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效果及对策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ang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本文综合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提出了几种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物理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据此增强学生对物理原理的认识。由此看出,高中物理的学习应以实验作为教学重点,物理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提出了几种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学观念,采用新型教学模式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仍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接受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过于注重物理原理、物理公式和现象的教学,没有深入认识到这些理论都来自于物理实验。学生都认为物理学习只要记住公式,并学会在解题当中运用即可。完成章节训练,学会物理解题方法就算掌握了物理知识。学生对于实验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因为物理考试中有实验题,所以他们为了应付考试把实验过程背下来。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只是讲一些知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只是把实验过程讲解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由于在实验前学生已经知道实验结果与实验现象,因此对做实验没有兴趣,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步骤而已,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学生也不积极地探讨。
  2.转变观念,改进实验教学方式。
  高中物理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只做好实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上好物理课,让学生主动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长度与测量》时,在讲解测量的办法和误差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得出课本上的结论,不但过程简单,而且印象深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到实验结果,这种形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论认识。可以叫几名同学到黑板前测量黑板的长度,先把卷尺拉平,再用工具把卷尺的一端固定住,也可以叫其他同学帮忙固定,然后一边走向黑板的另一端,一边拉长卷尺,到达黑板的另一侧时就测量出了黑板的长度。可以一连叫上三组同学测量,各个小组分别记录自己测量的数据,教师最后进行对比,可以得到三次测量的结果不同,有的相差1毫米,有的相差3毫米,这当中的差数就是本节课要讲的误差。由于结果是学生自己测量得到的,所以学生可以认识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少,如果要想测量得到的结果更准确,就可以运用多次测量的办法,然后通过计算这些数值的平均数得到测量结果。这种当堂实验的教学方式一定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演示实验虽然比实验室实验要简单一些,但可以作为物理实验的一种有效方式。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的现象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公式和原理,有助于学生感知到课本中的物理理论都是由生活中得来,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一节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一个小球,高高举起后松开手,球会自然下落,直观地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不存在阻力的情况下,小球只是在重力作用下做由上而下的落体运动。在演示这个实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下面几个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物体为什么会出现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什么?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实际情况,可以叫学生到讲台上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根据加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轻松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假如用手握住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松开手就会出现自由落体运动,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四、重视实践,引导学生亲手实验
  有的学生不受课本上实验的局限,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想把自己的设想付诸行动,想验证自己的设想是不是行得通。另外,还有的学生因为自己没有掌握好物理公式和规律,在做实验时表现出畏惧心理,而有的学生认为提高物理成绩只靠做实验达不到目的,所以干脆放弃实验。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前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联系好,对全体学生开放实验室,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到实验室中亲自动手做实验,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氛围。学生在实验室不但能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能形成团队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全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志强.新课改下数学课引入法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7).
  [2]李丽霞.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J].成功(教育),2010(07).
  [3]来国元.物理实验教学思考[J].才智,2011(21).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结合中学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多角度地思考和探讨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 社会实践  自主学习,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对应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动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学习。所有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下面我就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
摘 要: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时代精神的缩影,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当前我国的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新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脉搏,摒弃原有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情境教学 主题讨论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为了避免思品课堂过于单一枯燥,教师要学会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努力为学生打造缤纷的思品课堂。作者结合自己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实践,阐述了几种思想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常用的方式。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教学情境 问题 活动 多媒体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感悟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可以有效
简要介绍了A330飞机主起落架提升机构构造和工作原理,指出了安装调节过程中的维修注意事项.
摘 要: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聚焦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高度关注。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如何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进行教学设计及如何开展教学。本文就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整合并加以浅析,从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做出了归纳和概括。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已经摆脱了
摘 要: 生活有多精彩,地理教学就有多丰富。要把生活—地理—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教学的始终,体现从生活中走进地理,从教材里走向社会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学习地理还是非常有用的”。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实践 结合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地理课程在“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方面是有所作为的。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地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