙框架结构梁柱与砌体围护结构间裂缝引起的房屋外墙渗漏、门窗渗漏、门窗与外墙交接部位渗水、饰面块材渗漏等现象,不但影响房屋的功能和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并给维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外墙防渗漏质量控制不严格及防渗漏施工工艺不到位造成的。
在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好砌块的质量,按照《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规定,应选用抗压强度大于5MPa、干燥收縮值不大于0.5mm/m、出釜后须保证有28d 养护期的砌块;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对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宜小于20%),以克服砌块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砌块进场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堆放,并做好防雨措施;同时合理布设构造柱、梁、墙体拉结筋等构造措施;施工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将砖预先充分润湿;在砌筑过程中,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砼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应与其他砌块混砌;施工中,框架结构墙体每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40m 以内,砌筑至梁底约200mm 左右处应静停7 天,待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用同种材质的实心辅助小型砌块成60°~75°角挤紧顶牢;顶砖要按要求进行施工,必须充分紧实,勾缝密实;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等交接部位,在施工时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1∶1 水泥砂抹5mm 厚,浆填嵌密实,以避免交接处产生裂缝而形成渗漏;在不同材质交接处的抹灰前,为增加抹灰层的拉结力,应在交接处附加l 层宽度为400m 的金属网;建筑施工时,为使拉结效果达到最佳,应保持金属网与结构面保持3mm ~5mm 的距离;外墙部位最下一皮砖应满刷专用的面剂以确保不渗漏。
3 . 房屋的节能技术。房屋建筑节能不仅保证房屋的基本功能,还能节约建筑施工的成本,节约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建筑节能问题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它是建设节能型社会、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措施,推行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有助于建立有效的能源安全保证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积极地应用各项节能技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建筑行业经济的增长。
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太阳能一直是我们人类可以利用的最洁净、最丰富的能源,在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中,太阳能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太阳能的环保节能功能众多:在建筑楼顶安装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能将太阳辐射的热能转换成电能,由配备的蓄电池组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将相关线路连接到相应的供电设施上,基本满足建筑物楼内的动力和照明系统的用电量需求;太阳能技术的采暖和供热功能,能很好地满足建筑物日常供热需要;太阳能技术还可控制建筑物的采光,有利于建筑物的日常节能利用等。太阳能的使用对于建筑物来说,具有使用安全可靠、无污染、不消耗燃料、不受环境限制、维修维护简单、方便安装等特点,它是最适于建筑物节能环保的一项应用技术;高效保温墙体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蒸压粉煤灰添加气混凝土来砌块作为建筑物的外围护墙,经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对于建筑物的保温节能具有很好的效果,它的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不仅减少了建筑资源的浪费,而且有利于环保,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材产品。新型建材的选用和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施工管理人员要在节能理念的引导下,积极的推行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优化建筑施工方案,节约建筑能源。科学的节能理念只有深入到建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建筑施工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和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建筑施工方案的优化,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施工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对于一些物资的浪费现象,可以很好地监控,对于人力安排的不合理现象,也可以积极的调整,有效地解决建筑施工中的窝工现象和机器空转现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允许一定程度的立体交叉作业,有效地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率,积极地推动各项建筑资源的循环使用工作,从而实现建筑能源的节约;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建材浪费。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都在不断地改进,并且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建筑施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施工工艺的改进,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有效地节约了建筑能源。建筑施工工艺的改进对于建筑节能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管理人员应重视施工工艺的改进,将其与工作效率和建材节能连接起来,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三、地基设计施工的要求
(一)地基设计的要求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规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二)地基施工的要求
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1.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2.建筑物的沉降小于容许变形值。3.地基无滑动的危险。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设计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时只需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则需考虑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方面。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工程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四、当前施工中几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
根据房屋建筑地下环境进行地基处理,其施工原理是利用夯实、换填、挤密或振密、排水固结、胶结、冷热处理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进一步细分来看,地基处理技术还包括地基加固技术、桩基技术以及辅助的地下连续墙技术。地基加固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土地基的承载力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其沉降变形;桩基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把来自上部的荷载力传导至地基深部,通过缓冲来消解冲击力;而辅助性的地下连续墙技术主要是来提供侧向支护。在地基的一些处理方法中,有几种针对的是改良地基土来提高地基的抗剪切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改善地基土的透水特性,终极目的是使地基土的环境适应加固地基的目的。
(一)粉喷桩与CFG桩的结合
CFG桩法与粉喷桩法结合的作用是利用二者的固结能力与天然地基土混合组成复合地基,这样既能发挥CFG桩高承载力的特点,又能因为CFG桩的嵌入而使粉喷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得到增强。另外,由于采用了粉噴桩,上部地基土的变形能力得到改善,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避免了CFG桩的嵌入对原先固结好的土体形成破坏。
(二)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结合
强夯法与碎石桩的联合处理,其工作原理是在施工中先在填土层中处理好碎石桩体,目的是对地基土进行挤密和排水固结,然而再选定强夯点,借助强大的冲击能将碎石桩体击散,并将碎石沿着桩径挤入周围的护土层,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和扩径后高置换率的碎石桩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的稳定性要求。
在施工中强夯法的运用非常关键,强夯法的技术难题体现在夯击中的夯击次数、夯击深度、夯沉量等的把握,倘若拿捏不准,将会大大会影响夯击效果的发挥。理论而言,夯击加固的深度应依据土层实际厚度和湿陷等级来确定,单位夯击量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土壤属性、结构类型载荷大小和打算夯击的深度等。而夯击的次数多少则由地基土的性质决定,一般情况下可采取先夯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需要注意的是,两遍的夯击之间应有一段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层中超静空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倘若是渗水性差的粘土,其间隔时间不低于3~4周;相反则可以连续夯击。
(三)碎石桩与CFG桩的结合
前面说过,桩基法的目的是实现冲击力上向下的传导,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由于单一的碎石桩承载力有限,所以选用CFG桩来代替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而碎石桩的作用则转向消除上部地层液化的问题。通过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实现地基沉降速率减慢,沉降量小而且均匀的目的。
必须提到的是,无论是碎石桩与CFG桩的结合运用,还是CFG桩与粉喷桩综合,都涉及到桩本身强度问题,倘若桩本身在浇灌中达不到设计要求,将大大影响到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在桩身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首先要消除水的影响,桩基水病害一般表现为孔底积水和孔壁积水。对孔底积水的处理可采取水泵抽取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部分干拌混凝土混合料或干水泥填入孔底的方式。而对孔壁渗水的处理,可采取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采用防水材料封闭渗漏部位,主要目的是保证混凝土质量,提高桩身混凝土强度。
结 论
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大、小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不可轻视的地步,它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其原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从根本上消除建筑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