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就是你自己 生活就是修行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4802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
  
  工作上班都是生活,生活就是烦恼,而禅就是菩提。现在的人们,做事情时会有很多痛苦,但换个方式去看这些事情,会发现之所以有这些事情,是因为有很多人需要你。换个角度看,你就可以快乐地去做。
  而禅的目标是让我们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不要转移你的目标,这是生活禅入门的基本方法。生活禅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也是生活,工作也是生活。生活禅的中心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觉悟人生,所以能够安住在当下;奉献人生,所以能守一不移。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一种奉献。
  
  一念迷是众生,一念悟就是佛
  很多人以为信佛就是信神。其实不相信有神可以,但要相信有佛,因为佛就是你自己。佛说:众生即佛,心净即佛,心悟即佛,这个你要相信,信自己身上的佛性,人人皆有佛性,有佛性则皆可成佛。一念迷,就是众生,一念悟,就是佛。信佛不是信神。但是,也正因为不相信有神,所以我们人类的敬畏之心淡薄了,没有敬畏之心就可以为所欲为。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人可以不相信有神,但是要相信一个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这个敬畏之心,很多人就失去了约束。
  
  恪守规律才有自在
  怎样能让规律有个让人警醒的体验?就是赏善罚恶的能量。一切事物的存在,最后都是个能量而已,赏善罚恶的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感受得到,是宇宙的大法则,无论承认与否,这种能量都是存在的,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它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针对芸芸众生,不在这个众生身上起作用,就在那个众生身上起作用,因为生命是有共通之处的。佛说:法身只有一个,诸佛众生同一法身。所以这种能量是普遍的,无处不在的,随时可以发生的。要看缘,缘就是条件,条件成熟了,它就发生了。
  但恪守规律是不是就不自在了呢?自在,不是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一定的规范范围之内才能真正有自在。比如国家有各种法律,但有很多人是自由自在的,因为他并不去触犯法律。人总要有一些基本的约束,基本的约束有了,你才可能真正有自在。这就包括对规律的遵循。
  而佛家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些都是人们基本可以做到的。遵守五戒了,你就自由,你就自在,因为五戒所戒的,都是对己对人都不利的事情,这些事不做,应该是一个人人格上的美德。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所谓生活禅,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那么生活禅的宗旨是什么呢?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讲大智慧、大慈悲——大智慧才能觉悟人生,大慈悲才能奉献人生;大智慧就是自觉,大慈悲就是觉他。这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也是中国大乘佛教一智二悲的根本宗旨所在。
  我经过将近70年学佛修行的体会,觉得我们人生除了生活以外,好像没有第二件事。那么什么是生活呢?我们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有生活就有烦恼,有烦恼就该修行。烦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因为我们还处在迷失的阶段,所以我们的心境、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染污的生活,染污的生活就是烦恼、就是生死。
  既然烦恼在生活中,生活就有烦恼,我们怎么样来转化烦恼呢?就要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来转化烦恼,这就是生活禅法门。也可以说生活就是烦恼,禅就是菩提,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这就是生活禅。
  
