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殊环境,特殊情感体验的文章,今天的孩子怎样读好它?得在“读”字上做足功夫,用朗读拨动孩子的心弦,让他们的心灵说话:创设情境、提供支撑,激情朗读,从“披文”而“入情”;关注细节,点拨朗读,从平淡至到位;对比体会,点化朗读从干瘪走向灵动;语言渲染,推动朗读从平常而向激昂。
关键词:特殊情感;朗读
上学期,笔者代表学校参加了市朗读优质课比赛。这次赛课,市里确定的主题是记叙文朗读教学。因此,在温婉亲切的市教研员毛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我最终确定了朗读材料《声音的温度》。我就以它为例,谈谈课上指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读出感情的策略。
一、情境支撑,激情朗读从“披文”而“入情”
“课伊始,情始生”。要让学生生长出“想把书读进去”的愿望,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要设法拉近时间、空间、情感的距离,课文引入就是激情朗读的开始。上课前,我利用了各种资源,联系上査一路先生本人并进行了采访,从而得知他具体的写作背景。因此,我在导入时采用了录音和图片文字做支柱,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奠定了学生学习本文情感的基调——用平稳舒缓的语气读回忆性的故事。
录音的调用,直观的图像,一下子缩短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心受到触动,他们努力在文章当中去探究,去发现。一入课,就带领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去,为激情朗读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细节关注,点拨朗读从平淡至到位
课堂正是由一个个细节串联起来的,“细节决定成败”。学生容易忽略的细小处,教师引领着把它放大,给予必要的点拨,就能看到学生如春笋般向上拔节,愉悦地成长。
师:请同学们试着自由读第一段。(生自由读)谁来试试?
生1. (生读得很有感情)师:你读得很投入,很动情,但这件往事已时隔多年,作者是在平静地讲述这个故事,语气应该平缓一些。
生2. (生读得很响)师:你读得很认真,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声音再轻一点,就更像回忆了。但这是作者在回忆小时候。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范读)。你再试试。
生3. (请刚才的同学再读一次)
师:这一遍,我听出你把“那年”这个词读得特别慢,对,就这样读,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轻轻地慢慢地读这段往事——那年……
师:真好,读出感觉了!
学生学习的增量来源于教师对细节的关注,在细节处学生把握了整体基调,为之后的朗读奠定基础,所以朗读时才长生了质的飞跃。
三、对比体会,点化朗读从干瘪走向灵动
“乡亲们就孩子”这部分蕴含着作者听见乡亲们来救助时的欣喜与激动,文章连用了三个“听见了”。朗读时,要把这种激动的情绪表现出来,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可让学生尝试对比着读,进而体会,读出韵味,从中感悟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情。
生1:(读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响)
师:你们听他读得怎么样?
生2:他把这句话读得语速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响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1:内心很激动、惊喜、让我看到了希望,感到了温暖
师:我听出你把听见、声音读得特别重,但有时强调一个词不一定都读得重,相反,有时我们也用读轻来,以轻示重。
师:我想也可以这样读(师范读)你听出老师读得和同学读得有什么不同吗?
生3:我们读得越来越响,越来越快,而老师读得是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再到慢。
师:你听的真仔细,你也來试试?
生3:(模仿老师的节奏读)
师:看来,同一句话,相同的理解也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式,注意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用这样的技巧就可以读出你独特的感受。那就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读)
在学生的情感体验里理解乡亲们救助作者时的欣喜,同样的理解也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式,语气节奏不是生硬板结的,有了情感的注入,朗读变得灵动起来。
四、语言渲染,推动朗读从平常而向激昂
文章的后半部分,我采取了引读的方式。用音乐,用语言烘托渲染气氛,把学生的朗读推向情感的高峰。
师:现在你们就是那富有爱心的乡亲,让我们合作着来读。
师:当我和妹妹在漆黑的夜晚害怕得蜷缩在角落,孤独无助的时候,大爷们对我说:——
生:“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
师:当我和妹妹被狼群凄厉地哀嗥声惊醒时,大爷们对我说:——
生:“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
师:于是,我看到他们在墙根——
生: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
师:第二天,临近黄昏,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又来到我家墙根——
生: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
师:那锄头在石板上撞击出铿锵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
生:“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师:那铿锵有力的声响,就是在鼓励我:——
生:“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师:自此以后,査一路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这种方式的朗读,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读出文中的段落,加深学生感受乡亲们对我的恩情。有了学习前面内容时情感的积淀,此时的学生情感饱胀,激情在胸中翻滚,他们真挚的感情喷薄而出,能看出学生对全文理解到位。学生的朗读感染了会场上的听者,打动了所有人的心,我不由地说道:“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回顾整节课,书声琅琅,情意浓浓。朗读始终是重头戏。我把朗读指导与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以读感悟,读中熏陶。进而抒发、升华自我情感。从实效上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获得专家、评委的认可,被评为市级赛的一等奖第一名。
