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职高专人文课程的发展与实践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o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课程教学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其核心是贯穿于人的思维和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格、能力、情趣以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笔者就高职高专院校人文课程的发展与实践展开论述,探讨当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文课程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高专 人文课程 发展 实践
  
  一、背景及引言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而重视人文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于是作为人文教育里最重要的人文课程的推广与实践,也被放到了至关紧要的位置。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突破传统高教的模式、强化职业意识、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重技能轻人文的高职高专教育现状,使其培养目标过于专业化和实用化,不利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全面成长,使他们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的要求,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高职高专人文课程内涵、发展现状和不足之处
  
  1.人文课程的内涵
  人文课程是通过人文教育来体现的,是实现人文教育的必要途径或者说是依托媒介。要了解人文课程,就不得不提到人文教育。什么是人文教育呢?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与阅历经验,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是密不可分的,人文教育的价值属性需要依赖于课程来实现。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它能够提供多少可以转化为学生心灵的东西。在人文教育得到普遍认同的今天,人文课程的研究也不应该缺席。因此,在今日的高职高专教育中,课程比专业更基本、更关键、更重要。课程是高职高专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基石,教师是教育质量和特色的保证,学生是教育质量和特色的最终体现。
  人文课程也要传授知识,也需要为人文专业的受教育者提供一种生活的职业训练,但它更应该是情感、人格的熏陶,是美和生活的创造。如果说“求真”是科学课程的关键词的话,那么,“境界”就是人文课程的关键词。人文课程具有根基性、导向性、统领性、互补性、和谐性、民族性和本土性等特征。
  人文课程的存在是为了完成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 “全人”。主要是一种非理性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非理性能力,它构成了人才培养体系的灵魂。
  人文课程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靠积累来不断丰富其课程资源,高职高专的领导者、管理者在充分重视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人文课程对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进行课程建设。不断积累和丰富高职高专历史文化资源,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实现学校内涵超常发展的基本途径。
  人文课程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经典的,如文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宗教学等;一类是模糊的,如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一类是交叉的,如人类学、文化学、考古学、新闻学等。
  2.新时期高职高专人文课程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性人才。从其培养目标的要求看,高职高专教育不是培养单纯的专业人,也不是培养单纯的职业人,而应该是培养社会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健康成长。但是很多院校的人文课程发展现状却达不到这个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功利性太强:长期以来,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和科研都围绕专业转,形成单一的“专业加基础”的办学格局,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课时数一般不超过总课时10%,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些院校从课程设置到校园文化,都缺乏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氛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急功近利,把进高职院校看作是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寻求谋生的一种手段,从而助长了轻人文社科的价值取向。高职高专学生缺乏人文素质教育造成的最大后果是缺乏对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对人文社会知识孤陋寡闻,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相当的幼稚和浅薄,人文精神缺乏。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2)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文素质跟不上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难题,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课程设置的不够完善,只有生硬的技术论,而没有灵活的方法论,不能学以致用。高职高专学生在缺少学历优势的情况下,要想扭转被动局面,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支撑。一个人所学的科学技术,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正确运用,受其人文素质的高低所制约,而且即使由于其对某项技术操作表现出了较娴熟的技艺而得到录用,由于其人文底蕴不足,缺少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同样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3)管理者、教师、学生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均存在偏差,成熟的人文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不甚合理。
  
  三、对于高职高专人文课程的一些实践建议
  
  高职高专院校应树立综合教育、全面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的人文教育形式,交叉融合,整合人文课程,多管齐下,营造人文氛围,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保障人文教育的实施,从而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能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促使高职高专院校推行人文课程教育的必然性,也是高职高专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调整课程结构
  高职高专院校应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高专人文课程的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多样化。各个院校拥有的资源不同,所处地区条件不同,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内,针对学生的来源不同,课程设置也应该不同,因为不同来源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同。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应的就是多样化。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不同地区的需要,从而充分利用各个院校的办学优势。
  (2)灵活性。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国家课程标准,更要重视学校课程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只有两者兼顾,才能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为了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兴趣,课程设置也需要灵活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增大选修课学分比例,建设开放式选修课程序,使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结构均做到灵活开放。
  (3)综合性。高职高专人文课程的设置应该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减少过细的分门别类,寻求知识间更广泛的关联。课程的综合化以对学校课程内容进行统整为特点,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它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面的观念,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程。课程的综合化与课程的整体结构密切相关,它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问题。它力图把组成学校课程的各门学科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要素,而不是一大堆自我统一、相互孤立的知识领域的集合,即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个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我国目前已经开始重视课程的综合化这一问题,体现了综合化的理念,设置了一部分综合课程。
  (4)动态性。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且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课程设置不再以学科为中心,自我封闭,画地为牢,而是不断地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向跨学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课程内容也不再是完全确定、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根据客观需要和新的知识、技术成果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予以调整修正。
  (5)开放性。高职高专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开放系统则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开放的系统通过这种全面的交换使自己得以更新。
  2.尊重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对世界的认识,有着不同个性与不同理解。应当注重不同个体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因材施教,在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中共同进步,将科学教育与人的教育结合起来,将人的教育与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结合起来。这就需要与多样化、相对灵活性较高的人文课程模块相结合,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人文课程。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胡定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庄锡昌.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The impact of maintenance therapy o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as well as quality of life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对旅游服务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我们有必要确立现代旅游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便使我们的中职旅游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旅游业的发展。    一、课程结构设置的构想    1.课程分类  (1)文化课类:政治、语文、数学、体育;(2)工具类:基础英语、旅游实用英语、计算机操作、普通话;(3)公共关系类:礼节礼貌、形体礼仪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了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探究 创新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根据教育部[2001]6号文件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其中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
尿布皮炎是婴儿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主要是由于尿布区域的皮肤长期受尿液及积汗刺激而引起.尿布皮炎可合并真菌及细菌感染,婴儿抵抗力较差,有时甚至可引
目的 评价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 我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开颅
由于物权的效力与物权的定义、物权的内容与性质以及物权的设定、变动、保护等息息相关,因此,有学者认为物权的效力是物权的灵魂和精华所在,也是物权体系的重点所在。[1]尽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环境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复杂性,清算企业本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常常被忽略,因其企业状态的特殊性,亦找不准具体措施来完善环境责任的担当。由于立法仍不完善,研究未深入具
[摘 要]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英语人才就成了各类学校及其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本文就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 困惑因素 教学手段 对策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已经日益突显。英语能力成了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重要因素,从而使英语知识表现出其重要的作用。但中职生英语基础普遍差,影
[摘要]西安市公交数目庞大,公交路线完整。近些年公交车的市场占有份额在减少,人们对公交车的满意度不高,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对公交形象的塑造。为此本文提出“人性化”公交形象的理念,通过对“人性化”公交形象具体目标的设定,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措施达到塑造“人性化”公交形象的目的。  [关键词]“人性化” 公交形象 塑造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