  起心动念中勤修“戒定慧”
  当然这里所说的禅,不仅仅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参话头的禅,而是把所有的修行都融摄在生活当中加以落实。因此要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四句话既是修生活禅的四句口诀,也是我们修一切法门的根本要领。
  而修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戒定慧——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在生活中息灭贪嗔痴,在生活中净化身口意。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内容。修行可以在一切地方落实,我们起心动念的每一个当下都是修行的最好时刻,处处可以落实,时时可以进行,将生活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修行实践。
  佛法落实在什么地方呢?要落实在世间,世间实际上不等于我们这个尘世,世间就是烦恼,世间就是生死。要在生死中修行佛法,离开了生死、离开了烦恼,佛法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佛法要在生死中求,在烦恼中求,在污泥浊水当中求。佛法是一种对治法门,对治我们的烦恼,对治我们的生死,所以要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最后要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因为我们个人总是非常渺小的,佛说世间没有一件孤立的东西。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仗因托缘而来,我们生存在这个世间还是仗因托缘而生存,我们学习佛法,成就世间一切事业都是仗因托缘而有。所以我们一定要将个人放在大众中,不能离开大众而寻找个人的安闲自在。因为个人的安闲自在正是大众的成就,没有大众的成就就没有我们个人任何一点小的成就。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感恩的心来面对大众,面对世界,面对天地万物。
  责任编辑:子 荷
其他文献
德勤管理咨询(上海)公司合伙人    企业的代际传承问题能否得到顺利解决,直接决定着企业能走多远和达到什么高度,有时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未来5至10年,我国家族企业将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传承交接高峰,探讨传承问题的意义显而易见。  如今看,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具体采取何种方式,一个共同的趋势是:中国家族企业已经开始在代际传承上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先生以他决断的性格,
期刊
下午五点,下班时间已过,天色灰蒙,曹晖开着他那辆黑色奥迪行进在高速公路上。公司财务总监陈向明困倦地缩在副驾座里,我则靠在后排,看着窗外掠过的灯光。  近一小时后,车子终于停在了曹德旺的“豪宅”门前。夜幕下看不清周围的环境,但说深宅大院是不会错的。进得厅堂,迎面便看见一部摆在中央案桌上的《金刚经》,长一尺多,宽五六十公分,厚二十多公分,红木封面十分沉重,得有两个人同时把着两端才能翻开,很是精致珍贵。
期刊
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服务转型之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人们谈及这些企业时常常会有“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困惑。转型服务的企业该如何做好自己的品牌定位呢?服务产品的市场推广关键又是什么呢?   “卖服装的不需要告诉对方为什么要买衣服穿,但做服务产品,就一定要做好‘思想攻坚’。”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战略与市场总经理柳尽染对《中外管理》说。柳尽染从事信息服务的市场营销超过20年,在她看来,企业并
期刊
上将父子的共同坚持  信仰是行为的准绳  哲理的故事:  虽然在之前的总统选举上输给了奥巴马,但麦凯恩却因此名声大噪,在美国“粉丝”数量惊人。当然这和他显赫的家世以及特殊的军旅生涯也密不可分,尤其是他在越战中的遭遇,相当戏剧化。  原来越战时,麦凯恩还只是一名普通的海军航空兵。有一次,他所驾驶的战斗机被击中,跳伞后他受了重伤,被越南人民军俘虏。由于得知他的父亲是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对方便派国防部长来
期刊
本文作者系央视经济频道《今日观察》观察员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这曾经是一度最让蒙牛人引以为豪的评价。的确,这家草根创业的企业一度以令人惊叹的增长速度和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创造了中国企业成长的奇迹,成为中国速度的典型代表,更是企业营销界言必称颂的经典案例。  然而,自2008年因三聚氰胺事件受深度牵连之后,近几年来蒙牛的麻烦不断,创造了中国企业丑闻之最:2009年2月,特仑苏牛奶被爆利用O
期刊
2012年,将成为中国收费数字图书市场兴起的元年。  2011年年底,伴随宣布推出电子书平台,当当网率先杀入“数字书刊”市场,希望能够在国内的这一新领域首先占住霸主地位。而当当数字书刊也是初战告捷,新频道上线一天就售出近10万本电子书。  京东商城随后也高调宣布启动电子书刊付费下载项目,称最快在2012年2月就能与读者见面。其他诸如亚马逊中国等网站也不甘示弱……这一切让这一新市场刚刚起步就呈现出白
期刊
方太集团董事长、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院长  茅理翔:家族企业接班潮来了!    十年前,我到某省会城市去讲课,课后围上来20多个企业老总,对我说:“你今天讲得真好,给我们出了口气。我们不敢宣称自己是家族企业,因为政府不重视家族企业,社会也不尊重家族企业,但事实上我们的确是家族企业。”  那时,社会上大多数人还认为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是最好的公司组织,而对家族企业却持不认可的态度,家族企业的心声不可能被
期刊
“原来我觉得没有我不行,把自己看得很伟大。现在看来,没有我完全行!”  就在《中外管理》采访前几天,站在福耀集团下属上海公司的管理团队面前,曹德旺,这位征战多年的老帅发出了感慨:自己退休退得太迟了。因为,年轻人做得比自己好。  65岁的曹德旺,在全球汽车玻璃市场战绩赫赫的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大权于一身已近30年。  1983年他开始创业。早年,还在跑水表玻璃业务时,因为一次搭车,司机的
期刊
企业销售要适应新的环境  首先,让我们先来谈谈中国企业的海外销售活动,这方面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上升,中国企业在海外销售中有待提高成本管理能力。  相应的措施有很多,诸如: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技术、降低下游供应商成本、更合理的海外销售团队组建、降低市场推广成本 (使用数字营销和社交网络技术)等等。而对于“中国企业的目标市场从海外向内贸转移,这种销售转型的关键点在哪里?”我认为从麦肯锡公司
期刊
问题职场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上司很难沟通、同事不好相处。  有些人甚至因此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显然得不偿失,可是,该如何与“难搞”的上司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工具关键对话技巧  讲解凯洛格公司资深认证讲师 王明伟    美国VitalSmarts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超过50%的离职人员是因为老板难以相处而选择离职的。同时,这个调查表明只有不到20%的人曾经尝试过与他们的老板探讨自己的担心和顾虑。
期刊