关键词:特殊情感;朗读
上学期,笔者代表学校参加了市朗读优质课比赛。这次赛课,市里确定的主题是记叙文朗读教学。因此,在温婉亲切的市教研员毛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我最终确定了朗读材料《声音的温度》。我就以它为例,谈谈课上指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读出感情的策略。
一、情境支撑,激情朗读从“披文”而“入情”
“课伊始,情始生”。要让学生生长出“想把书读进去”的愿望,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要设法拉近时间、空间、情感的距离,课文引入就是激情朗读的开始。上课前,我利用了各种资源,联系上査一路先生本人并进行了采访,从而得知他具体的写作背景。因此,我在导入时采用了录音和图片文字做支柱,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奠定了学生学习本文情感的基调——用平稳舒缓的语气读回忆性的故事。
录音的调用,直观的图像,一下子缩短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心受到触动,他们努力在文章当中去探究,去发现。一入课,就带领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去,为激情朗读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细节关注,点拨朗读从平淡至到位
课堂正是由一个个细节串联起来的,“细节决定成败”。学生容易忽略的细小处,教师引领着把它放大,给予必要的点拨,就能看到学生如春笋般向上拔节,愉悦地成长。
师:请同学们试着自由读第一段。(生自由读)谁来试试?
生1. (生读得很有感情)师:你读得很投入,很动情,但这件往事已时隔多年,作者是在平静地讲述这个故事,语气应该平缓一些。
生2. (生读得很响)师:你读得很认真,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声音再轻一点,就更像回忆了。但这是作者在回忆小时候。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范读)。你再试试。
生3. (请刚才的同学再读一次)
师:这一遍,我听出你把“那年”这个词读得特别慢,对,就这样读,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轻轻地慢慢地读这段往事——那年……
师:真好,读出感觉了!
学生学习的增量来源于教师对细节的关注,在细节处学生把握了整体基调,为之后的朗读奠定基础,所以朗读时才长生了质的飞跃。
三、对比体会,点化朗读从干瘪走向灵动
“乡亲们就孩子”这部分蕴含着作者听见乡亲们来救助时的欣喜与激动,文章连用了三个“听见了”。朗读时,要把这种激动的情绪表现出来,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可让学生尝试对比着读,进而体会,读出韵味,从中感悟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情。
生1:(读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响)
师:你们听他读得怎么样?
生2:他把这句话读得语速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响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1:内心很激动、惊喜、让我看到了希望,感到了温暖
师:我听出你把听见、声音读得特别重,但有时强调一个词不一定都读得重,相反,有时我们也用读轻来,以轻示重。
师:我想也可以这样读(师范读)你听出老师读得和同学读得有什么不同吗?
生3:我们读得越来越响,越来越快,而老师读得是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再到慢。
师:你听的真仔细,你也來试试?
生3:(模仿老师的节奏读)
师:看来,同一句话,相同的理解也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式,注意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用这样的技巧就可以读出你独特的感受。那就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读)
在学生的情感体验里理解乡亲们救助作者时的欣喜,同样的理解也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式,语气节奏不是生硬板结的,有了情感的注入,朗读变得灵动起来。
四、语言渲染,推动朗读从平常而向激昂
文章的后半部分,我采取了引读的方式。用音乐,用语言烘托渲染气氛,把学生的朗读推向情感的高峰。
师:现在你们就是那富有爱心的乡亲,让我们合作着来读。
师:当我和妹妹在漆黑的夜晚害怕得蜷缩在角落,孤独无助的时候,大爷们对我说:——
生:“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
师:当我和妹妹被狼群凄厉地哀嗥声惊醒时,大爷们对我说:——
生:“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
师:于是,我看到他们在墙根——
生: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
师:第二天,临近黄昏,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又来到我家墙根——
生: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
师:那锄头在石板上撞击出铿锵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
生:“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师:那铿锵有力的声响,就是在鼓励我:——
生:“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师:自此以后,査一路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这种方式的朗读,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读出文中的段落,加深学生感受乡亲们对我的恩情。有了学习前面内容时情感的积淀,此时的学生情感饱胀,激情在胸中翻滚,他们真挚的感情喷薄而出,能看出学生对全文理解到位。学生的朗读感染了会场上的听者,打动了所有人的心,我不由地说道:“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回顾整节课,书声琅琅,情意浓浓。朗读始终是重头戏。我把朗读指导与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以读感悟,读中熏陶。进而抒发、升华自我情感。从实效上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获得专家、评委的认可,被评为市级赛的一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